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增先书画作品辨伪
http://www.socang.com   2016-09-23 13:58   来源:信息时报


图1

图2

  黎展华(广东省收藏家协会副主席)

  方增先(1931.7—)浙江兰溪人。擅长中国画。1953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华东分院研究 生班。作品多次在国内外展出并被收藏。作品有《粒粒皆辛苦》、《孔乙己》等。出版有《方增先人物画集》、《方增先画集》。专著有《怎样画水墨人物画》、 《结构素描》、《人物画的造型问题》、《人物水墨写生教学笔记》等。

  1949年,新中国成立,百废待兴,为适应新的时代需求,传统中国画的革新成为当时美术界的迫切任务。为顺应时势的变化与发展,1955年,方增先所在的浙江美术学院重新恢复了中国画系,原本学习油画的方增先也因此被转 入国画系。在此背景下,天资聪颖、勤奋钻研的方增先充分利用学院当时的教学资源,博采中外各家之所长,创造出一套融合西方结构素描法和中国水墨画传统的新 颖的中国画人物表现方法——线性人体结构素描。它的形成是从法国明暗五调子素描法、苏联契斯恰可夫的分面法到美国伯里曼结构学,进而到线的结构法以及线的 团块整体表现。这种方法很好地解决了中国画的人物造型问题,用中国传统的水墨材料创作具有鲜明时代特征和现实生活气息的人物画探索由此走出了一片全新的天 地。

  由于这套方法行之有效,易于掌握,受到广大学生的欢迎和学校的重视,很快在浙美的国画教学中普及开来,之后影响到全国各地的美术院 校,成为中国画系人物画教学的基础课程。而方增先也以其对于中国人物画现代化改造产生的重大影响,当仁不让地成为浙派人物画的奠基者和领军人物。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后期,方增先以极大的热情和愉悦的心情投入到创作中。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是中国文化思想界异常活跃的时期。随着对外窗口的开放,有关西方现 代文艺理论、流派、思潮的各种图书被翻译介绍进国内,国内艺术家们的视野一下子获得了极大的拓展,他们开始尝试以各种现代主义的艺术观念、手法进行创作, 寻找自由表达的途径,中国美术界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多元化格局。

  在长达十年的时间里,方增先画了大量的草稿、速写,不断进行自我语言上的锻造和提炼,以寻找联结古今东西且能表达自我情感和精神的个人风格图式与水墨语言。方增先以一个与时俱进者的姿态进行着自我艺术征程的跋涉,在不断地挑战 自我的过程中又不断地超越自己,达到了新的高度。

  图一图二均为《达摩祖师面壁图》,两幅画无论从题材、内容、形式、构图、落款都丰富多 彩,美轮美奂,艺术效果比较相近。咱们先姑且不论真假,单凭视觉效果来看,有各花入各眼,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感觉。但我们通过认真比对,仔细鉴别,发现 了图一作为主体的达摩处于动态中,头和脖子向前延伸,产生了像把弓一样的坐姿和动态,如沐清风,如听天籁,坐禅心不静。而图二的人物坐姿头和身体垂直的仿 如一块石碑,尤其是选择在山洞与世隔绝的地方来闭关修行,说明了心无旁骛认真打坐。从画家创作的构思来说,表明了图二的艺术追求似乎更加内涵,更加准确。

  当然,也不排除画家曾经也有画过类似图一那样的情形,但在笔墨表现上,绝对不会画成图一这样的模样,笔墨技法不会这样过于张力,勾勒的线条和表现的笔墨这样的“冲”和“躁”。

  另外图一的问题在落款上也表现欠佳,落款铺天盖地,压迫着主角达摩的头部。作为在经营位置上大有可选择的地方落款,而不必造成了压迫感以及不和谐感。

  图二的高明之处在于落款既不用减少文字的表达,又不碍于画面,恰到好处地融入到合理的空间中去,既有空间美,又显得内敛和韵味,并产生了和谐的美感,更加符合了传统画论中的“六法”,充分说明图二比图一略高一筹。

  综上所述,图一是假,图二是真。

责任编辑:本站编辑
  • 推荐关键字:方增先
  • 收藏此页 | 大 中 小 | 打印 | 关闭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中国收藏网的立场,也不代表中国收藏网的价值判断。
相关新闻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已有40477条评论)
昵称: 匿名发表:
内容: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服务条款 |  法律声明 |  隐私声明 |  诚聘英才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 版权所有 中国收藏网 ©2002-2010 浙B2-20080195 E-mail:web@socang.com 客服热线:0571-87068182 客服QQ:328271981 业务合作:0571-87020040/28057171/872427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