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币收藏可分为四个等级进行
http://www.socang.com   2017-10-09 09:28   来源:燕赵晚报 易茗

  中国铜元俗称“铜板”,主要流行于清末民初。铜元与一般的圆形方孔铜钱不同,中间无孔。铜元铸造时间不长,前后仅流通了50多年,铜元的品种大约有1000余种,但其存世量却相当惊人。 

  过于庞大的存世量使得铜元这个品种在国内集藏品交易市场上不太受钱币投资者青睐,价格长期以来一直处于低位。不过低廉的价格也使得一般普通铜元品种的伪品较少,对于那些初涉钱币收藏领域的人来说是一个非常适宜参与的品种,而且庞大的数量中蕴含着极多的版别,其中有不少还是相当珍稀的。 

  铜元起源和发展 

  1900年,广东首次仿照香港辅币制成铜元。这种铜元每枚重2钱,成色含铜95%、含铅4%、含锡1%。正面为“光绪元宝”和“广东省造”,下面有“每百枚换一圆”字样。背面中央刻一蟠龙纹,周围有英文“广东一仙”。 

  清代铜元起初仍以“光绪元宝”为文,但各省铸币并无统一标准,成色样式均存在相当差异,铸造铜元的材质自然是铜,但是根据各种铜质合金成分的不同仍然能分出好多种。比较多见的是红铜与黄铜,有些所谓乌铜、橙色铜,其实只是根据铜质颜色深浅而定的,实际上还应算作是红铜的一种,各种铜元中仍以红铜为多,有些省红铜和黄铜并铸。清代铜元里各种面值甚多,一般最常见的是五文、十文、二十文、五十文、一百文,但也不能一概而论。如“广宝”铜元十文非常普通,但五文却极为罕见;“大清铜币”的中心粤、淮二十文、“开国纪念币”小写二十文、吉林中花十文等都是常见面值里十分罕见的珍品,具有极高的收藏和投资价值。还有一些小面值半文、一文、二文铜元,流通时间不长、存世量不是很多,也具有一定的收藏价值,另有一些特殊面值的铜元难以形成流通,故存世量都很少,也值得收藏。 

  1904年,“广宝”铜元正面原来的“每百枚换一圆”字样改为“每枚当制钱十文”,背面的英文字“一仙”也改为“十文”。改铸后的铜元精致、秀美,在当时流通很广,现存世量还很多,钱币交易市场里每枚仅售2~3元,背面英文字母错版为TENCASH的,值20元一枚。但1904年铸造的“光绪元宝”四川当三十文铜元是当年四川铜币厂成立之时的试样品,并未经流通使用,尚有红铜和黄铜两种类型,现已成为十分著名的铜元珍品。 

  1905年,清政府铸“大清铜币”。这类钱币含紫铜95%、含白铅5%,在当时铸造量很大,曾在民间广为流通和使用。 

  1914年,铜元正式改称“铜币”,民国发行的铜币与清末时相比,最大的区别可能就是龙纹被换成了由稻穗组成的嘉禾纹。 

  珍稀铜币分类 

  目前铜币存世品种约有1000余种,其中绝大部分为普通品种,只有极个别的为珍稀品种。珍稀铜币按其珍罕程度一般可分为四个等级。国外对我国近代珍稀铜币的珍罕程度用“R”来表示,“R”即为英文rare,意为“稀罕的”。四种等级分别为孤品、极罕品、罕品、珍品。 

  1.孤品。所谓孤品,乃指唯一品,英文标为4R级。 

  2.极罕品。英文标为3R级,即R、R、R。是指存世数量极为稀少,屈指可数。 

  3.罕品。英文标为2R级,即R、R。是指存世数量很稀少,罕品与极罕品的区别是存世量比极罕品稍多些,一般存世仅十几枚而已。 

  4.珍品。英文标为1R级,即R。珍品的特点同样是数量很少,价格昂贵。除了孤品、极罕品、罕品之外的名贵近代铜币大多可列入珍品行列。珍品一般的存世量大约在50~100枚左右。这类珍品币值得集币爱好者注意,今后很有可能列入罕品行列。 

  铜元集藏有窍门 

  钱币收藏者在收集铜元前,对各式铜元铸造和发行的基本情况应有所了解,当年的铜元是采用钢模铸造,它不像现代铜质纪念币运用机械开模,而是采用手工雕刻模具的技术。一般一副钢模最多只能铸造铜元2万枚左右,造币厂长期生产铜元,就需要大量钢模,而每个雕刻钢模的技师的风格又不完全相同,模具上必然会有许多细小的差异,这就为收藏和研究铜元创造了很好的条件。目前钱币交易市场里一枚普通的“广宝”铜元通常仅值2至3元,但若有幸能收集到30枚同一品种却不同版别的普通铜元,那这些铜元合在一起的身价就可高达千元以上。 

  即便是同样品种的一枚铜板,品相的优劣对其价格的高低也会造成很大的影响。目前市场里绝大部分铜元的售价都不高,铜元潜在的投资价值尚未被大多数人所发现,在林林总总的各式收藏品中,铜元其实就是埋在沙丘下的金子,笔者坚信在不久的将来其价值一定会被市场所发掘。 

  需要注意的是,目前钱币交易市场里的绝大多数普通铜元中伪品较少,只是在一些身价数百元以上的高档铜元里才发现了少量赝品,其中有真币改刻和新币仿制等形式,钱币投资者在收集这类高档铜元时千万要小心和谨慎。

责任编辑:本站编辑
  • 推荐关键字:铜币
  • 收藏此页 | 大 中 小 | 打印 | 关闭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中国收藏网的立场,也不代表中国收藏网的价值判断。
相关新闻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已有41376条评论)
昵称: 匿名发表:
内容: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服务条款 |  法律声明 |  隐私声明 |  诚聘英才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 版权所有 中国收藏网 ©2002-2010 浙B2-20080195 E-mail:web@socang.com 客服热线:0571-87068182 客服QQ:328271981 业务合作:0571-87020040/28057171/872427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