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墨画的基因与当下
http://www.socang.com   2017-04-26 20:56   来源:澎湃新闻

  如何定义中国水墨画

  假如我们捡到一个孩子,有没有可能找到他的父母亲呢?现在的科学有能力解决这个问题,因为每个人都有独特的DNA排序,通过这个排序与数据库里的数据进行比对,我们就有可能找到他的双亲,甚至可以追踪到他几十万年前的亲人。人类学、考古学、社会学、犯罪学、心理学等等都在利用基因研究的最新成果。

  基因的功能是支持生命基本构造的形成,储存生命过程中的全部信息并把它与环境交流中改良协调的信息遗传下去。一个民族的基因绝大部分是相同的,反之,各个不同民族的特性和文化就会有差异,所以我想从文化基因这个角度来分析一下中国水墨画的基因密码。就像找孩子的父母一样,我必须先建立起现代中国水墨画和古代中国水墨画之间的联系,按照中国水墨画的形成、发展和没落的轨迹给出一条明晰的路线图,以帮助我们看清今天中国水墨画所处的位置和未来的趋势。

  中国文人自魏晋以来,喜好佛、道,关注生命的终极真相。王羲之和一批文人学士玩“流畅曲水”是何等浪漫,然而他写下的“兰亭序”里最感叹的一句话却是“死生亦大矣”。 这种热爱生活又对生命真相的追究,自始至终是他们的目标。从名山大川,到曲径通幽,在中国文人的心目中都是与终极宇宙进行对话的途径,它们显现出来的美,终于诱使在唐代已经十分成熟的书法艺术,跨出了历史性一步,从书法领域扩张到了绘画。唐宋时期大批画家脱颖而出,掀起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波水墨画高潮,这个高潮鼎定了中国水墨画的基因特征:一、中国书法的节奏性和时间性描述的线条“干、湿、浓、淡、轻、重、缓、急”,是后来一切绘画笔墨发展的基础。二、中国水墨画题材以表现自然山水的意境为主,空濛、寂静、灵动……这些大自然性格化的品质被推崇备致,奠定了中国水墨画的审美基础。

  元朝的外族入侵,本来是极有可能摧毁方兴未极的中国水墨画的,但由于中国文人的消极抵抗,纷纷躲入山泉林间,反而与大自然有了更多的接触,在精神世界上更向往平静和自由,超然物外之情跃然于纸。元朝的统治反而把中国水墨画推上了另一个高潮,风格更加多样,技巧更加成熟。无论是黄公望、王蒙,还是倪云林,他们显著的个人风格后面但依旧是一脉相承的中国画水墨基因。

  

 


倪瓒 容膝斋图
 

 

  

  明朝是水墨画发展的再一个高潮,由于经济发展,市场对书画的要求也水涨船高,官员、富商竞相以收藏字画为雅事,纷纷涉足其中,审美观和市场的多元化使得明代的水墨画颇具混乱的趋向。中国水墨画的基因面对这种形势往何处发展才是生路呢?明朝画家董其昌及时地提出了山水画“南北宗”论。禅宗是佛祖教外法门,不落文字、以心传心。禅宗五祖弘忍传衣钵时选择了不识字的慧能,而不是首座神秀。这一石破天惊的行动连得了衣钵的慧能连夜逃出祖庭,从禅宗的角度看,只传心法不看人面,你神秀佛学知识再好不识本性就没有用,禅没有妥协的余地。从次“南顿北渐”分道扬镳。董其昌的“南北宗”论,是中国水墨画史上第一次提出明确的审美标准,即如“南宗”般直指人心的画才是中国真正的好水墨画,强调技术元素缺乏内在智慧精神充其量也只是画匠而已。

  

 


董其昌 夏木垂荫图(局部)
 

 

  

  清朝的建立使中国水墨画的基因再次面临传承的危机。骑马来的民族取代了大明朝,看到中原那么多的奇珍异宝,不禁喜出望外,他们想的就是模仿从前的皇帝生活,于是各地官员纷纷就地搜括财宝,进贡皇宫,乐此不疲,这极大地推动了对字画市场的需求,清朝“四王”以复古为己任,凡画一幅画必称仿xxx,作品千篇一律,毫无神采可言,这个由清朝皇室提倡的审美趣味差点就绞杀了中国水墨画的基因。幸运的是明朝亡国,石涛、八大等一批皇族为躲避清朝追杀,遁入空门,潜心书画,另有“扬州八怪”等人在民间“装疯卖傻”,中国水墨画的基因不仅得以保住,反而大放异彩,更上层楼。

 

 


八大山人 双雁图
 

 

  

  清末之前的中国基本上是一个超稳定的皇权统治社会,代表中国主流文化价值观的文人始终是道、释、儒的实践者和守护者,在这种形势下,作为与中国社会主流价值观一致的水墨画,一直是如鱼得水地成长着、进步着,延续着中国水墨画的优秀文化基因:1、笔墨,以书法线条为基础的表现形式。2、意境,与宇宙相合相通为终极目标的个人实践,这个实践包括了个人的学识修养、生活品味和宗教实践。

  中国现当代水墨画与中国水墨画基因的关系

  近现代的中国水墨画受到“五四”运动和新中国成立后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冲击和反思,加上西方文化的影响,中国水墨画的生存环境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我做了一个表格,把一些名画家与中国画水墨的二个基因标准作比对,也许从中可以看出一些端倪。(当然这些纯属我个人看法)。

  

 

 

 

  

  张大千的笔墨技法是最全面的,在意境方面只停留在旧文人的诗词境界,与他自身所处的时代缺乏联系。

  齐白石在笔墨方面有创新,意境方面向平民意识拓展,别开了生面。

  傅抱石无论在笔墨和意境方面都以才气取胜,以其深厚的笔墨功夫吸收了外来文化而消化于无形。

  李可染属承上启下的画家,虽造出了自己的风格,但立意不高。

  陆俨少的笔墨精妙,意境上还只是旧文人的复版。

  林风眠挟西风闯入中国画,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另类”。

  

 


张大千 荷屏仕女图(局部)
 

 

  

  从上面这张表格来看,继承着中国水墨画基因的基本上还是从传统出来的老画家,虽然他们的形式在今天的国际视野下看已显得陈旧,意境也达不到新的高度。而各种以水墨名义的新探索、新流派又层出不穷,那么今天中国水墨画的正脉要怎样传下去呢?

  病急无需乱投医

  我们先看一下画家的创作思想是如何运作的,这里我借用佛教“唯识宗”的方法来说明。

  佛教的“唯识宗”用“八识”分析人的一切心理和意识活动。

  

 

 

 

  

  简单地说,人通过前六识,从外部世界获取信息,转变成神经信号输入到脑相对应的部位,然后由末那识根据这些信息,与藏识中储存的同类信息进行比较,然后做出决定,向前六识发出行动指领。这其中的末那识和第阿赖耶识是其它宗教和心理学都没涉及到的领域,末那识是每个个体生命对自己的执着,因为这个执着,他看到的前六识被他自己的执着所扭曲,不是绝对客观的。阿赖耶识是藏识,里面储藏着你无量世以来的进化密码和运作过的信息资料。举个例子说,有个小孩听到琴声异常兴奋,这说明他的八识里有潜伏着的音乐经验。

  董其昌说画家要“行万里路,读万卷书”,用唯识来解释的话,你的眼睛要看尽量多的世界万相,作为画面信息存到你的八识里去,你要尽可能读遍天下名著作为观念、见地存到你的八识里去,这些画面、抽象的概念通过第七、第八识的长期运作,将来就是你创作灵感的来源。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唸”就是这个道理,我们的意识天生就具备这些功能。当然还要掌握扎实的笔墨技法。

  我们不妨沉静下来面对自己,说不定有一天你就成了中国水墨基因的携带者,脱颖而出的中国水墨画大师。

责任编辑:本站编辑
  • 推荐关键字:水墨
  • 收藏此页 | 大 中 小 | 打印 | 关闭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中国收藏网的立场,也不代表中国收藏网的价值判断。
相关新闻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已有41262条评论)
昵称: 匿名发表:
内容: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服务条款 |  法律声明 |  隐私声明 |  诚聘英才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 版权所有 中国收藏网 ©2002-2010 浙B2-20080195 E-mail:web@socang.com 客服热线:0571-87068182 客服QQ:328271981 业务合作:0571-87020040/28057171/872427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