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Z艺术状态——张芳邨艺术展》开幕式暨学术研讨会
http://www.socang.com   2017-10-26 12:44   来源:中国收藏网

  张芳邨的艺术叫BZ艺术。BZ艺术是什么概念呢?是前苏联科学家别罗索夫和扎波廷斯基两位科学家在1958年共同发现并以他们各自姓氏中的首字母命名的化学反应原理。这种反应呈现的是规律的化学振荡状态,又被称为“化学钟”。这两位科学家通过实验发现,柠檬酸溶液在金属铈的作用下,在溴酸钾氧化的时候,可以呈现在无色和淡黄色两种颜色间规则的周期振荡,就像水面上荡漾的波纹。

开幕式现场部分嘉宾合影

 

  2017年10月15日下午2点,“BZ艺术状态——张芳邨艺术展”开幕式暨学术研讨会在北京锦都艺术中心成功举行,此次展览由锦都艺术中心董事长、艺术总监、著名评论家荣剑先生担任策展人,著名评论家、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研究员王端廷先生担任学术主持,共展出18件作品。 

张芳邨BZ艺术学术研讨会现场


  开幕现场的学术研讨会活动,由本次展览的学术主持、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研究员王端廷先生担任研讨会主持,共有15位专家嘉宾参加,有锦都艺术中心董事长、艺术总监、著名评论家荣剑先生;此次展览的联合策展人、张芳邨艺术推广人、来自台湾的王茗茗女士;著名艺术家、批评家邓平祥先生;著名学者、批评家陶咏白女士;著名批评家、策展人夏可君先生;著名批评家贾方舟先生;著名批评家殷双喜先生;著名批评家徐虹女士;著名批评家杨卫先生;著名批评家王萌先生;著名评论家、北大艺术学院副院长彭锋教授;著名艺术家、评论家邓平祥先生;著名策展人、评论家高岭博士;艺术家张芳邨。

张芳邨BZ艺术学术研讨会现场

 

  在研讨会开始之前,策展人荣剑先生为到场嘉宾和观众介绍了此次展览策划的项目。十年以前,锦都艺术就做过张芳邨先生的个展,当时艺术家是在完全不了解波洛克的前提下,绘画的形式、形态,感觉跟波洛克非常像。十年以后,这批新创作出来的作品给我们带来了非常大的冲击,张芳邨的BZ艺术实践和探索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高度和境界。荣剑博士为此次展览所写的文章《在艺术与科学的临界点上》中,也详细阐述了他基于艺术史观对张芳邨BZ艺术的基本看法。

 

策展人、锦都艺术中心艺术总监荣剑博士在交流会上发言

 

  王端廷先生主持了今天的研讨会,并就张芳邨先生的BZ艺术,来探讨艺术与科学的关系问题。他发现西方当代艺术界运用多种多样的科学原理和成果进行创作的特别多,数学就不用说了,包括物理学、生物学、化学,但是这样一种创作在中国艺术界相当罕见。张芳邨先生是一个对科学极端迷恋的艺术家,十多年前他就发现了BZ原理,就开始把它用在艺术创作里,形成了现在大家看到的一些成果,他的创作对我们学术界来讲有重要的学术研究价值。

著名艺术批评家、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主持人王端廷在研讨会上发言

 

  著名艺术家、评论家邓平祥先生首先谈到:他觉得张芳邨艺术的生成和诞生有两种力量,一个是上帝之手,一个是他艺术家的手,包括他的思想;又结合自己80年代以来的心路历程和经验总结来谈张芳邨的创作,非常生动。上帝的手或者上帝的力量,可能还有很多我们不认识的东西,今天张芳邨先生打开了以化学的方式生成新型艺术的一个路径, 80年代非常著名的一句话说“美在于发现”,这个发现也印证了“美在于发现”,这个发现是了不起的,这个发现跟上帝的创造这样吻合,这样殊途同归,是值得我们深入思考的。另外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艺术家张芳邨还有一种控制,我的文章里说,他自己找到了每一个作品的方程式,这使他的作品的产生是不一样的,每一个作品有产生的特殊的方式,这就是他的创造。

著名艺术家、评论家邓平祥先生在研讨会上发言

 

  著名策展人、评论家高岭博士在研讨会上谈到:张芳邨的艺术实际是反手工的,我们看到所谓B和Z的原理借助的就是颜料上的化学反应,换句话说是借物质材料、物质颜料本身在大自然中发生的化学反应产生了力量,类似于微波这样的波动,造成了色彩在平面上的动感、运动、变化、沉淀和定型,恰恰是反手工。这点很重要。第二个方向就是结合杜尚对艺术认知来谈张芳邨的作品,张芳邨是借助大自然中不同事物之间的暗物质中间的暗力点产生一种运动,产生一种变化,让它沉淀下来,这种方法论,我觉得既满足了一般人对绘画的理解。同时他又在观念上形成了自己的突破,他在各种平面材料上做实验,尤其他还注册了在瓷板上的专利。他找到了一个自己的定位,非常值得讨论。

著名策展人、评论家高岭博士在研讨会上发言

 

  著名学者、批评家陶咏白女士谈到几个方面:第一她觉得BZ反应艺术是艺术的另类,是另一种艺术学科,必须是科学家和艺术家的结合。第二方面,张芳邨艺术的另类是创作技法的一种新的体系。第三,她说这是另一种艺术形态,这也是一个革命,因为一个新的艺术形态,要有一种新的面貌。艺术家这种艺术形态又是遵循科学的道路,又回到了科学的本原,是一种宇宙自主的运动轨道,在振动中产生一种新的生命体。所以BZ艺术演化创造的过程是呈现了一种生命运动,而不是一种无生命的运动,是在不断进化的。第四,她谈到爱因斯坦的“神性的体验”也就是能量与振动的频率的不同,表现人的思想意识、灵性是高频率的一种振动。这个本来是在远古时代存在于人的思想当中,现在用这种思维来认识世界、理解世界、把握世界。我们的思想,我们的发明创造等等,就是在一种神秘的体验当中得到。

著名学者、批评家陶咏白女士在研讨会上发言

 

  夏可君先生也为艺术家张芳邨写过文章《绘画来自于银河:论张芳邨的BZ艺术》,他提出“两个转化”理论,一个是对西方现当代艺术,尤其是抽象和观念艺术的转化,第二是对中国传统艺术,无论是文人传统还是民间工艺的转化。比如《创世纪》这个作品,霍金说“我在宇宙中寻找最遥远的相似性”,他的BZ艺术尤其对银河和宇宙的记忆,这个记忆通过化学作用、化学合成催化剂最后形成一种所谓振动的频率,这个振动的频率实际是一种所谓节奏或者是一种可以使人产生共感的节律感和节奏感,因为整个宇宙是要从频率的振荡和光波形成的。张芳邨的作品有一种启发性,对我们重新思考中国的可能性。

著名批评家、策展人夏可君先生在研讨会上发言

 

  贾方舟先生谈到了最近看的一本书《未来简史》中的数据主义,从来说明科学将会给人类的艺术带来很多新的不同的感受。过去传统形成的那套理论和做法,可能仍然有用,但是人们的视觉更渴望的是没有见到过、没有体验过的新的视觉空间,张芳邨用一种新的反应,通过化学反应当中发现的一种新的处理方法,因此他的画面给我们带来了新的视觉体验,用新的方法、新的材料,构成了新的画面效果。我们也可以打开我们的视角,通过我们对新的科技的理解,来寻找一种新的画法。

著名批评家贾方舟先生在研讨会上发言

 

  著名批评家殷双喜先生在研讨会上提出了艺术家的动机和过程是不是要成为艺术批评和评价的一个参考因素的问题。人到底是宇宙的中心、万物的中心,还是人应该作为万物的一种,谦虚地退到背后,让万物呈现万物自身?他希望这个艺术,即使表达了艺术内在的自然奥秘,也能唤起人的主观感受,这两者结合,就是科学和艺术结合所谓殊途同归。“一花一世界”,张芳邨是“一画一世界”,包括里面的本体展品值得我们去探讨。

著名批评家殷双喜先生在研讨会上发言

 

  著名批评家徐虹女士谈到:在科学影响下,我们怎么再来理解传统的东方思维,怎么用科技方法来表现我们对这种思维的形式上的显现。张芳邨的BZ艺术对中国绘画的贡献大于对科学的贡献,对绘画思想在现代物理学和现代科学技术的影响下艺术所解释的一切和生命有关系。张芳邨艺术不是把颜料变成一种形式,比如变成点线面,来进行一个形象的塑造,他也不抒情,他还是转向材料本身的这样一个特性,从这一段意义上,是对艺术本体的进一步深化,一个探索。这样的一种艺术,可能在艺术史上有一种新的意义。

著名批评家徐虹女士在研讨会上发言

 

  著名批评家杨卫先生谈到:在达芬奇那里,科学的开始也是最终为艺术服务。艺术家促进科学并不是我们的优势,我们如何把它拿过来用才是目的。艺术家张芳邨的展出方式需要发生变化,艺术家的气象已经明朗了,这种明朗就带着观众走进艺术家的作品。很希望通过这次展览,通过大家的讨论,能够看到张芳邨先生能够以另外一种方式,能不能通过个人艺术的探索和实践走出来,这是我所期待的。

著名批评家杨卫先生在研讨会上发言

 

  著名批评家王萌先生在会上谈到:张芳邨所创造的视觉结果,实际上是具备了从美学状态当中进入一个艺术状况的可能性。另类的艺术家的个性选择在当代艺术语境当中,除了在视觉结果之外,在他的文化功能上具有非常重要的文化价值和思想价值。这种前沿状态同时也面临着至少两个非常尖锐的问题的挑战,第一就是在艺术和科技这样一种临界形态当中所谓艺术的合法性来自何处。第二点王萌先生提出了一个建议,在作品的呈现,或者说是在展览的呈现上,可以把结果之前的过程的状态形成一个展示的方式。

著名批评家王萌先生在研讨会上发言

 

  在研讨会的最后,此次展览的联合策展人、张芳邨艺术推广人、来自台湾的王茗茗女士和艺术家张芳邨先生都发表了自己的感言,感谢各位老师批评家们,在BZ艺术学术展现场所做的的学术研讨、解读、诠释和肯定。
 

此次展览的联合策展人、张芳邨艺术推广人、来自台湾的王茗茗女士在研讨会上发言

艺术家张芳邨

 

  BZ艺术的头10年是发现探索的十年,后10年是研究发明的十年,未来10年是发展推广的十年,今天作为起点,很有意义。期待未来BZ艺术将走出国门、走向世界,赢得荣耀!

  《BZ艺术状态——张芳邨艺术展》将在锦都艺术中心展至11月14日,欢迎各界朋友前来观看。

艺术家张芳邨与策展人荣剑博士合影

艺术家张芳邨与著名学者、批评家陶咏白女士、联合策展人王茗茗女士合影

艺术家张芳邨与著名批评家殷双喜先生合影

艺术家张芳邨与著名批评家、策展人夏可君先生合影

艺术家张芳邨与著名策展人、评论家高岭博士合影

艺术家张芳邨与著名批评家杨卫先生合影

艺术家张芳邨与著名批评家徐虹女士合影

著名批评家贾方舟先生欣赏展览作品

展览现场艺术家张芳邨与嘉宾们进行艺术探讨

展览信息

展览名称:“BZ艺术状态——张芳邨艺术展”

主办:北京锦都艺术中心

策展人:荣剑、王茗茗

学术主持:王端廷

学术批评:贾方舟、陶咏白、邓平祥、徐虹、杨卫、殷双喜、王萌、高岭、夏可君、王春辰、彭锋 (排名不分先后)

参展艺术家:张芳邨

展览时间:2017年10月15日——2017年11月14日(周一~周五10:30—17:00)

开幕活动:2017年10月15日

下午2:00~4:30  学术研讨会,

下午4:30~5:30  开幕式

展览地点: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北路9号恒通国际创新园C9号楼蓝色光标公司北门锦都艺术中心展厅

责任编辑:本站编辑
  • 推荐关键字:张芳邨
  • 收藏此页 | 大 中 小 | 打印 | 关闭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中国收藏网的立场,也不代表中国收藏网的价值判断。
相关新闻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已有1条评论)
昵称: 匿名发表:
内容: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服务条款 |  法律声明 |  隐私声明 |  诚聘英才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 版权所有 中国收藏网 ©2002-2010 浙B2-20080195 E-mail:web@socang.com 客服热线:0571-87068182 客服QQ:328271981 业务合作:0571-87020040/28057171/872427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