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性之光——优思美式教学成果展
http://www.socang.com   2016-11-25 14:43   来源:中国收藏网
 
  智性之光——优思美式教学成果展
  策 展 人:SUSAN
  学术指导:介甫
  主办单位:正观美术馆
  承办单位:优思创意教育
  开幕仪式:2016年11月26日下午3点
  展期:2016.11.26-2016.12.16
  展览地点:北京市西城区南新华街25号正观美术馆
  智性成长与美式绘画——优思创意的教学见证
 
  (文/介甫)如何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在儿童心智成长的关键时期,我们应该施予他们什么“外力”?应该用什么样的方法施予?有关教育的这些根本问题,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去追问和深思。综合一系列研究成果,我在此给出这样一个答案:儿童的心智成长需要如下三种动力的聚合激励:
  
赵萱淇、胡宇菲、吴昱龙
  
王子鑫
  一是感性思维的训练,以及感性与理性两种思维的交互增强。艺术学习与艺术活动是这类训练的有效手段,例如通过绘画过程对情绪和想象力的刺激及其自我表达,直接提升孩子感觉与感受的敏锐性,同时也促进孩子的理性思维,从而使他们的认知、思考、表达等综合思维能力获得阶跃式的成长,所以这一类学习过程我们称之为“智性训练”;
  
郑昊妍
  
曹铭锐
  
李楠
  二是运动体验,即生理和心理的统合刺激。例如运动与游戏、面向儿童的各类技能训练,尤其是运动能力的系统性训练即综合体能。我们称此类活动为“感统训练”;
  
滕曼荻
  
郑雅涵
  
张月然
  三是外部知识与经验的学习和积累。例如对自然事物的认识,语、数、外为代表的间接知识体系即文化课,以及通过实践获得的直接经验。这类“知识学习”的活动我们最为熟知,家长与社会最为重视,已经成为“学校”的主要职责,在中国甚至成为“教育体系”的几乎全部内容。
  
孙韶远
  
李明鑫、苏洛伊
  
王梓维、赵潇雅、李念
  
陈禹、宿桐豪
  正是基于孩子们全面成长的需要,十几年来中国全社会都一直在强调“素质教育”,但效果并不尽如人意,主要的缺憾便在于孩子们过于注重文化课学习,“智性训练”的不足或低效,运动能力低下。究其原因,一方面来自于高考制度对教育观念的“绑架”,教育跟着考试走,使得我们对孩子的教育安排太过“功利”。我们的教育体制过分依赖“考试”的引导性或强制性作用,而考试往往适用于“记忆型”知识系统和“规范型”技能(分别称之为“应知、应会”)的测定,并不能有效的考察情商、想象力、创造性等“智性”指标。另一方面的原因,是社会上智性教育“供给”的缺失,既造成家长难以通过比较性考量提升判断能力,也缺少充分的正确选项。
  
周云涛
  
朱子安、王珺淏
  
梁萱淇
  
王梓萌
  三种成长动力中,智性训练至为关键却最容易被忽视,即使认识到位,教学实施的难度也最大。毫无疑问,艺术尤其绘画,是智性训练特别有效的方式,因为绘画不仅是审美养成的途径,更重要的是,绘画通过情感与理性的交互激励促进儿童包括幼儿的心智发展,自由表达式的绘画活动让孩子的情绪更饱满、思维更敏捷、想象更丰富、人格更健全。正确地学习绘画能帮助孩子的智性发育,这是其它知识学习所不能替代的,也是不正确的绘画学习所不能达成的。
  
张天爱、王琳茜
  
张雨轩
  
袁嘉琪
  因此,确立正确的美术教育理念十分重要,然后这样的理念还需要得到机构和家长的共识并一起配合实施,最后才是用什么样的方法去实施的问题,三个环节是一个整体。我们知道中国文化体系与教育思想是儒家主导的,呈现强烈的集体主义倾向,更适合知识性教育的生长,造成中国人的思维指向具体性,思维模式受限于太多的“规矩”。这一文化性也规定着中国绘画和中国的绘画教育:临摹经典,崇拜大师,追求“笔笔有出处”,以梅兰竹菊、南北宗山水、高士侍女童子为造型和构图的模板,“程式化”成为作者和观者共同的评断旨归。另一种情形就是上个世纪被强化的政治主导下的现实主义绘画观念,把写实性、再现性,把画得像不像,把精神表现的所谓高大全、红光亮、主旋律、正能量当作了标准诉求,让机械的技术性和非我的精神性取代了个体创造性这一艺术的本质价值。当绘画成了对前人样式或自然物象的“描摹”,成了被外力所引导与限制的“任务”,绘画作为一种高级智性活动的意义即已悄然消遁,用这样的方式去指导和“捆绑”孩子自由的童心童趣,岂止是弱化了智性训练的效果,实际已经失掉了孩子宝贵的成长敏感期,造成无可挽回的生命损害,这种现象如此普遍,如何不令人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此外,近几年又常见到另一种现象:为了迎合逐渐提高的家长认识,以“创意”之名让孩子们胡涂乱抹,实际上是缺乏专业能力,成了中国文人画语境里所谓的“野狐禅”,最终还是没有教会孩子们“自由表达”,与智性训练无关。
  
方紫慕
  
孙一萌
  
杨梓涵
  为了达成智性教育的目的,理念、方法与人的执行力,三者缺一不可。面对中国智性教育或创造力教育的“系统性”困境,我们必须向外寻求出路,而不能期待没有外力作用的自我改善,这就是优思教育下决心建构“美式美术教育体系”的根本出发点。从宏观来看,美国的个人主义文化赋予人们自主意识、自由思辨和自我人格,因而美国人往往表现出超常的创造能力和抽象思维,他们的艺术家生态没有集体约束,只有真实与自我。考察他们艺术教育的微观环节,是以鼓励个性、启迪思维为特征的,而且西方思维特有的理性逻辑,在美术教学上体现为技法点的分解+技法难度循环升级的计划性,技法教学很有秩序,消解了我们对“去技术化”的担心。于是我确信这就是我想要的“外力”,最终决定从选择与机构的整体合作起步,引进美国老师、美国校长,连同他们的教学方法——以技术解构为教学内容,然后通过调动孩子内心完成绘画表达。这个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教学中的语言障碍需要优化专业中教的配备,才逐步形成外教为主,中教配合的“表达式绘画课程模式”。我想,只有如此“决绝”,才能让优思真正摒弃“摹”式教学套路,远离“摹图”和“摹物”,远离“经验图式的堆积”与“僵化的技术程式”,远离无序涂鸦的“假创意”,并警惕那种依赖故事线索的“具体性”思维引导,才能让“表达习惯+表达能力”的养成得以同步,让“心手贯通”得以实现,孩子们的心智发展由此成为可能。实践证明,唯有彻底的引进,才能彻底的“回正”,才能从头培养自己的教学团队,才能创造美术教育的“智性”价值。
  
陈玥如
  绘画作为一种语言,同说话和写文章一样,因着每个人的独特性而呈现千差万别的画面结果。绘画语言作为“对象”的结构并不复杂,类比语汇、语法、修辞叙述方式的概念,构建画面形式的要素,包括造型、色彩、线条、块面、肌理、透视、平面结构、空间关系等,而形式之下则是材料特性与工具运用。中国画和书法有其特殊性,强调笔墨样式的本体价值,强调诗书画印一体的形式美学。针对绘画的语言体系,正确的美术教学体系必须是“科学的”,能够解构绘画语言,做出技术分解,循序渐进的因材施教,而不是“笼统”地让学生们画某个样稿、某种自然对象。同时,正确的美术教学体系又必须是“应用”的,这个“应用”就是运用语言技术完成自我精神表达的实际能力,让学生始终能用自己的“笔”说自己的“话”,无论“话术”还是“话意”,都是他个人的而非他人的、独特的而非趋同的、自由的而非限定的,充实的而非空洞的,这才是语言和精神的统一,才是一种高级的智性,直至成为高级的人格状态。
  
欧雨灵
  进一步地说,优思在以坚定的态度实践着一种美术教育的理念,这一理念建立在一个重要的认识之上:美术是造物主赋予人类的一种“独特的智性语言”,美术教育就是教会孩子们这种语言能力,让他们用之于自由表达,并让这种自由表达成为习惯。如果你成为优思教育的学生,当你拿起画笔之时,便是情绪触发之时,便是想象调动之时,而画面所成便是你内心深处感性与理性的交融。画面不仅仅是你审美的流露,更是你可以言说或无法言说的胸臆与思维,而无论你能否被观者所理解。培养这样的“智性”就是优思教育的使命:建构表达能力,养成表达行为,激发创意思维,促进人格成长。
  
苏钰涵、马一
  诚如此般,美术教育作为智性训练的根本目的就真正实现了,孩子们无论在其中学习一年还是十年,他们的宝贵童年和生命时光都没有被浪费,此乃孩子之幸,家长之幸,更是优思教育之幸。由此或可奢求:我们提供了一个建设性的而非破坏性的平台,一些孩子们或从优思起飞,在未来的持续成长中,涌动不竭的情思与观念,建构出个人化的艺术语言,完成出乎意料的形式表达,那么,他(她)们将是当之无愧的艺术家。
  
贾子睿
  从2014年的秋季,到2016年的初冬,优思创意教育走过了两年的探索之路,孩子们用画笔回应了前后十几名外教的辛苦付出,回应了正观美术馆创办优思的“正念”,回应了数百名家长选择并信任优思的“正觉”。或许是时候了,让孩子们为家长和老师做一次检阅,让我们一起见证智性教育在中国的一个新起步。
  2016.11.6 
责任编辑:本站编辑
  • 推荐关键字:优思 美式教学 成果
  • 收藏此页 | 大 中 小 | 打印 | 关闭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中国收藏网的立场,也不代表中国收藏网的价值判断。
相关新闻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已有40924条评论)
昵称: 匿名发表:
内容: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服务条款 |  法律声明 |  隐私声明 |  诚聘英才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 版权所有 中国收藏网 ©2002-2010 浙B2-20080195 E-mail:web@socang.com 客服热线:0571-87068182 客服QQ:328271981 业务合作:0571-87020040/28057171/872427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