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卫霍克尼于他的绘画作品《The Arrival of Spring in Woldgate, East Yorkshire in 2011》前。图片:Oli Scarff/Getty Images
在这位画家于大都会博物馆的回顾展即将开幕之际,霍克尼与电影人菲利普哈斯(Philip Haas)讨论了中国卷轴书画和虚拟现实等话题。
为今年80岁的画家大卫霍克尼(David Hockney)举行的庆典已经持续了一年,而他在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的回顾展将于下周开幕。艺术家在纽约林肯中心电影协会的一场放映会上发表了讲话,会上放映的正是他最近重新灌录的1998年纪录片《与中国皇帝在大运河上的一天》(又名《表面是幻象,但深度也是》),由菲利普哈斯执导。
电影放映之后,霍克尼和哈斯讨论了透视构图、科技和英国脱欧(“我真的一点都不在乎“是霍克尼对(英国)是去是留这个问题的回应)。这位艺术家还详细阐述了他多年来一直以来为之着迷的反向透视法,这是他在拍这部电影前于中国卷轴书画中首次见到的。在霍克尼自己的作品中可以明显看出他对反向透视法的痴迷。作品中的透视被改变和扭曲,而最近的作品中,一些长方形画布的边缘被切掉。“现在我热爱反向透视,”他说。“我把画面的角落切掉——我感觉现在做得真的,真的很好。”
菲利普哈斯和大卫霍克尼的《与中国皇帝在大运河上的一天》(A Day on the Grand Canal with the Emperor of China,1998)。图片:Courtesy of Milestone
在短片中,霍克尼根据自己的“研究“,拙劣地模仿顶尖艺术史学家肯尼斯克拉克(Kenneth Clark),带领观众们解析了王翬在十七世纪所作的中国卷轴画,这早于西方透视法进入亚洲(的时间)。他的确是一个迷人的讲述者,指出了他最喜欢的细节:“这里甚至有一个和尚看起来像我的好朋友Henry Geldzahler!”
作为与王翬卷轴画的对照,霍克尼提到了他所谓的“邪恶的卡纳莱托“(the evil Canaletto)——一幅由这位意大利艺术家在十八世纪创作的绘画作品,展示了单一透视消失点的用法。尽管霍克尼后来澄清说,卡纳莱托实际上相当不错,但这个例子的确说明了他整个艺术生涯中顽强追求的“消失点透视的暴政”议题。2001年,他出版了一本书《秘笈:重新发现古典大师们的失传技术》。其中他提到,早在发明投影描绘器之前,艺术家就依靠光学设备来画单个透视消失点了。
大卫霍克尼在自己的作品《Studio Interior #4 2014-2015》前。图片:Leon Neal/AFP/Getty Images
霍克尼对任何涉及图像制作的技术都感兴趣:从他自己对iPad的运用到中国博物馆对历史卷轴的动画化(为了使观看更有参与感)。对于摄影,“爱德华蒙克说,‘它不能与绘画竞争,因为它不能搞定天堂或地狱。‘这是相当深刻的,“他告诉观众。然而,霍克尼对科技的热衷在虚拟现实处划下了界限:“这个没那么好,”他说。“我觉得可能对色情片来说将是非常好的一种技术,但也就只有色情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