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有它的自由 解读维也纳分离派
http://www.socang.com   2018-03-06 14:00   来源:新浪大连汽车


维也纳分离派会馆。

  分离主义是个相对宽泛的概念,在绘画艺术史上,它扮演了反叛的角色,它反叛的对象就是——学院派。从19世纪末开始,美术学院发达、艺术氛围活跃的城市逐渐兴起了这种行为,在法国巴黎、德国柏林这种反叛颇具能量,于是这些“艺术叛徒”有了一个统一且形象的称谓——分离主义,其与学院派正规军“激战”的战场往往是画展。

  在奥地利,分离派最初隶属于“新艺术运动”,为摆脱维也纳艺术学院保守氛围的束缚,他们在领袖克里姆特的引导下,毅然打出“维也纳分离派”大旗,尽管旗帜鲜明,但没有统一的艺术纲领,旗下艺术家门类杂乱,包括建筑家和设计师等等。不难看出,摆脱保守使他们携手同行,追求个性使他们再一次“分离”。大多数维也纳分离派画家推开了表现主义的大门,而他们出身金银首饰制作世家的领袖克里姆特,独自走上象征主义路途。克里姆特作品华丽丰富,多用几何图形式的风格化语言,放手让色彩充当装饰的角色,使主题更显突出、画面更趋唯美,每幅作品几乎都有强烈的暗示,象征主义意味自然散发,感染观者。1918年克里姆特谢世后,学派慢慢分化。


卡尔教堂凯旋柱


维也纳分离派会馆门楣上,分离派宣言隐于美杜莎雕塑后。

  维也纳分离派会馆位于维也纳市中心的卡尔广场,是分离派设计大师的杰作:大块的墙面整洁、明快,连续有力的矩形形成了多样的对比效果,单纯的几何方圆、凹凸明暗相互呼应,金色的应用凸显现代风格。不多的装饰耐人寻味,最引人注目的就是金色圆顶,它由一片片象征灵感的月桂树叶组成镂空圆球,与大门外墙的浅雕花饰形成优美和谐的视觉效果,同时又使厚重的正门变得轻巧灵活。宽大的门楣上方写着分离派宣言:每个时期都有它自己的艺术,艺术有它的自由。宣言隐于女妖美杜莎三姊妹头颅后面,三个妖头分别代表:绘画、雕塑和建筑。美杜莎是古希腊神话中的蛇发女妖,她有一种魔力:敌人在她的目光下会化为石头,而此处所用据说是为了辟邪化险。

  走进会馆,最令人震撼的是长34米的巨作《贝多芬》,那是克里姆特1902年为分离派第14届艺术展所创作的主题作品,因为那届展览的主题就是贝多芬。克里姆特是以贝多芬《第九交响曲》为主题创作的,揭幕式上分离派的好朋友大音乐家马勒还亲自指挥演出了贝多芬的这部音乐作品。

  卡尔广场很大,绿树成荫,各类雕塑散落其间,蔚为大观。毗邻分离派会馆有维也纳科技大学、卡尔教堂、音乐协会大楼以及演奏会大厅等建筑,而卡尔广场地铁站即如我们旅顺火车站一样是个知名的小建筑。科技大学门前有两排人物雕像,可能都是与大学有关的历代名人;音协大楼前的雕塑风格多样,令人目不暇接;著名的巴罗克建筑卡尔教堂建于1713年,两根高耸的凯旋柱本身就是十分精美的雕塑作品;广场中颇具形式感的勃拉姆斯雕像,是难得的好作品。(文、图/李元)

责任编辑:本站编辑
  • 推荐关键字:艺术
  • 收藏此页 | 大 中 小 | 打印 | 关闭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中国收藏网的立场,也不代表中国收藏网的价值判断。
相关新闻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已有0条评论)
昵称: 匿名发表:
内容: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服务条款 |  法律声明 |  隐私声明 |  诚聘英才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 版权所有 中国收藏网 ©2002-2010 浙B2-20080195 E-mail:web@socang.com 客服热线:0571-87068182 客服QQ:328271981 业务合作:0571-87020040/28057171/872427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