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界的五大假货有哪些?
http://www.socang.com   2016-09-23 14:12   来源:搜狐

  仿古玉:最受追捧也最伤人

  无论国内哪个古董市场,最常见的古董就是古玉。可是在这些古玉中仿制品相当多,大部分来自河南南阳和辽宁的岫岩,那里是玉的故乡,也是造假的聚集点。当地人用机械操作代替人工雕琢,然后再仿制一些造型和图案,这样生产出的玉器价值也较低。在当地一对玉镯只要3元钱,可到了外地就可能标上几千元,很多对玉不甚了解的人经常受骗。同样,翡翠造假也很多,主要是用激光上色,但这种颜色几年后就会褪掉。

  炫目瓷器:常让收藏者“花眼”

  一位专家曾不无感叹地表示:“我从事瓷器鉴定30多年,见过的文物不下5万件,可是哥窑的瓷器却只见过1件。”可是,在如今的古董市场上,仿制的哥窑、汝窑、定窑瓷器却随处可见,样式更是从梅瓶到帽筒,几乎无所不包。在很多古董市场上,总有一些外地来的老乡叫卖“出土文物”,他们的骗人伎俩其实非常简单:选一批造型比较古朴的瓷器,然后,将瓷器浸在盐酸中,待瓷器表面发黄、产生裂缝后再将这批瓷器埋进土里。两三个月后,瓷器开始变得灰暗、陈旧,看起来就好像是经过了千百年一样。

  宣德炉:几乎十炉十假

  除古玉和瓷器外,最火的假文物就要数“宣德炉”了。这种自生产之日即有人开始仿造的铜器,真是让收藏者费尽了心思去琢磨,而结果却往往是“再次走眼”。宣德炉的造假高潮出现在万历年间,南京的甘文堂与苏州周文甫所造的仿制品与真的宣德炉只差一等,当时被人搜购一空,以后不同时期也各有不同的仿制品。而现在地摊上所谓的落款是“宣德炉”的,几乎十炉十假。好在由于工艺复杂,一般造假者对文物的认识和把握不准,假铜器很容易看出破绽。即便如此,仍会有大量造假者为暴利铤而走险。除宣德炉外,仿造日伪时期的枪刺、古代的鼎和爵等都不少见。

  书画:当题跋遇到电脑

  电脑和数码相机的出现是科技进步的产物,但这些现代化的设备到了造假者手中却成了造假工具。日本某公司曾使用一种超高倍照相机对我国大量珍品书画进行仿制,仿制的结果是国内某文博院的院长在仔细观摩仿制品后,激动地说:“这就是我们博物院里的东西。”文物贩子们近年来开始把这种技术用于造假,即用电脑复制原作的题跋,然后再将其复制于伪作上。于是一个新问题产生了:假画“真”题跋。当今文物市场上的假书画多集中于唐伯虎、郑板桥、刘墉(刘罗锅)等几位名家身上,要识破题跋需要收购者具有一定的书画知识。

  明清家具:多为仿制

  明代的花梨木太师椅,目前的市价已达上万元甚至几十万元。一些造假者眼红于这个市场中的暴利,纷纷采取各种手段造假。有人曾花一万多元买了一架“明代画案”和两把“清代太师椅”,据说是黄花梨木的。谁知回家用抹布擦拭太师椅时,发现竟然褪色,那个画案更是到家就裂了缝。找来专家一看,才知道根本不是什么明清家具,全是仿冒品,连1000元也不值。现在明清家具市场有相当一部分是仿冒品,这些假明清家具多来自广东、浙江、河北和天津周边等地。

  针对市场上泛滥的古玩假货,专家认为归根结底还是一夜致富、一物成名的心理作祟。民间收藏古玩已逐渐成为一个高风险的行业,收藏者除具备历史、文化、制造工艺的相关知识外,还要对全国市场状况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希望收藏者能有一个平和的心态,不要陷入为卖而买的收藏怪圈。

  当今中国收藏市场持续升温,不同层面的火热都昭示着这一现象:人头攒动的古玩市场,如醉如痴的收藏爱好者,拍卖行拍卖的火爆场面,各类媒体纷纷推出的鉴宝类节目……这似乎在预示着,全民收藏时代的到来。有评论称,艺术品投资是继股票投资、房地产投资后第三个投资项目。

  如此火热的现象,究竟源于什么呢?也许是古玩收藏背后诱人的潜在价值——经济价值、投资空间。然而,这诱人的收藏热背后还有另外一个残酷的现实:古玩古董造假泛滥,买假、藏假、贩假现象层出不穷,更有甚者,把曾经老古玩行的行话“三年不开张,开张吃三年”取代成“真货不赚钱,假货吃三年”!

  这种种乱象,归根结底,都和一夜致富、一物成名的心理作祟有关。虽然,不少有识之士呼吁:文物收藏市场亟待沿着健康轨道发展,监管需要加强,法律法规需要健全。但在这一切期待成为现实之前,收藏者自己是否应该先冷静思考一下呢?

  针对市场上泛滥的古玩假货,专家认为归根结底还是一夜致富、一物成名的心理作祟。民间收藏古玩已逐渐成为一个高风险的行业,收藏者除具备历史、文化、制造工艺的相关知识外,还要对全国市场状况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希望收藏者能有一个平和的心态,不要陷入为卖而买的收藏怪圈。

  当今中国收藏市场持续升温,不同层面的火热都昭示着这一现象:人头攒动的古玩市场,如醉如痴的收藏爱好者,拍卖行拍卖的火爆场面,各类媒体纷纷推出的鉴宝类节目……这似乎在预示着,全民收藏时代的到来。有评论称,艺术品投资是继股票投资、房地产投资后第三个投资项目。

  如此火热的现象,究竟源于什么呢?也许是古玩收藏背后诱人的潜在价值——经济价值、投资空间。然而,这诱人的收藏热背后还有另外一个残酷的现实:古玩古董造假泛滥,买假、藏假、贩假现象层出不穷,更有甚者,把曾经老古玩行的行话“三年不开张,开张吃三年”取代成“真货不赚钱,假货吃三年”!

  这种种乱象,归根结底,都和一夜致富、一物成名的心理作祟有关。虽然,不少有识之士呼吁:文物收藏市场亟待沿着健康轨道发展,监管需要加强,法律法规需要健全。但在这一切期待成为现实之前,收藏者自己是否应该先冷静思考一下呢?

  对于普通的收藏爱好者,更不能不盲目迷恋各种“捡漏”故事,因为这样的故事大多是诱人上当的。花了十几万元甚至是几十万元攒了一屋子假货的大有人在。我们组织的多场古玩鉴定会上,往往是收藏者乘兴而来,败兴而归,因为经专家鉴定后,95%以上都是赝品,可见民间投资之热和盲目收藏之甚。

  挡在民间收藏爱好者眼前的迷雾,往往就是这样一种“一夜暴富”“一物成名”“捡漏传奇”的心理。放平心态,从古玩收藏的基础——鉴别真假入手,这是学习古玩收藏的一项必备课程。对于收藏爱好者再便捷实用不过了。收藏市场如此混杂,作为一名收藏爱好者,还是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的学习、长进才是最重要的!

 

责任编辑:本站编辑
  • 推荐关键字:收藏
  • 收藏此页 | 大 中 小 | 打印 | 关闭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中国收藏网的立场,也不代表中国收藏网的价值判断。
相关新闻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已有40477条评论)
昵称: 匿名发表:
内容: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服务条款 |  法律声明 |  隐私声明 |  诚聘英才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 版权所有 中国收藏网 ©2002-2010 浙B2-20080195 E-mail:web@socang.com 客服热线:0571-87068182 客服QQ:328271981 业务合作:0571-87020040/28057171/872427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