达·芬奇《救世主》2017年11月15日在纽约佳士得以4.5亿美元成交,极大地提升了艺术品拍卖的价格纪录,将艺术品拍卖带入一个新纪元
[纽约佳士得]战后及当代艺术(晚间拍卖)
关注艺术品市场时间越久,越会对拍卖市场里的高价习以为常,因为无论怎样的年景,总会不时爆出几个拍卖新纪录,并引发几场打了鸡血似的讨论。
然而在过去的2017年里,已经对高价练就了较强抵抗力的人们却难免会发现这样一件奇怪的事:自己的鸡血不够用了。
问题的关键不在于你的气血不足,而是在过去一年里,艺术品拍卖最高价格已经大大超越了此前多年的范畴,进入了一个全新的,也是未知的领域,套用一句朋友圈中最常见的形容:“贫穷限制了我的想象力”。
那么,艺术品拍卖的价格为什么越来越高了,他们又为何都扎堆在2017年?
《2017年度全球艺术市场报告》
近日,由Artprice和雅昌艺术市场监测中心(AMMA)两家分别在东西方占有主导地位的机构联合发布的《2017年度全球艺术市场报告》,用全球艺术市场的大数据,分析并解释了2017年中发生的这些新变化和趋势。
高价暴增,市场将进入怎样的“新纪元”?
2017年艺术品市场究竟发生了什么?相信这是大多数人期望从这份报告中得到的答案。那么先来一组直观的大数据,了解一下:
·2017年,全球艺术品拍卖成交达149亿美元,相比前一年增长了20%,结束持续两年的下滑。
·上半年平稳(增长9%),下半年强势(增长32%)。
·全球五大市场共同复兴:中国增长5.4%,美国增长42%,英国增长18%,法国增长35%,德国增长12%。
·中国依然是全球最大的艺术市场,交易额达到51亿美元,占全球交易额的34.2%。美国紧随其后,交易额为49.6亿美元。
·全年3件艺术品拍卖价格超过1亿美元,达·芬奇的《救世主》将艺术品拍卖的最高价格提升至4.5亿美元(此前是1.79亿美元)。
·齐白石《山水十二条屏》以1.4亿美元成交,成为首件拍卖价格过亿的亚洲艺术品。
看完这样喜大普奔的数字,是不是觉得全球艺术品市场也将随着今年的时节一起进入一个新春天?其实不仅是屏幕前的你,连《报告》的书写者也不淡定地将2017年称为开启“艺术品市场新纪元”的一年,原因有二:
首先,一个全新的价格秩序(几个月前还未成形)已经建立起来,未来几年必将出现更多的博物馆级作品,来填补旧纪录与新纪录(分别为1.8亿美元和4.5亿美元)之间的鸿沟。
其次,这一年值得纪念的地方在于,这是自中国市场进入以来(2008年),艺术品市场的各大强国首次共同显现出强劲和持久的增长势头。
在2017年12月北京保利史无前例的“震古烁今”专场中,齐白石的《山水十二条屏》打破了由其自己保持的亚洲艺术作品的纪录
新纪录无疑的是市场最显见的风向标,过去的一年里,艺术品市场上的两大强国各自创下了全新的拍卖纪录,足以说明问题。2017年12月,在北京保利史无前例的“震古烁今”专场中,齐白石的《山水十二条屏》打破了由其自己保持的亚洲艺术作品的纪录(此前的纪录为4.255亿元,由同样出自齐白石之手的画作《松柏高立·篆書四言》,在2011年创造)。9.315亿元(折合1.4亿美元)的新纪录让中国终于在全球最昂贵的10件拍品中占得一席之地。
而达·芬奇《救世主》的奇迹更是早已震撼了全球,其所引起的波澜,超过拍卖史上以往的任何一件作品。仅仅从冰冷的数字来看,4.5亿美元的成交额,一举贡献了全年美国市场9%的份额,也即全球交易额的3%,大大鼓舞了美国乃至全球的拍卖行业,足见其力量。
全球艺术品市场最高价TOP10
除了皇冠顶端的珍珠,在更广范的市场层面上,中国(51亿美元)继续领跑美国(49.6亿美元),但优势微弱:艺术品市场上两大强国之间的竞争从未如此白热化。
中国和美国拍卖成交额演变
不过,中美市场的运行方式有着显著的区别:中国市场依靠的是大量上拍的艺术品(有超28万件作品上拍),其中只有32%成交。美国市场则拥有市场上最高的成交率(75%),远超西方平均水平(66%)。尽管如此,两国的交易量开始史无前例地接近:中国成功拍出了89400件作品,美国为82000件。
中美两大强国的表现令人惊叹,《报告》也预计两国艺术品市场将在二十一世纪的绝大部分时间里持续保持统治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