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年西汉海昏侯墓的发掘震动整个考古界,除了价值不菲的历史文物,最让人印象深刻的当属那一堆堆金灿灿的黄金。285枚金饼、48枚马蹄金、25枚麟趾金还有20块金板看得人目不暇接,眼花缭乱。看了那堆金子人们不禁要问,这得值多少钱啊?说实话,不知道,也不好说。因为是国家文物,谁也没拿出来卖过。
有人会说,黄金有价玉无价,既然有价,那就拿称约[yāo]一下,乘以金价不久行了?
还真不行,这些历史上留存下来的贵金属制品还真不能用重量来计算其价格,要不文物也好,收藏品也罢,它们所蕴含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从何谈起。举个例子,如果把黄金做成金币,那它的价值肯定比等质量的黄金价格高很多,因为这个过程中加入了更多的设计和制作。这里肯定有人又会说,别扯了,前几天我还去银行买了金币呢,也没比同质量的黄金贵多少。那是因为“此金币非彼金币”,今天我们就讲一枚特殊的金币,让大家知道“黄金也有无价时”。
金币被美国PCGS钱币鉴定评级公司评定为金盾64+
要说的这枚金币就是即将出现在被称为“江南第一槌”的西泠拍卖2017春拍现场的张作霖中华民国十六年伍拾圆龙凤金币。
玩收藏的人往往从两个方面证明自己的实力,“不以数量惊天下,便以质量镇乾坤”。而这个金币无论从数量还是质量上都足以震惊天下了。不过这枚钱币的“数量惊天下”不是以存世量大著称,而是它的存世量太少,目前只有两枚存世,物以稀为贵,稀到这个程度也是没谁了。质量更不必说,铸造精美,品相绝佳,存世两枚中唯一被美国PCGS钱币鉴定评级公司评定为金盾64+。64+?刚及格?错,他们这个机构评级时的最高分是70分,从这个分数看,此枚应为当今存世品相最佳之张作霖伍拾圆龙凤金币。张作霖中华民国十六年伍拾圆龙凤金币系1927年天津造币厂试制,是中华民国政府当时所发行的硬币中价值最高,也是现今世界上最为罕见的一枚民国时期金币,堪称“民国币王”。
张作霖伍拾圆龙凤金币长啥样
2017西泠春拍
民国•张作霖中华民国十六年伍拾圆龙凤金币
直径:28.5mm
出现在2017西泠春拍的这枚张作霖中华民国十六年伍拾圆龙凤金币以黄金胚饼打制,直径2.8厘米,正面有张作霖戎装像,背面见龙凤图案,背部刻有“伍拾圆”及“中华民国十六年”字样。人物塑造传神,立体感强,正面人像右方有三粒币模不规则所形成之“痱子”,可用于判辨真伪。金币表面光亮、反差明显,图案深打,雕工精美,边缘线状纹路清晰,堪称中国近代币的杰作。
怎么看着背面那个龙凤图案有点眼熟啊?是的,这个图案在民国时期的硬币和纪念币中多有出现。此龙凤图案全称龙凤黼黻[fǔ fú]图,人称十二章图。提到这个图案的设计者,钱稻孙和许寿裳可能熟悉的人不多,但是另外一个人一定妇孺皆知,他就是鲁迅,没错就是那个老喜欢给自己起名字的周树人。鲁迅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一生用过180余个笔名,其中就有“干”、“中拉”、“小孩子”、“某生者”等这种奇葩名字。
钱币背后龙凤黼黻图的由来
鲁迅等人设计的龙凤黼黻图
龙凤黼黻图是鲁迅等人为中华民国北洋政府设计的国徽图案。1912年(民国元年)8月,时在中华民国教育部就任的鲁迅、钱稻孙、许寿裳三人受命绘制国徽图案,并于8月28日完成。钱稻孙绘图,由鲁迅执笔说明,于1913年2月发表。据说当时作品画的不怎么样,不是特别出彩,但是人们被鲁迅制作的文案折服了,可见产品好坏无所谓,说的客户欣然接受才是关键,从这一点上看,鲁迅其实是一名营销高手。
图案基于中国古代礼服的十二章花纹,图案中含日、月、星辰、山、龙、凤、总彝、藻、火、粉米、黼、黻等十二种吉祥物,象征国运长久美好,带有极重的帝王色彩。十二章国徽为1913年2月至1928年间中华民国北洋政府时期的国徽,又称“嘉禾国徽”。
1913年(民国二年)2月《教育部编纂处月刊》第一卷第一册载有《致国务院国徽拟图说明书》,文中说明国徽采用了十二章,并附有国徽图。还在附注中说,原图经国务院提意见,已经按照鲁迅的提案修改过。文章未署名,但与《鲁迅日记》记载相符,应认定为鲁迅等人之作。这样看来,鲁迅的职业范围涉猎之广让人瞠目结舌,留过学、学过医、做过公务员、当过人民教师,被人称为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还搞过设计,真是要“走别人的路,让别人无路可走”啊。
这枚钱币来历真不一般
张作霖像
张作霖知道吧,就是那个民国四大美男之一张学良的父亲,最高职务是“中华民国陆海军大元帅”,乍一看这职务不咋地,但是这可是那个时候能就任的最高职务了。相当于国家最高领导人,行使的是大总统职权,主要是那时候还没有空军,要不就得变成“海陆空军大元帅”。这枚金币就是他的。
据说这种金币是天津造币总厂专门造出来给张作霖把玩用的,如果他感觉样式满意的话很有可能会大量制造,送给关系好的人一起把玩,可是没把玩多久他就被日本人炸死了,于是这种样币便成了绝唱,从某个层面上讲,这枚钱币是张作霖人生事业巅峰之时的杰作,也算是他人生历程的一个见证。
吴鼎昌为天津造币总厂题写“造币总厂”四字门额
提起天津造币总厂玩钱币的人肯定都知道。天津造币总厂全称“中国财政部天津造币总厂”,是民国北洋政府的中央造币厂。追溯其渊源,最早可以到“总理北洋机器局”,后历经多次损毁、改建、合并,直到民国元年,北洋政府将原北洋造币局和造币总厂进行合并而成,该厂规模宏大、组织完备、设备先进、机器精良,堪称全国造币厂之最。被称为中央版、天津版的袁世凯头像银币(俗称袁大头)便出自此造币厂。
最为值得一提的是这枚金币不是普通的纪念币,它是带有面额的钱币,属于可流通的硬币类,这也是它极为珍贵另一个方面。币上的面额标注的是伍十元,按现在的标准看,张大帅简直“视黄金如粪土”,这么便宜的金币,给我来两斤玩玩。殊不知那时的兑换方式与现在的纸币不同。金币上的“元”应该是与当时的银币“壹元”相对应,伍十元相当于50块银元(现大洋)。这样看来,这个出身草莽的大老粗还是“会算账”的。
说他是大老粗你还别不服,下面给你看证据。前几年,辽宁省档案馆曝光过几件张作霖批阅的公文手迹,把他大老粗的性格展示的淋漓尽致,下面就是其中一件:
张作霖公文批示文件
这是一份张大帅在担任东三省巡阅使期间写下的公文批示,只有一个超凡脱俗的“中”字,而不是通常的“同意”或是“可以”。有木有感觉张大帅萌萌哒?有木有闻到浓浓的乡土气息?
更为难得的是这枚金币一直由张作霖及张学良家族直系亲属收藏,传承非常清晰。据说曾经是张学良最小的儿子的最小的女儿拿出来的。说白了,就是张作霖的最小曾孙女收藏着的。
如此来历不俗、流传有序、制作精美的金币必定极具艺术观赏价值和收藏价值。
张作霖为什么制作这枚金币?
简单说就是跟风、炫富、找存在感。自从辛亥革命胜利后,以孙中山为领袖的革命党人创建了中华民国。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之时天津造币厂铸造了两种流通纪念币。一种是“中华民国开国纪念币”,另一种是“中华民国共和纪念币”。袁世凯上台后开始铸造带有其像(身着军装)的共和纪念币,登基时,还发行了身穿龙袍的洪宪纪念币。袁世凯倒台后,各地军阀纷纷仿效发行纪念币。那时节,发行带有自己头像的金银币似乎成了潮流,一旦大权在握就会制作发行。被称为“东北王”的张作霖在1927年登上了事业的巅峰,被推举为“大元帅”,如果不制造点惊世骇俗的金银币,肯定觉得对不住自己的这个称呼。
天津造币总厂旧照
民国期间,作为造币质量最好的天津造币总厂可谓焦头烂额,国家领导人像走马灯似的轮换,每换一届,造币总厂就奉命出一批有新领导人头像的金银币、纪念币。于是天津造币总厂不停更换模具,研究版样,但是值得一提的是,高手就是高手,面对如此繁忙的业务,制作出来的样币却始终是童叟无欺、品质一流,工艺之精湛令人赞叹。然而因为执政者在位时间均短,铸造时间亦极为短促,而且这些币章铸造的初衷也并非用以流通,故所铸数量极少,留存至今屈指可数。物以稀为贵,这时期制作的这批币章成了藏家们的抢手货,几个节节攀高。而张作霖像系列纪念币,更属这些人像币章中的大珍,别说能得到一枚,就是能一睹芳容,上手把玩一下估计也够吹半辈子牛了。
讲到这里,对于这枚钱币的价值大家应该有所了解了吧,最后以张作霖的一段逸闻趣事结束本文:
话说出身绿林草莽的张作霖张大帅,有一次带着几个随从上街,在一街道拐角处与一个对面过来的小贩迎头相遇,恰恰当时小贩振聋发聩高亢嘹亮的一声吆喝正好发出(估计是“抢剪子磨菜刀”之类的吆喝),这一下简直把大帅吓一跟头。大帅大怒马上叫手下人把小贩绑了,以惊了大帅大驾的罪名押赴刑场执行枪决,并且亲自监刑,行刑队把小贩拖到法场,验明正身、子弹上膛、瞄准,最后砰砰的枪声响起后小贩却没死,原来行刑队是朝天开的枪。张大帅对着吓得已然是屁滚尿流、瘫软如泥的小贩哈哈大笑:“妈了个巴子,你吓老子一跳,老子也吓你一跳!……”
哈哈,这枚钱币的面世会不会吓你一跳,反正我是被下了一跳。
西泠印社二〇一七年春季拍卖会
中国历代钱币专场:7月17日 13:00 C厅
预展时间:7月12日至7月14日(周三至周五)
拍卖时间:7月15日至7月17日(周六至周一)
展拍地点:杭州•浙江世界贸易中心展览厅、浙江世贸君澜大饭店(杭州市曙光路12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