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品电商热锅何以炒冷饭
http://www.socang.com   2016-10-21 19:51   来源:新金融观察报 作者韩煦

  9月27日,艺典中国A轮融资发布会如期召开。身兼美图秀秀董事长及隆领投资的创始人,蔡文胜此次豪掷2500万元助力艺典中国,让艺术品电商这个多年来“扶不起的阿斗”似乎又重拾了一些信心。借着互联网+的东风,艺术品在线交易这锅冷饭能否被再次炒热值得关注。那么资本到位了,还差什么?

  新玩意or老古董

  互联网的东风吹完这里吹那里,各行各业都站在风口扬帆起航,艺术品市场也不例外。于是近年来,艺术品电商成为一个新词流行起来,但鲜有人知的是,就模式而言,互联网+艺术品的玩法可以算得上是老古董。

  2000年,电脑还很笨重,上网仍需拨号的时候,我国第一个在线艺术品交易平台——嘉德在线成立了。几乎同时,赵涌在线也悄然登场,这二者也成为目前国内资历最老的艺术品电商。对比如今的电商巨头,京东成立于1998年,淘宝2003年才姗姗来迟,艺术品市场的互联网嗅觉可以说相当灵敏,然而同样经历了十几年的发展,差距也是显而易见的。

  莫说互联网,2000年的时候国内艺术品市场刚刚送走第一轮小高潮,尚处低谷,“那个时候人们对于艺术品的认知还很有限,除了古董以外,比较火热、普通人能够‘玩得起’的也就是钱币、邮品等,更不要说油画和现当代艺术了。”一位业内人士告诉新金融观察记者,“赵涌在线当时就是以钱币、邮品的销售为主,据说当时的成交纪录不亚于任何一本权威着录。”

  而背靠大树好乘凉的嘉德在线因其拍卖公司背景,选择了综合性更强、学术性更强的一条路。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国内提起艺术品电商,人们想到的不过就是包括上述两家在内的几大老牌网站,然而近几年HIHEY、东方艺品、易拍全球等新兴艺术品电商开始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市场中。

  这其中当然有移动互联网的功劳,当全民都在加互联网的时候,艺术领域自然也不甘落后,而除此之外,行业本身的波动也给艺术品电商的“繁荣”创造了机遇,“2012年前后,艺术品市场由高潮转入低谷,进入行业调整期,这个时候传统一、二级市场的交易情况开始变得越发艰难,无论是画廊还是拍卖行都势必要寻找其他的突破口,电商模式自然就成为另一条值得开发的‘新’路,因为不仅是国内,从国际上看艺术品电商这几年也在崛起。”

  事实也确实如此,根据英国保险公司Hiscox与艺术研究单位ArtTactic共同发布的2016年线上交易报告统计,2015年全球在线交易规模为32.7亿美元,增幅为23.86%,以此增长速度发展,Hiscox预计2020年交易额将达到95.8亿美元。

  就像小米创始人雷军说的:站在风口上,猪也能飞起来。更何况即便是进入低位调整期,艺术品市场与“猪”的差距还是十分遥远的。

  大平台or小平台

  虽然算不得“猪”,但是在风口上飞得不高却是事实。

  “近年来国内艺术品电商已经涌现几千家,而真正有所建树的却数不出来。”这是行业内普遍认可的声音,如果说有效用户数量少尚可归咎于艺术的“小众性”,那么交易额普遍难以攀升确实是艺术品电商绕不过去的难题了。

  是平台的问题吗?

  天津博物馆书画部研究员,南开大学艺术品投资专业博士陈晨告诉新金融观察记者:“无论大平台还是小平台,都是规模问题,艺术品和电商难以融合的真正痛点并不在此。”

  2013年8月,国际网络零售巨头亚马逊正式“回归”艺术品领域,推出4500多位艺术家的4万余件艺术品,

  一跃成为全球体量最大的在线艺术品交易平台。而这并不是其首次尝试艺术品电商,此前国外许多网站都尝试试水艺术领域,却都在坚持不久之后选择撤出,亚马逊也是其中之一。然而卷土重来之后的亚马逊在挨过了“取信”卖家和买家的艰难岁月后,终于做出了成绩,商品数量和销售价格的成倍增长让其终于在艺术品电商的战场中赢得一席之地,自此艺术品在线销售不再是专业机构的事情,老牌综合电商跻身分食蛋糕,这才引发了行业内的平台之争。

  反观国内也是一样,紧随亚马逊的脚步,淘宝、京东、苏宁、国美这样的综合电商平台也纷纷涉足艺术领域。大平台却没有显现出其应有的优势。

  既是藏家,又是画廊主的田振裕告诉新金融观察记者:“艺术品,尤其是我所经营的书画类水还是太深,国内大平台之所以难以搭建就是因为难以厘清责任,一旦买家买到‘不对’的东西,平台方是没办法负责的。就像淘宝,它无法保证平台上每一个商家卖的都是真东西,连真正的拍卖行举行拍卖都不对拍品本身的真伪负责,更何况是一个并不专业的平台方。”

  身在上海泓盛拍卖电商部和赵涌在线艺术品事业部,并成功策划并运营新模式“阿特姐夫拍”的胡湖,即便处在行业深水区也不得不承认,“艺术品本质上并不适合大众电商模式。大众电商的基本前提是你卖的东西一定是生活的必需品,比如说你卖衣服、食物、电脑等,就是你不但线上买,还要线下买的东西。艺术品本身不是一个必需品,所以你没办法像淘宝、京东和天猫那样只要放上去就一定会有人买,它有专业性,更多的是小众圈子的一锤子交易。”

  微商哪都有你

  所以,如今的艺术品电商更愿意押注在更加细化、更加小众的圈子中,比如微拍,艺术品行业的微商模式。

  陈晨向新金融观察记者介绍到,早期的微拍模式是一些机构先签约一些艺术家进行代理,配合网页宣传发布艺术家和作品的照片、视频,然后再冠以某某画院的名称进入微信等社交工具,但事实上这些机构并非国家认证的“画院”性质。“打个比方,就像一个人可以起名叫王局、李局,却不是真正的局长,这样名字就有了混淆视听的作用。说到底微信上的XX画院们的性质不过就是私人画店而已,就好像经纪公司给艺人做宣传,当然这种模式已经过时了。”陈晨解释道,“现在最火的是微拍。”

  所以胡湖才会提到“小众圈子”的重要性,“阿特姐夫拍”就是微拍领域的佼佼者,其也带动了此类微拍群的大量涌现。

  “微信里这样的拍卖群太多了。”陈晨说道,“往往群主就是某一个画廊主,每周推出一些拍品附带图片和描述,基本上都是在说这个画家多么有前景,这幅画是他的精品,明年一定升值云云。所以就会有一些‘不明真相’的群众趋之若鹜,他们或许会觉得买房都能赚钱,艺术品比房子便宜多了。有的艺术家甚至自己给自己开证明,证明这幅画是自己画的,试图打消买家对画作真伪的疑虑,但这种做法显然是非常可笑的,之所以还能吸引这么多人尝试微拍,或许还是处于从众心理。”

  同样身处圈内,田振裕也没少接触微拍,“在微信上卖画的我见过太多了,包括微拍群在内。明明一开始只是和做画廊的朋友在一起探讨艺术,少则几十人多则上百人,但慢慢就变成卖东西的了,而且加的人也都是为了买卖而进入的,卖的画也开始出现‘不对’的了。”

  事实上田振裕并不排斥艺术品电商的模式,让他不能接受的是微信里买卖的诚信问题,他告诉新金融观察记者:“如果是真的不懂画也就算了,有些人明明懂画却故意发‘不对’的人和画,吹捧其为大师、精品,这就没有意义了。”

  “更有意思的是我的朋友圈里经常出现一些人,他们也许发了一张我觉得不错的作品,我想买的时候他会告诉我已经卖出去了,或者是自己的藏品不出售。然后过几天可能就会发现这幅画根本不是他的,而是从网上找到的图片。甚至还有过我手里的藏品从他那里发出来,当然他不会点明这幅画是他的收藏,只是给人造成一种‘这家有很多好东西’的假象。”

  低端易高端难

  说到底,包括微拍在内的艺术品电商遭遇的还是信誉危机。田振裕颇有深意地指出,“现在社会上最大的危机就是信誉危机,更何况是艺术领域。”

  所以无论是不看好艺术品电商的陈晨,还是对其并不排斥的田振裕都指出,无法“眼见为实”才是真正阻碍艺术品电商发展的症结所在。

  “如果我是外行的话,肯定不会在电商买艺术品,除非是艺术衍生品。真正的艺术品还是需要看实物,通过视觉感受艺术带来的震撼力。不可否认,电商是很好的发展潮流,但并不见得适用于每个商品行业。艺术品除了带有商品的属性之外,更多的功能在于发掘人的情趣,使人接受美的感召,所以不能完全将艺术品当做商品来看待,即便是商品还有买家秀和卖家秀的区别呢。”陈晨说道,“当然如果商家有线下的实物预展,然后放在线上交易还是可以接受的,如果整个过程全部放在网上,从头到尾看不到实物的话还是风险比较大的,毕竟真正的‘艺术品’大多价格不菲。”

  田振裕作为多年的藏家、画廊主,在如今的艺术品电商兴起之前就早已尝试过通过邮件与人交易书画,但他坦言:“那个时候还不像现在这么乱。”所以,在经历了多次非面对面的交易之后,如今的田振裕反而愈加谨慎,“比如我在网上看见北京有一幅画我很喜欢,我就宁愿坐动车花上100多块钱亲自去取。我以前有过一次经历,在网上看中了一幅画,因为是在外地我就没有亲自去看实物,选择了线上交易。我与那个画廊之前也有过联系,对其信誉度也比较认可,但最终寄过来的画就是‘不对’,所以以后我就不敢再轻易选择线上交易了。”

  说到底,艺术品与电商的联姻终究还是适合价格稍低的作品,或者是艺术衍生品,毕竟越贵的东西越需要谨慎,真正高端的艺术品不仅需要眼见为实,更需要懂艺术的人才能够得精品。当被问及自己是否会选择踏足艺术品电商时,田振裕表示并不完全拒绝,“从长远看电商本身没有错,只是现在有些地方还不是很成熟,如果涉足我可能会选择价格低一些、大众更能接受的作品。”

 

责任编辑:本站编辑
  • 推荐关键字:艺术品
  • 收藏此页 | 大 中 小 | 打印 | 关闭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中国收藏网的立场,也不代表中国收藏网的价值判断。
相关新闻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已有3条评论)
昵称: 匿名发表:
内容: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服务条款 |  法律声明 |  隐私声明 |  诚聘英才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 版权所有 中国收藏网 ©2002-2010 浙B2-20080195 E-mail:web@socang.com 客服热线:0571-87068182 客服QQ:328271981 业务合作:0571-87020040/28057171/872427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