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产业还要多久成支柱?
http://www.socang.com   2017-06-08 11:16   来源:人民日报

  近两年来,随着中国经济发展方式逐渐从规模速度型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增长,文化产业正在成为新常态下经济发展的新引擎。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2016年我国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达到30254亿元,首次突破3万亿元,占GDP的比重为4.07%,首次突破4%。这表明,文化产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在不断提高,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在不断增强。尤其在经济发展面临下行压力、文化产业的总量和基数都明显扩大的前提下,仍然保持了高于全行业国民经济的增长速度,并实现了“双突破”,展现出文化产业在经济动能换档时期所蕴藏的巨大潜力。

  但是,实现“双突破”的背后,则是一半海水一半火焰并存的尴尬局面。在统计涉及到的10个行业中,表现最为抢眼的是以“互联网+”为主要形式的文化信息传输服务业,实现了两位数的增长速度。而广播电视电影服务业则成为唯一一个不在增长之列的行业。随着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移动设备的广泛普及,互联网几乎囊括了人们生活、娱乐、消费的方方面面,对传统媒体形成的冲击远非纸媒停刊所能代表。这背后所反映的是文化产业在维持多年高位发展态势之后,逐渐进入深层次的结构性调整阶段的事实。

  在产业结构方面,传统类文化产业比重较大,新兴文化产业有待进一步培育。当前,文化产业与尖端科技的结合已经成为发展的重要趋势,创新夺目的表达方式、新鲜刺激的视听体验、脑洞大开的跨界组合不断刷新着消费者对文化产业的认知……凭借着强大的辐射力,文化产业不断与制造业、特色农业、旅游业、体育产业等相互渗透和融合,动漫游戏、网络视听、移动多媒体、数字出版、实景娱乐等新业态、新产品、新商业模式层出不穷,文化产业在科技和创意的助力下实现了自身结构的转型升级。

  在供需方面,文化产业同样面临结构性调整的问题。近年来,在资本热钱逐鹿市场和人民文化消费热情看涨的双重推动下,我国已经成长为文化生产的全球性大国,但也暴露出不少问题——文化领域低端同质化产品过剩,中高端个性化产品相对匮乏,尤其在文化精品的产出上更是表现乏力。破解文艺创作有“高原”缺“高峰”的难题已经成为文化产业提质增效、转型升级的关键所在。近期上映的印度影片《摔跤吧!爸爸》在排片率低于平均水平、国产电影评价向好、美国大片前后夹击的激烈竞争中,这部既没有酷炫特效、也没有华丽场景的影片,凭借炸裂式的口碑传播,票房已经突破8亿元,成为印度海外影史上最卖座的电影,而中国正是印度电影最重要的票仓之一。反观国内,位居国产电影票房第一的《美人鱼》在北美地区的票房仅为《摔跤吧!爸爸》的1/4,相比之下不难看出中间的差距。

  2016年,国务院在“十三五”规划中提出,到2020年文化产业要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即文化产业增加值至少要占到GDP的5%。1%的差距看似微小,实则艰难。在保持文化产业基本面向好的前提下,深层次的结构性调整将是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数量扩张和质量提升将共同决定这1%的路要走多久。

责任编辑:本站编辑
  • 推荐关键字:文化产业
  • 收藏此页 | 大 中 小 | 打印 | 关闭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中国收藏网的立场,也不代表中国收藏网的价值判断。
相关新闻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已有41326条评论)
昵称: 匿名发表:
内容: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服务条款 |  法律声明 |  隐私声明 |  诚聘英才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 版权所有 中国收藏网 ©2002-2010 浙B2-20080195 E-mail:web@socang.com 客服热线:0571-87068182 客服QQ:328271981 业务合作:0571-87020040/28057171/872427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