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石韵 当代情怀——【山拾】品牌创始人郑名宏的创新与探索
http://www.socang.com   2017-06-01 14:13   来源:中国收藏网

寿山石刻非遗传承人郑名宏
 

   寿山石最初是以印章为人所知晓,但是在魏晋南北朝的时候就因为它的易雕琢而被文人广为喜爱,现在为了能让寿山石更好的融入当今社会人们的生活中,郑名宏从寿山石从古至今的演变历程中迸发出新的灵感表达,利用珍贵的寿山石碎料和友人合作【山拾】品牌,设计推出了寿山石首饰,当代的设计理念结合寿山石独有的气质,给寿山石文化的传播注入了年轻时尚的活力。
  古玉今用,【山拾】品牌以寿山石新的传播方式为媒介,致力于以本土化的语言和材料创作出国际化的造型语言与设计方向。利用寿山石的色泽以及石种的特点创造出更贴合现代人们生活的物件以及传播方式。


  记者:作为寿山石非遗传承人,您是如何理解寿山石文化的?
  郑名宏:寿山石文化历史悠久,最早可上溯至5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期。在新石器时代的古文化遗址中,就有用寿山石打磨制成的石器,说明那时的先民已懂得利用或是欣赏寿山石。这是寿山石雕刻最早、也是最原始的阶段。建国以后,文物工作者先后在福州采集到数件南朝石猪等,经鉴定,都是以寿山老岭石为原料。到了唐代,寿山石雕有了飞跃的发展。出现了用寿山石雕刻的佛像、佛珠、香炉和盆、盂、杯、碗之类的供佛用品以及生活用品,使寿山石雕有了现实的意义和欣赏价值。再后来随着文人印刻的发展,寿山石的使用越来越向高端化发展,由文人雅士的把件、印章一跃成为历代帝王的推崇之物。比如,清代10个皇帝,几乎每一个皇帝都喜欢用寿山石篆刻印玺。雍正皇帝更喜欢寿山石印玺,他用过200方左右的印玺,其中有160余方皆为寿山石篆刻。寿山石是一个兼具文化属性、人文属性、生活属性于一体的天然材料,在古代文人中使用的非常频繁,但是随着传统书画与生活的慢慢疏远,人们不再像古人那样需要用印章来代表自己的“签字”或者名号、身份等信息,寿山石印章的生活属性已经慢慢淡化。然而寿山石深厚的文化底蕴依然存在,值得我们去继续传播和发扬。

 

 

  记者:【山拾】这个品牌是如何创立的?
  郑名宏:【山拾】作为一个品牌创立于一年以前,最初是我跟潘婕妤一起初创,后来美国求学归来的一个朋友加入到我们的团队,他在美国获得了双学位,对企业规划,品牌运作都有很好的经验。我们三个人可以相互配合,共同协作来运营这个品牌。

  我们觉得寿山石非常有文化底蕴,为了把这种文化传承下去,我们需要在转播方式和创作类型上有所创新,我们希望能够把寿山石的产品加入更多的设计理念,让它能够与人们的现代生活更好的结合,虽然寿山石是以印章或者把玩件为主要的呈现形式被大家所了解的,但是没有了古人使用印章的那种社会氛围,这种形式基本上和现代人的生活已经脱节了。于是我们就别出心裁的想到要把我们的“国石”做成首饰来与我们的当下生活进行结合,这些首饰可以佩戴,可以把玩、可以欣赏,甚至可以当成学习寿山石文化的标准器,我们成立【山拾】的初衷就是把寿山石的文化传播出去,让更多的人了解这个文化,喜欢这个文化,同时让更多的人参与到这个文化传承中来。
 

  记者:【山拾】这个品牌的业务定位及运作理念是什么?
  郑名宏:目前,【山拾】的定位主要以设计首饰为主,为什么做首饰呢,因为寿山石首饰,小巧玲珑,价格便宜又能随身携带,我们希望通过这个大众化的产品让人们更多的去了解寿山石,去了解寿山石的文化历史。

  我们把业务分成了两个板块,一个是山拾jewelry,山拾首饰。一个是山拾tradition,山拾传统。Tradition这个方面很多人在做,通过首饰这个途径,我们可以带动一大批人去认识传统,喜欢传统。
  我们又把产品分为三个层次,一个叫“基本款”,就是简单并且能用其他材料代替的产品,相对来说比较大众化。第二个叫“设计款”复杂但是能被复制的产品,加入了设计理念,相对比较高端。第三个叫“定制款”,为客户量身定制,量身设计,工艺难度较大,成品不易被复制,极具个性特色。这种产品主要针对30到40岁之间的用户群体,这个年龄段对传统有一定的了解,对品牌有一定的追求,对价值有一定的判断,同时他们又有良好的经济条件,可以追求这种文化,可以购买这种产品。而且他们也有良好的社交圈子,他们可以影响到更多的人,更多的群体。

 

 

  记者:为什么会想到用寿山石来制作首饰呢?
  郑名宏:我们选择用寿山石来制作首饰,是希望通过首饰的这种形式让寿山石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再次联系起来。
  同时,作为首饰来讲寿山石最大特点就是它的颜色千变万化,你想要的颜色,在寿山石中都能找得到。所以产品的选择范围是很宽泛、很灵活的,适用于所有追求个性的人士。有些人性格稳重,喜欢浑厚的饰品,需要一种饰品来衬托她的气质,可以,寿山石里很多色彩可以满足这个要求。有些人比较活泼,喜欢透明灵动的饰品,也可以,寿山石里也有很多浅色或单色的石头可以供人选择。寿山石对于人们内心需求和个性张扬能够给予最大程度的满足。
  现在是一个个性张扬的时代,很多人都喜欢个性化的东西,所以我们开发了一些比较特别的首饰,比如有种榫卯结构的手镯,不但易于佩戴,还方便进行饰品更换,甚至好友之间的饰品交换。我们发现一个问题,目前很多首饰制品都是通过昂贵的材料去烘托成品的价格,缺少设计、缺少人文,而寿山石的特点就是可雕可塑,通过传统技艺的雕刻把人们赋予它的文化属性呈现在我们的首饰制品上。我们要通过现代化的理念去追溯寿山石可雕可塑的原初艺术魅力,做成一个既“文化”又“个性”,同时极具精神内涵物品。

 

 

 

  记者:你们制作的这些寿山石饰品市场前景如何?
  郑名宏: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市场的反馈相当不错。比如这款专门为G20元首夫人定制的饰品,后来很多人找我们,希望我们能再做一批,因为时间和工艺的问题我们没办法再去大量制作。这款首饰全部为手工完成,制作花费时间之大,工艺之难是难以想象的。而且上面运用了很多巧色,这种巧雕用机器是没办法对颜色进行辨别和分类的。这种首饰的制作过程需要很多道工序,融入了很多精神内涵,其精神内涵甚至超越了它的材料价值,所以,它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人文属性附加值,同时又是独一无二,极具个性的。

 

  记者:您现在主要在做寿山石雕刻的那些尝试?
  郑名宏:目前我主要以寿山石的创新雕刻为主。传统的雕刻一般都有一个标准、规范或者是样式,按照传统的雕刻模式去制作作品,完成的速度会非常快,但是题材创新就不行了,这个创新领域没有现成的模本,没有可供参考样式,没有可以借鉴的经验,做出来的东西还要让大家看得懂,这就需要重新梳理我的知识构架,所以我的作品制作非常缓慢,从拟稿到打坯再到抛光,再到自己制作底座,要经历漫长的过程。这些作品是我时间、技术和精力的一种凝聚。如果把作品的创作时间也考虑进去,那这件作品就不是三维的而是一个四维的物品了。

 

 

 

  记者:您如何理解创新与传统的关系?
  郑名宏:一个人要进行创新,首先要知道传统是怎么做的,任何技艺、任何作品都有一个“根”,不可能平白无故的就做出一个新东西来。寻到了“根”你才能知道自己往哪个方向去是对的。在现代多元发展的环境里,创新有很多的分支,要选择一个能够影响更多人的方向,你就要走更有人文基础的那种模式。
  我现在的雕刻依然采用的是传统技艺,用流行的说过就是采用“古法制作”,现在很多行业已经普遍使用机器雕刻,而我们寿山石行业还是主要运用传统的刻刀进行一刀刀的雕刻。用古代的技术来制作一个现代的东西,这是一个比较有特色的地方。

 

  记者:传统创作与现代创新上面有没有冲突,创作感受上有没有差别?
  郑名宏:这种创作感受上的差别或者说是冲突是有的。我从小就生活在一个寿山石文化比较浓厚的家庭环境中,受到很多传统文化的的影响和灌输,但是等我有自己的想法去创新实践的时候,传统的理念与我的创作出入就很大。这传承了几千年的传统思维对我来说是有点“恐怖”的,消除这种影响也需要一个过程。比如说“男尊女卑”的观念,到现在为止好多人还遗留有这种思维。在我创作或者设计形象的很多时候也会被这种观念束缚。所以我也在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思考,不断地解析,不断地想摆脱这种束缚,我认为一个事物只有从人文的高度,从道德的层面才能看清其本源的内涵。

 

 

  记者:一直坚守传统技艺的父辈们对于你的创新有什么看法?如果有不同意见,你是如何对待的?
  郑名宏:举个例子,比如“鱼跃龙门”这个题材的创作上,我在一件作品上雕刻了很多鱼,我父亲就很不理解,问为什么雕这么多鱼。他们传统的雕法就是一个浪头,一条鱼高高跃起。但是他们没有想过,现实的生活中不可能只有你一条鱼,更有可能是一群鱼去跳龙门。就像我们生活的这个时代,我们每个人都可能是这群“鱼”中的一条,我们都希望自己能成为那条最幸运的、跃过龙门的鱼,希望通过努力拥有更多,获得更多,能够得到别人的认可。
  在创作的时候,人们往往会受到周围人的影响。某些时候,当代人认为你做的太传统,传统的人又觉得你做的太当代了,他们会从自己的角度不断地给你一些建议,这就会影响你的思考。后来我慢慢领悟到,很多时候,要坚信自己的思考,不要去受别人的影响。因为现在的我,既生在了当代的环境下,又具有传统的人文知识,能够把传统和现代这两个方面都体现出来也未尝不可,只要坚持自己的思考,坚持自己的理念,才能一直沿着自己确定的方向走下去。

 

  记者:从传统师傅带徒弟到艺术院校系统教学,两者有哪些区别?两种模式哪种对你影响最大?
  郑名宏:区别还是蛮大的,传统的师带徒,主要传授的是技术和经验,没有很系统的人文知识和相关理论的教学。即使有知识的传授,也比较朴素、狭隘,范围不够广。而学院正好相反,不会手把手教你雕刻的技术,但它教你如何做一个从业者,做一个艺术家,教你如何去寻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教你用一个很文人的方式去思考你从事的事情。学校里教授的这些道理无论你从事哪个行业都是能用得上的,我觉得这就是两者最大的区别。

  从我个人来讲,我父亲教了我技术,是我从业、立业的根本,没有这个技术,让我在学院学再多的知识我也不一定会从事这个行业,即使从事这个行业,也不一定能得心应手的创作出令人满意的作品。学院教我的知识,是我在这个领域开拓创新的前提,这些知识让我的基础更扎实,眼界更开阔。两者缺一不可,相互影响着我的创作和实践。

 

 

  记者:你未来的对自己有什么定位?希望成为一个艺术家还是一个设计师?
  郑名宏:我希望自己成为一个文人。无论是艺术家还是设计师,他们都是一种职业,而不是一个“人”的属性定位。职业无所谓,我就想成为一个文人。只要跟我的团队在一起,我们做什么都可以,我们有科学的运营,有现代的设计,过硬的技术,有自己的文化理念,我从来不去思考我们要去做什么职业。

 

  记者:感谢郑老师接受我们的采访!

责任编辑:本站编辑
  • 推荐关键字:郑名宏
  • 收藏此页 | 大 中 小 | 打印 | 关闭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中国收藏网的立场,也不代表中国收藏网的价值判断。
相关新闻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已有0条评论)
昵称: 匿名发表:
内容: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服务条款 |  法律声明 |  隐私声明 |  诚聘英才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 版权所有 中国收藏网 ©2002-2010 浙B2-20080195 E-mail:web@socang.com 客服热线:0571-87068182 客服QQ:328271981 业务合作:0571-87020040/28057171/872427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