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益背后是否有净土 当代艺术创作何以屡遭质疑
http://www.socang.com   2016-12-01 09:44   来源:北京商报 作者隋永刚

  上世纪80年代“思想性和创造性摆在西方大师面前毫不逊色”的中国当代艺术,曾凭借高质量的艺术作品赢得了世人的尊重。但在当代多元的文化背景下,艺术家尽管获得了充分的创作自由,作品却没有获得业界认可,许多艺术家的画作一直处于争议的中心,褒贬不一。近日,浙江大学教授、艺术史评论家河清更是推出《“当代艺术”:世纪骗术》一书,观点鲜明地直指“当代艺术”就是世纪骗术,由此掀起了一场关于“当代艺术”在当下生存状态的讨论。

  是艺术还是概念吹捧

  当代艺术从上世纪80年代以来,始终作为一种历史前沿的文化阵地,不论它自觉还是不自觉,艺术的语言形式释放一种强烈个性形态,在此背景下,产生了一批可以与西方画坛相媲美的艺术家,中国的当代艺术作品在世界的艺术圈中获得了一席之地。

  但令人颇感意外的是,30余年后的今天,中国当代艺术充斥了大量的“伪艺术”,黑笔涂抹的一团乱线,其中还能看到些涂改液的痕迹,被说成“具有一种空灵飘逸的气息,类似于中国文人画里的审美趣味”;将街上一块地砖挖掉,再在原位置填上一块泡沫以假乱真,赋以“私密性与公共性的揭露”;更有甚者,将现成的生活用品,诸如马桶、脸盆及废弃的垃圾直接搬入展览场地,赤裸裸地称其为艺术品,这样的“艺术作品”不仅让观者看不懂,甚至于专职的艺评家对此也是不知所云。

  在这种随性的创作之下,当代艺术创作领域已经充斥了太多装模作样和信口开河,“好像任何人都可以当艺术家,因为任何作品都可以被阐释出某种观念”。在这部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新书中,河清不仅罗列了大量在他看来“当代艺术”荒诞不经的事实,并直接否定“当代艺术”,“我认为它不是艺术,是骗术。当代艺术把现成品拿来当做艺术品,比如小便池怎么可以做艺术品?它的目的是否定艺术。”

  有艺术评论家直言,所谓当代艺术,其实多是“皇帝的新衣”。如果是幼儿园小朋友画的,一文不值,因为他们不会“讲解”;而那些“艺术家”和他们的托儿,很擅长搬出一堆玄之又玄的概念来“阐释”,云里雾里、天花乱坠,说到谁也听不懂,于是成了一件极品。

  在这样的氛围中,即兴的概念炒作和随意性、自由性的创作席卷整个艺术圈,其背后充斥着的浮躁、利益、炒作等因素,使得一大批当代艺术变得越来越让人看不懂,争议也随之而来。

  利益背后难有净土

  随着商业资本席卷全球,中国艺术市场显然不能例外地充满唯利是图的资本逻辑。当代艺术市场的不成熟和混乱,无疑给短线的投机行为带来更多空间,自然加剧市场泡沫的极大膨胀。

  据了解,十年前,中国当代艺术遭遇了艺术史上从未有过的价格狂飙,这是来自西方对冲基金大规模风险投资的结果。2005年,有几个大型投资项目便进入中国,挑选了几十个艺术家,在三年内把他们的作品炒上几十倍甚至几百倍,在艺术圈创造了一个个财富神话。几年后,正好来了经济危机,西方藏家大多抛售脱身,而接盘手则是中国藏家。

  缺乏了西方资本操作的中国当代艺术价格一落千丈。特别是近年来,在市场持续深度调整的背景下,中国艺术市场热度更是飞速下降,热钱的退出,当代艺术首当其冲,受到的冲击最大。原来在拍卖市场上被藏家一掷千金抢购的场面再也不曾出现,与此同时,艺术家曝光率也是直线下降,曾经活跃的艺术家,如今鲜有动作,整体的市场也顿时安静下来。

  当代艺术从疯狂到整体的沉寂,留给关注当代艺术发展的人诸多思考。着名策展人费大为认为,整个中国当代艺术的价值体系跟上世纪80年代相比已经产生了巨大变化:人们对艺术的价值判断越来越取决于你的品牌形象,譬如出镜的频繁度、权力与财富的接近度,这是费大为嗤之以鼻的。在他看来,现在年轻的艺术家,会更关注市场,讨好观众,“看书更少,思考走捷径却更多”。

  其实,在艺术市场的深度调整期,从某种程度上来看,对于中国当代艺术的理性反思和精神回归未必不是一件好事。过度的艺术市场投机行为造成的艺术品价格虚高现象得到相当程度的遏制,许多所谓的天价当代艺术品纷纷流拍或者价格大幅缩水。这同人们对于当代艺术中空洞的符号化倾向、缺乏精神性承担和持久艺术生命力的认识和疑虑不无关系。作为艺术创作者来说,最为关键的是从市场的变化中,更好地梳理艺术与市场的关系。

  思想性是品评作品的重要标准

  当代艺术是什么?这应该是值得所有艺术从业者深思的问题。艺术评论家、策展人朱其说:“中国当代艺术,附加的阐释远远大于真正的内涵,所以作品乏善可陈。”在朱其看来,时下的当代艺术大多在故弄玄虚,不是靠独特的内涵打动人,而是将牵强附会的阐释强加于人,对时代文化没有建构作用。“波普、拼贴、观念、行为艺术,多少年前别人就在弄了,形式本身并不能使人激动,承载什么样的个人感悟才是关键。没有对时代的独特体验和思考反省,作品内涵肤浅而虚夸,只剩下哗众取宠了。”

  艺术家要做的事情,无非是以自己的工作推动历史改变,为所处时代留下真正的、个人的、具有创造力和思维智慧的精神印记。对此,着名当代艺术家徐冰深有感触:“如果你这个人没有感觉,你对生活很满足,或者你觉得生活中没有问题,你这个人就不会有创造力。”

  艺术家通过一系列作品来表达自己对世界的观点,概念是一种艺术家表达的态度,某种程度上,它是一种更为开放的态度,这种开放的态度使得艺术家可以不在乎所谓的艺术规则、作品结构等,更加自由放松地进入独特的个人体验中,但需要注意的是不要让这种随意性变成一种所谓的创作手段,而失去作品本身的思想性。

  对于传统文化的忽略是很多当代艺术家的硬伤,也决定他们在艺术创作上心态的不自信和画面的生硬感与仓促感。有评论家指出,从艺术上看,由于很多艺术家缺乏传统文化的有力支撑,必然会倒向简单拼凑而成的视觉大杂烩。由于本身内涵的无共识和外延的宽泛性,难免衍生出各式各样的“特色”和现实奇葩,在此环境下,当代艺术呈现让人看不懂的大杂烩景象也就不足为奇了。

责任编辑:本站编辑
  • 推荐关键字:当代艺术
  • 收藏此页 | 大 中 小 | 打印 | 关闭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中国收藏网的立场,也不代表中国收藏网的价值判断。
相关新闻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已有40928条评论)
昵称: 匿名发表:
内容: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服务条款 |  法律声明 |  隐私声明 |  诚聘英才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 版权所有 中国收藏网 ©2002-2010 浙B2-20080195 E-mail:web@socang.com 客服热线:0571-87068182 客服QQ:328271981 业务合作:0571-87020040/28057171/872427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