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纹抱柱毯鉴赏
http://www.socang.com   2016-12-07 11:09   来源:中国收藏网

尺寸:长170cm,宽99cm 质地:羊毛 产地:阿拉善左旗 年代:清

  龙纹抱柱毯,俗称龙抱柱,是中国乃至世界古毯中最为特别的品类,它专用于西藏、青海、内蒙等藏传佛教高规制寺院的经堂廊柱。龙纹抱柱毯有两种,一类是用于围裹经堂的廊柱,一类用于围裹经堂的横梁。包裹廊柱的毛毯通常底部为海水江崖图案,中部整条云龙纹满铺,顶部有如意云头,有的会注明寺院的名字。围裹横梁的毛毯通常为两侧对侧的海水江崖,中间为一个团寿或者夔龙纹。

  中国宫庭、寺院,享殿中的梁柱多用木雕、石雕及戗金及描金戗金等技法来装饰梁柱,用毛毯装饰寺院经堂仅在藏区的藏传佛教寺院有见。毛毯在所有纺织品领域的发展历史早于棉、麻和丝,中国几千年的发展成熟期使得毛毯形成特色鲜明的5大派系:宁夏毯、新疆毯、藏毯、蒙古毯、北京毯。在这5大派系毯中,宁夏毯因其清雅的风格及精良的品质得到早期清统治者高度的重视,被定为皇家和高等级寺院专用,成为古毯中的珍品。

  龙纹不是西藏和藏传佛教本有的图案,是汉地与藏地文明交融以来,大量有龙纹、云纹、牡丹花卉的织锦、绘画等汉地传统纹样进入藏地以后,受到了藏区人民的喜爱,藏民也将龙纹、花卉、锦地等图案编制藏毯、金铜錾刻,藏式家具彩漆图案等。云龙纹与下部的海水江崖纹饰多见于明清御制龙袍、漆雕以及家具等。

  藏区传统装饰寺院经堂,多用红漆装饰廊柱,上下两端装饰有海水或云纹饰样。但少数的高规格寺院,会使用龙纹抱柱毯来包裹廊柱,以青海西宁的塔尔寺的龙抱柱装饰最为经典,气氛庄严华丽,色彩浓艳。自元明后,皇权与藏传佛教的关系日益紧密,明清两朝向藏区供养过许多官造器物,包括金铜造像、织锦、毛毯等。龙抱柱毯也是这一时期特有的产物。

  在清代康雍时期,内蒙古阿拉善地区建造了“阿旗八大庙”,其中以福音寺规模最为宏大。这个寺庙的三层楼宇全部采用毛毯装饰:地上铺的、供桌上供的、经堂柱上围裹的、喇嘛诵经长垫、门帘等。这是有关龙抱柱毯用于经堂的最早记载,因这次庙毯毛质、颜色、图案都属上乘,因此宁夏毯被清政府定为寺庙专供毯,还被作为贡品、礼品毯定期进献朝廷,不仅如此,“宁夏”式成为皇家专供地毯的代名词。

  宁夏毯是我国古代手工地毯中的一种,其以宁夏及阿拉善地区出产的土种羊羊毛编织而成。阿拉善地区的羊毛一部分来源于宁夏,那里出产的滩羊羊毛弹性好、绒度高,摸起来柔软,织出的地毯有“绒毯”之称,毯面如绸缎般光滑润泽。这也是宁夏毯被世界各大博物馆争相收藏的原因所在。

  在兴建阿拉善之前,毛毯就是这一地区主要手工艺品。藏传佛教寺庙在阿拉善的建立,为宁夏毯尊贵身份的确立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以雍正为例,雍正五年八月二十五日,太监刘希文传旨:“万字房通景壁前,着画西洋吉祥草毯子样呈览。”郎中海望呈上来后,雍正皇帝提出修改要求:“周围的万字锦边不好,着另画碎花,其底的颜色不必染黄。再圆明园殿上的毯子花样亦不好,尔等亦画样,俟岳钟琪来时,将此两样交岳钟琪织造。”宫廷画师画样,镇守定远营的大将军督造。最终几经修改,待织出的地毯铺在圆明园万方安和屋内时,已是第二年的五月了。皇帝钟爱地毯连花样都要钦定,可见毛毯在当时的重要的地位。

  龙抱柱毯因其特殊的使用方式和途径,成为古毯中的“官窑”。在世界领域内古毯收藏的热门领域,因毛毯属有机物,受温湿度和虫蛀影响大,不易保存,藏传佛教寺院在近百年里的历史变迁中,90%以上都遭受损坏,本来就属少数高规制寺院才使用的龙纹抱柱毯能留传下来的更是稀少。其文物研究价值及收藏价值却是极高的,是世界博物馆收藏的藏区文物代表。

  本图中的龙抱柱毯,采用宁夏滩羊毛为原料,纺线栽绒绾结成“8”形,故称“8”字扣。编织密度纵向每5厘米11-15个结,厚度为5-8毫米。经线为毛,纬线为麻。这种编织密度及厚度结实稳固,通体黄底略偏红,上端比下端略大,这是龙抱柱毯的通常规制。龙首威猛,不似清晚期以后的龙逶迤如蛇,无精少神,龙身腾于云纹中,因其需要围裹于柱体,所以龙身两侧需要在同一水平,缝好以后龙身盘柱完整,爪有力,霸气威武,置于柱身围裹,更显灵动。此毯毛质含绒高,毛质弹性好,历经百年光泽依旧,采用纯植物染色,由于使用过程中光线长期照射,正面颜色有一定程度的氧化,其背面的颜色应为其本来颜色。

  可以推断当年使用此毯的寺院应为蒙藏地区的高规制的寺院,而且以藏传佛教格鲁派寺院可能性最大,因为清从康熙以来,推行“兴黄教以安众蒙古”为民族统一主要政策,大力推行格鲁派发展,供奉过大量造像、金银、毛毯等物品,龙抱柱毯就出现于这一时期。一般说来,龙抱柱毯制作时都是成对制作,但现存世的几乎难见到整对出现。因此能得见一张龙抱柱亦不多见。

 

责任编辑:本站编辑
  • 推荐关键字:龙纹
  • 收藏此页 | 大 中 小 | 打印 | 关闭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中国收藏网的立场,也不代表中国收藏网的价值判断。
相关新闻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已有40933条评论)
昵称: 匿名发表:
内容: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服务条款 |  法律声明 |  隐私声明 |  诚聘英才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 版权所有 中国收藏网 ©2002-2010 浙B2-20080195 E-mail:web@socang.com 客服热线:0571-87068182 客服QQ:328271981 业务合作:0571-87020040/28057171/872427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