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风眠当时为何画 “黑画”?
http://www.socang.com   2018-02-06 13:20   来源:雅昌艺术网


林风眠(1900--1991)

  艺术之美,像人间一个最深情的淑女,当来人无论怀了何种悲哀的情绪时,她第一会使人得到他所愿得到的那种温情和安慰。

  ——林风眠

  《百莲图》是林风眠 (1900--1991)先生在上海于文革前夕创作的重要作品,先生以出淤泥而不染的莲花自比,寓意深远。完成这批画作不久,文革开始,林风眠以“日本特务”的罪名被上海公安局拘捕,含冤劳改长达四年半之久。获释后不久,美术界掀起一场批“黑画”的政治运动,林风眠孤寂苍茫的《山村》又被“四人帮”定性为黑山恶水的“黑画”,75岁的林先生则被诬蔑为仇视社会主义的“黑画家”。这些所谓的“黑画”往往没有跟风“革命主题画”创作,恰恰都是走心的个性化作品。为了躲避红卫兵抄家,林先生偷偷把涉嫌“黑画”的这批作品转移,甚至不得不将一部分呕心沥血的作品泡入浴缸搅碎销毁,经马桶冲入下水道,其中就有一些《百莲图》的纸本作品。


 

  从幼年的家庭遭遇,到青年目睹百姓的困顿疾苦,到成家后年轻爱妻罗拉和幼婴的夭亡,到后来闻讯进步同学遭受迫害,再到三次主持“西化艺术运动”的失败,以及反复遭遇辞职和解聘,直至1955年初夫人阿丽丝和女儿蒂娜移居巴西,一次次的惨痛经历,让林风眠沉郁、孤寂的心灵,跌入人生低谷。不仅如此,因其美学思想与当时政治方向的不一致,林先生在此期间发表的论著、画作和文章屡遭批判。林风眠尽管才华横溢,尽管满腔热血,试图以艺术和美育去拯救人类的精神家园,却始终得不到充分的施展和绽放,其超前的艺术理念总是被排挤在时代的边缘,甚至常常被推向体制的对立面,并深受其害。接二连三的委屈和磨难,让一颗脆弱的灵魂一次又一次地徘徊与挣扎在死亡和崩溃的边缘。《百莲图》正是在这种低迷和悲愤的情绪中诞生,画面幽暗,也属“四人帮”所描绘的典型“黑画”类。

  《百莲图》画面尺幅不大,多为40cm见方,也有少量10cm见方的,或纸本,或油彩,洋洋洒洒一、二百幅之多,普遍以黑色为底,上面铺以成片墨绿的莲叶,或再添几笔白莲,从一朵、两朵、三朵的含苞待放或初露芬芳,到零零星星地渐次开放,再到满池盛开怒放,绘画主题单一,形式变化不大,既看不到造型上的精心雕琢,也看不到色彩上的细致考究,更看不到油画材质语言和现代形式的深度探索,却是随性所致,随心所为,率真、单纯、拙朴。比起之前留法时期煞费苦心的《摸索》、《生之欲》或回国后的《人道》、《痛苦》、《悲哀》等主题鲜明的作品,这批《百莲图》简直就是一种无休止地简单而重复的涂鸦。然而,当你捧起这一幅幅黑沉沉的“涂鸦”,细细凝望着那一抹混沌的黑色天空,一片昏暗的莲叶和几朵冷不丁的白莲,不免被林先生的某种执拗和坚韧所感动,心里顿时唤起一份由衷的敬意。悲至极,语哽咽,一个单调而重复的长期默默地伏案绘莲行为,足以让人动情落泪,此时此刻,任何华美的形式与华丽的色彩,对林先生的表达都显得那样多余。


 

  《百莲图》挂着长长泪痕,乃至斑斑血迹,黑压压的画面背后暗藏着一股巨大的能量。那是丹炉中长夜漫漫的一段煎熬,是一场耐力与时间的较量,那是知了鸣唱前在黄土下四年的潜伏,是高歌长吟前一场久久的酝酿。《百莲图》陪伴林先生在洁身自好和孤芳自赏中度过了一段寂寞惶恐的艰难岁月。当艺术家集体无意识地向体制所倡导的审美献媚时,林风眠却依然清醒地保持独立思维和个性意识,坚守自我的内心真实,并没有顺应那个时代的洪流去书写“红光亮”的审美,而是在集体“欢欣雀跃”和“高亢激昂”的虚幻中发出了不同却真实的表情——阴郁、焦虑、愤懑、躁动、压抑、恐惧……在贫瘠的清一色审美荒漠中,保存了一片小小的绿洲。在这道幽暗的花池里,星星点点的白莲在忽闪忽闪的晃晃悠悠中悄然滋长,既没有高堂之上的那份高雅与华贵,也没有市井店铺的那般繁闹与艳丽,宛如不灭的荧荧烛火,静静地、缓缓地升腾起一丝温情,一丝憧憬,一丝信念,并渐渐地漫开,化成一片心灵的世外桃源。“黑画”尽管无法打破那场死寂的沉睡,却阻止了阎王爷送给自己的那道死刑的宣判。《百莲图》是极度愤懑中的一种挣扎,是极度沉郁中的一种浪漫,是“我入地狱”的一种自我炼狱,是化蝶前的一场自我蜕变,也是林风眠审美气质由凝重忧虑和诗意孤傲,转向沉吟呐喊的一个重要环节和升格过程。


 

  身处那个扭曲的时代,林风眠丝毫没有怀疑和动摇对艺术自由的追求,毅然拒绝跟风献媚,恪守学术思想的个性独立,此林先生之品格;面对严酷的政治迫害,面对恐惧、孤独、彷徨,乃至无助、无奈和无望,不妥协、不顺从,始终保持沉默,选择一种无言的对抗,此林先生之风骨;在最艰难的日子里,他把心中的苦闷、信念、希望和未来,全都寄托在悠悠的《百莲图》之中,孤独地沉浸在那个美的世界里,此林先生之风韵。

  时至今日,人文环境虽不再是林风眠当年那般窘迫,却仍然有多少画家主动迎合僵化的体制审美和腐败的展览游戏规则,一贯重复着那副看似精致实则媚俗而虚假的“国展样”面孔,自我陶醉于入国展、获大奖的得意洋洋中,完全丧失一个艺术家应有的品格与风骨!足见林风眠《百莲图》的意义之深远。走心的《百莲图》不愧为“黑画”之经典!

  2017/8/27 翠竹画室


 

  (本文转载自“宋永进美术微语”微信号) 

  宋永进简介:

  油画家、美术评论家,现任浙江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写意当代油画创作室主持,《美术报》品牌专栏“尖峰视角”主笔。

责任编辑:本站编辑
  • 推荐关键字:林风眠
  • 收藏此页 | 大 中 小 | 打印 | 关闭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中国收藏网的立场,也不代表中国收藏网的价值判断。
相关新闻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已有0条评论)
昵称: 匿名发表:
内容: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服务条款 |  法律声明 |  隐私声明 |  诚聘英才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 版权所有 中国收藏网 ©2002-2010 浙B2-20080195 E-mail:web@socang.com 客服热线:0571-87068182 客服QQ:328271981 业务合作:0571-87020040/28057171/872427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