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永生:万马奔腾 名扬四海
http://www.socang.com   2016-12-01 15:12   来源:中国收藏网
著名画家张永生
 
  著名大写意书画家张永生自幼受家庭熏陶,八岁起由祖父开蒙书法及绘画,此后十数年中即便世事变迁中仍心怀艺术梦想,群马百态、万马奔腾是画家张永生的生活之师。互联网上已经有人把他和韩干、赵霖、李公麟、赵孟頫、郎世宁、徐悲鸿、刘勃舒、马晋、尹瘦石并称中国画马"十大家"。"马"主题邮票邮册在美法两国首次出版,名扬四海。
  
  因为马与人的特殊互动关系,使它在人们心目中早已有了“人神龙相”的审美意义。爱上画马是怎样的一个心路历程?
 
 
  
  张永生:第一我本身是满族,也是马上民族。第二从历史的角度来说马对人的贡献是相当大的,无论是战争、生活,马都扮演者相当重要的角色,发挥相当重要的作用,立下过特殊功劳。第三我曾经下乡到内蒙,生产队安排我去放马,我和它有相当亲密的、近距离的接触:不仅要喂马,蒙古人还讲究唱马。相当长时间的生活在我脑海里打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
  
  互联网上已经有人把您和韩干、赵霖、李公麟、赵孟頫、郎世宁、徐悲鸿、刘勃舒、马晋、尹瘦石并称中国画马"十大家"。对于这个观点您怎样解读?
  
  张永生:在我创作以马为主题的作品时,还是尊重古法,向先贤学习,向现代人学习。我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又往前走了一步,有一点突破。比如怎样更好地呈现奔跑中的马蹄,我就研究了6年。
  
  现在中国画马的人鳞次栉比,徐悲鸿老师的弟子、再传弟子无数,基本是以他的形态为主,没有大的改变。所以我立志要有新的呈现、要突破,不改变无法立足。想尽一切办法呈现出不同于诸君的、自己对马的理解。对马的骨骼,对马的肌肉、对马的神韵都要掌握,才能形成自己的风格。
 
  
  "艺"由心生,艺术来源于生活。如果说徐悲鸿先生的马是国难当头的时候,昂首向天黑马的精神好似义勇军进行曲,那匹马的脊梁寓意着不屈不挠的中国人,体现着时代的背景;那应该怎样解读您的以马为主题的作品?
  
  张永生:画了这么多年,再回首我自己的作品,其实并不是个个都好,都让我满意,实际真正有几幅作品达到了我的最高要求,已经很难得了。
  
  画到神情飘没处,更无真相有真魂。魂魄是艺术的最高方向最高主旨。
  
  先贤苏轼曾有"竹杖芒鞋轻胜马"的词句,可见爱马很容易对人的生活思维形成影响,在这么多年的创作旅途中,马对于您的生活,认知等等方面有过哪些影响?
 
  
  张永生:曾经看到过一篇文章,很能引起我的共鸣,今天拿出来和大家共勉,大意是说某日作者完成了一张描绘猎人骑马登山的画面,正得意中,他的母亲走过来对他说:"马背上的人坐得太挺了,你要知道:当骑马人上坡的时候,身子要向前俯,否则人跟马都容易翻倒。"
  
  不久之后,他又画了一张"骑马下山"的画面,他的母亲看了还是不满意地说:"这次你画中的人物又画得太俯了,骑马下坡时,马固然往下走,人却要坐得挺,如人也跟着马向前倾,就容易滑下去。"
  
  遭到批评,作者有些懊恼地说:"为什么有这么多规矩呢?反正人骑马,爱怎么骑就怎么骑!"
 
  
  "你讲的是不错,但是要想骑得平稳、快速、不颠踬、不倾倒、不被摔下马背、不致滚落山崖,就一定要讲究方法。"他的母亲说:"这就好比处世一样,当马向高处爬时,仿佛是你得意的时刻,愈得意愈要谦恭,所以人要向前俯;至于下山,则仿佛失意时,固然周遭的情况是往下坡走,我们却反而要坐得挺,伸得直。"故事很小,但寓意很深……
  
  很多名家评论您的作品多用放任无羁,变化多端、随心所欲、致于化境这些词;也有人说您的大写意作品寓有禅意,您本人更是修得顺心意。谈谈您对大写意的理解。
  
  张永生:画写意前脑子里要有工笔的框架和思想,更要有几十年的工笔基础,才能进入写意的状态。进入无拘无束的状态,信手拈来,但这个过程是非常难的。
 
  
  写意画的精神已经上升到了一种灵魂上的东西,整体神韵把握不到位,那么局部更会是漏洞百出,目前在中国还没有一个能临摹我的画。很多当代的名家都提到,我的画并不太好被模仿。作品打破了型的桎梏,就只有精神和神韵才能提纲挈领统领全篇,我看过一些临摹我的马的作品,行痴而神散。
  
  中国以马为主题的作品,如果再细分,可以分为工笔、写意、工笔加写意、大写意。从工笔到写意,这是一个过程。工笔画积累了几十年才会有这样的突破,就像有些人临摹我的作品总是不得要领。一个广东的朋友对我说,张老师您这一边画一边讲解,不怕有心人学去吗?我想我的作品放在那里,也许几年时间也不能学会。
  
  据悉您曾被国际环保形象大使委员会授于"环保爱心艺术家"的称号,您认为艺术家、知名艺术家、社会公众人物对于社会肩负着怎样的责任与使命?
  
  张永生:作为一名艺术家肯定要有社会责任和担当,无论创作什么作品,都要考虑到社会影响和社会责任。现在的中国人,需要一种精神;一个国家,一个民族都是需要精神来支撑。没有精神和信仰,没有坚持,是民族的悲哀。
 
  
  艺术要有表现、要有张力、要有内涵,这样的作品才能兼容艺术价值与社会价值。
  
  您的邮票,邮册甚至被美国出版再版,这是青史留名的一笔,请问您还留有图样吗?能谈谈外交部当时是怎样和您沟通的吗?
  
  张永生:当时外交部的领导给我打电话,我并不想参加。领导问为什么,我认为中国贤者众多,我的前面还有一些老同志老资格,能不能把这个机会让给他们。领导告知名单并不是我们拟好发过去的,是美国人点名要求。我恳请把原图拍给我,发送后我看到我的名字排在第五位。
  
  后来法国大使馆也联系过我签过合同,我的主题邮票得以在美法两国发行。这算是为国争光的一件谈资吧!
责任编辑:本站编辑
  • 推荐关键字:张永生
  • 收藏此页 | 大 中 小 | 打印 | 关闭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中国收藏网的立场,也不代表中国收藏网的价值判断。
相关新闻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已有40929条评论)
昵称: 匿名发表:
内容: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服务条款 |  法律声明 |  隐私声明 |  诚聘英才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 版权所有 中国收藏网 ©2002-2010 浙B2-20080195 E-mail:web@socang.com 客服热线:0571-87068182 客服QQ:328271981 业务合作:0571-87020040/28057171/872427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