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发现的甲骨文仅2000字被释读
http://www.socang.com   2017-07-26 13:13   来源:界面

 

 

  “破译未释读甲骨文,每字奖励10万元”——近日,中国文字博物馆官网发布一则关于征集评选甲骨文释读优秀成果的“悬赏公告”,称为充分调动海内外甲骨文研究者的积极性、创造性,解决甲骨文释读目前面临的瓶颈问题,推动甲骨文释读取得新的实质性进展,面向海内外公开征集优秀成果并予以奖励。 

  公告明确,对破译未释读甲骨文并经专家委员会鉴定通过的研究成果,单字奖励10万元;对存争议甲骨文作出新的释读并经专家委员会鉴定通过的研究成果,单字奖励5万元。该消息一出便引发舆论关注。 

  “只要是在甲骨文释读方面有一定研究的个人或者团体均可以投稿,不管是对个别字的释读,甚至是对个别偏旁的释读都可以。这项奖励计划是一项长期工程,而不是一次两次的活动。”21日,中国文字博物馆研究中心负责人向界面新闻记者证实了上述消息,称甲骨文释读工程作为一项国家奖励项目,是由多位国内文字学研究的主要负责人牵头发起的,面向全社会征集甲骨文释读的工程。根据投稿数量,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将组织甲骨文释读成果评选专家委员会对投稿考核评审一次。 

  据悉,2016年7月4日,河南省委宣传部曾在北京组织召开甲骨文释读工作会议,邀请李学勤、王宇信、黄天树在内的10位古文字学家、计算机专家,就甲骨文释读工作进行详细研讨论证。根据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领导小组要求,将甲骨文研究工作分为“重大委托项目”与“释读成果奖励”两大部分。 

  界面新闻记者注意到,中国文字博物馆自2016年10月28日起便组织实施了甲骨文释读成果专项奖励计划,面向海内外公开征集优秀成果并予以奖励,奖励和参选要求与上述公告内容一致。据悉,参评者须撰写《甲骨文释读成果科学论证报告》,经2名具有正高级职称的同行专家推荐后,报送中国文字博物馆。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组织甲骨文释读成果评选专家委员会,对所征集的研究成果进行严格评审和科学鉴定后,提出建议奖励成果和作者名单。 

  中国文字博物馆鼓励甲骨文研究者运用云计算、大数据等现代技术手段与传统研究手段相结合,形成原创性研究成果。凡属主观臆测、缺乏科学依据的成果,一律不予参评。凡有弄虚作假、抄袭剽窃等行为的,一经查实,立即取消参评资格。如果获奖,一律追回奖金。 

  上述中国文字博物馆研究中心负责人告诉界面新闻记者,尽管目前已发现的甲骨文不到5000字,但真正被释读出来的字数在1500-2000字之间,剩下约3000字还没有被释读出来,其中包括大量如地名、氏族名、祭名等“专有名词”。之所以面向社会发起甲骨文释读的奖励计划,正是为了推动未释读甲骨文的破译工作。 

  正如古文字学家经常打的一个比方,“读出一个古文字,就犹如发现一片新大陆。作为现存中国王朝时期最古老的成熟文字,甲骨文记载了3000多年前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信息。专家认为,甲骨文的发现开辟了我国学术史的新纪元,把我国的信史提前了1000多年。 

  自1899年发现甲骨文开始,经过罗振玉、王国维、郭沫若等几代学人的共同努力,已经释读出甲骨文字1500个左右,但是还余下近3000多个甲骨文字是没有考释出来的未释字。这些未释字,释读难度非常大,都是前人留下来的需要啃的“硬骨头”。 

  “比如破解了一个名词或者一个动词,那么就带活了一大批甲骨文书,也就能让我们更了解当时的历史。”天津南开大学历史学院教授朱彦民长期从事甲骨文和殷商史的研究工作,他在接受北京青年报采访时表示,如今哪怕只是成功破解一个甲骨文,对于历史研究都意义重大。他认为,近几年有研究者开始利用计算机、大数据等新手段破译甲骨文,随着技术的成熟,未来很有可能有所突破。
责任编辑:本站编辑
  • 推荐关键字:甲骨文
  • 收藏此页 | 大 中 小 | 打印 | 关闭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中国收藏网的立场,也不代表中国收藏网的价值判断。
相关新闻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已有1条评论)
昵称: 匿名发表:
内容: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服务条款 |  法律声明 |  隐私声明 |  诚聘英才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 版权所有 中国收藏网 ©2002-2010 浙B2-20080195 E-mail:web@socang.com 客服热线:0571-87068182 客服QQ:328271981 业务合作:0571-87020040/28057171/872427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