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美术学院2017年本科招生专业考试 “中国画一”科目的古诗文考题引发关注,与以往提起笔就开画不同,中国美术学院国画专业的命题创作,引入一首唐代古诗,要求考生在悟出诗意的基础上作画。如此不同以往的“惊人之举”,让措手不及的考生叫苦不迭。(《北京日报》2月21日)
对此,不少学者表示,此举有利于提高考生学科专业素养,是美术教育方式纠偏的第一步,也是回归本源的应有之举。但另有一些学者认为,本科教育仍要以基础学习为主,切勿急功近利。笔者认为,艺术教育方式的转变还需“从长计议”。
艺术本不是一门“速成”的学科,但却屡屡被当成通往象牙塔的“捷径”,不少家长与考生以升学为目的,报以应试心态去对待,自然会出现 “临时抱佛脚”,恶补古诗词的现象。而面对各式各样的播音、编导、美术专业突击速成班,对于考试而言,也不过是杯水车薪。
因此,对于艺术生而言,首先理性对待艺考,明白自身是否真正热爱艺术,尊重艺术。其次,更应该加强自身的文化素养,转变重技艺轻文化的观念。从近些年提高中小学语文教材古诗文比重,到高考作文中的“老腔”文化,再到此次国美国画专业的唐诗引入,都在提醒考生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但文化积累的过程并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因此需要考生从早培养,将文化融入艺术,要知道一名优秀的艺术者应该是“内外兼修”的。正如近期因《中国诗词大会》节目被频频点赞的主持人董卿,其“腹有诗书气自华”的独特魅力更是给受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只有这样,才能改变应试思维,化“被动应战”为“主动拥抱”。
而对于“考风突变”会给学生造成太大压力的现象,笔者认为,基础知识是前提,只有扎实基础,才能有进一步的艺术创作创新。因此,对于艺考生而言,一般艺术院校可以采取鼓励而非强制的方式,将创新提高部分作为自主选择的加分试题。例如对于美术生而言,可仍将素描、速写、色彩作为基本必考科目,而对于测试文化素养、创新应用型的题目列为可让考生自主选择的加分题目。而对于播音主持专业的考生,可仍将考察学生发音、情感处理的指定稿件朗诵、现场应答等作为必考科目,而将考察综合素养的笔试作为选择加分环节。这样既可对考生形成一种鼓励与督促,又可缓解考生因压力过大而郁闷的心情,避免因操之过急而产生“一刀切”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