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笔书法猛将——张建军
http://www.socang.com   2016-08-10 14:17   来源:中国收藏网
 
  张建军,男,生于1964年4月。中国硬笔书法协会会员,华夏国艺书画院高级书画师,东坡书画艺术研究院院士。
 
 
 
  自幼酷爱书法,启蒙于慈祖的蝇头小楷、瑰丽行书以及宛若行云流水的草书。不管是小学还是中学,我的字都能名列前茅。工作后开始通临古代各大家,如柳公权、欧阳询、赵孟頫、蔡襄、钟绍京等的楷书,王羲之、王献之、李建中、黄庭坚、米芾、杨凝式、苏轼、颜真卿等的行书,草书直接临习的是于右任先生主持编纂的《标准草书千字文》, 在篆书、隶书、甲骨文等书体上也下过一定的功夫,且各体的硬笔书法作品在全国硬笔书法大赛中多次获得大奖。硬笔书法作品收藏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华夏国艺书画院、东坡书画艺术研究院、欧阳询书画艺术研究院、山东省图书馆等单位,发行在中国国际集邮总公司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5周年”出版的“中邮一卡通”、“电话卡”、“明信片”、“纪念封”和“邮票”上,几年来在教学过程中陆续定义了十几个传统书法中的模糊常用名词、确立了一些书法理论上非常有意义的新名词,与北大方正集团合作开发完成了“方正字迹---张建军硬笔楷书一款,硬笔书法在当代享有一定的声誉。
 
 
 
  2006年秋受聘于聊城大学,教授16个班的硬笔书法课,课本是丁永康教授的硬笔楷书教材。三年的教学时间里,一直是照本宣科,没有越雷池半步。2009年秋季起,便在不知不觉中进入了书法的理论研究领域,最初是对笔尖的质疑。常用的中性笔的笔头是个球体,上边没有尖,可是笔尖这个词又回避不掉,于是乎便大着胆子进行了我一生中的第一次创新,定义它:笔头与纸刚刚接触时那个位置的点叫做笔尖(见图1)。后来越来越觉得这个定义不仅是严谨的而且是科学的、不容置疑的。这个定义是在黑板上画了圆圈代表球、圆圈下面画一扁扁的长方形代表纸以后得出的,接着便有了图2(笔头对纸施加压力后的形态)、图3(笔头在纸上行走后留下的痕迹)和图4(用笔三度作用下的形态),图2、图3和图4中的黄线表示的是笔尖的运行轨迹。。面对着黑板上随手画出的并不规则的立体图形(上边的图形是电脑加了工的)油然而产生了三个模糊的概念:力度、速度和方向,并合称为用笔三要素,进而把写字这个现象归纳为写字公式:写字=刻字+染色(详情见百度《硬笔写字公式》)。上述的理论只是抽象的、模糊的。过了几个月的时间,那个画在黑板上的圆圈便换成了一个乒乓球大小的非常精致的不锈钢的空心球。又过了几个月,在空心球上焊了一个斑点当做了笔尖,随后沙盘出现。空心球与沙盘的珠联璧合便演绎出了《硬笔书法的沙盘演示教学法》,此教学法获得了国家专利(专利号201020642010.2)并受到山东省临清电视台的专访。
 
 
 
  2010年的深冬来到济南,翌年的一个风和日丽的上午,我在大明湖游玩,一点儿也没有被眼前宜人的景色所吸引,心里依然盘点着我的书法理论。前边说过,用笔三要素(力度、速度和方向)只是一个模糊的概念,心里并没有确切的想法。大明湖是一个富有灵性的胜境,在这里我受到了灵性的洗礼:角度替代方向!用笔三度替代用笔三要素!灵感的突袭令我差一点儿就要跳起来了!后来随着研究的深入,三度的定义也渐渐地更加科学明朗起来:笔头对纸用力大小的变化叫做力度、在纸上行走快慢的变化叫做速度、在纸里方向调整的变化叫做角度,合称用笔三度。在这里,度就是变化的意思。
 
 
 
  2012年夏天起,在书法理论上接二连三地收获了很多意外而且丰硕的成果。暑假期间,一学生问我“凸”字的笔顺,在写完之后,我立马感觉到这个字的第四笔是个笔画且丁永康先生的笔画表(见附件1)里是不存在的,于是让学生在笔画表的旁边添上并标注“第29个笔画”字样。过了几天,早晨起来后“鼎”字如约而至。“目”字头下的第一笔立刻就离析了出来并觉得笔画表里肯定是没有的,立即凭空确定为“第30个笔画”。到了学校后同样让学生填在笔画表旁边并标上是“第30个笔画”。几天后,前边两个笔画同时出现在脑海,对比了一下它们的形状,“凸”字中的第四笔去掉前边的“横”得到了“鼎”字中的第六笔,若去掉下边的“竖”是否也是一个笔画,这样的推理一出来,“凹”字便飘然而至。这是我发现的第3个笔画,是丁永康先生笔画表里补充到的第31个笔画。太兴奋了,短短的几天时间里我竟然发现了3个笔画(当时居然幼稚地以为自古以来就没有人发现过这几个笔画且以为笔画表是神圣的、唯一的)!
 
 
 
  有一次,在公交车上我又梳理起笔画来,突然,“竖撇”和“平捺”双双来到,觉得它俩的身份与它们所处的位置不符(它们往往分别在撇和捺的分类中以基本笔画的身份出现),它们应该是合成笔画而不是基本笔画,平捺是横和捺合成的,竖撇是竖和撇合成的。由于它们合成的天衣无缝,居然蒙蔽了整个书法史,这样笔画的个数就增加到了33个。暑假过后转眼已到了秋天,感觉钩画只是其它笔画的附属物,它只是一个收笔不能够独立完成,于是把它定性为半个笔画,因此便有了《汉字笔画五个半》并于2012年12月1日发表在了《大众论坛》上。对于“半个笔画”的定性也颇具戏剧性,当时的想法是钩如刚刚出生不久的婴儿,你说他是人,他不会做人事,也不会说人话,若说他不是人,我们每个人都是从那个时候过来的,况且小孩只有长到18岁才算成人,于是乎便堂而皇之的把“钩”定性为半个笔画了。
 
 
 
  2013年春天,与聊城幼儿师范学校副校长李振江先生久别重逢无话不谈,起初聊的还很投机,当谈起五个半笔画时,感觉他心不在焉起来,在我叙述的同时,他在漫不经心地翻着一本书,我一介绍完,只见他不紧不慢地正面对着我推过一本已经打开的书来。我一打眼,是一笔画表,三个敏感的字“凸”、“凹”和“鼎”立马映入我的眼帘。他说,笔画表的版本不尽相同,笔画的个数也不一样。我说,就一个笔画表还多个版本,那这些版本中最多只有一个版本是正确的。现在想想我当时的论断还是非常正确的,因为今天已经确定,那些版本中还真的没有一个是正确的(因为这些版本中还没有一个版本对于笔画有所定义,我觉得没有对于笔画的定义就对笔画进行排表是不负责任的)。
 
 
 
  2013年冬,每天都要面对华文宋体的“尚”字,久而久之突然对尚字的横折钩的右上角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通过三天认真细致的揣摩,我终于大胆地认定“折”只是一个行笔,没有入笔和收笔,它不能够独立完成,也定性为半个笔画。这样一来,对于“钩”、“折”的表述就成了问题,“两个半个”怎么说也觉得拗口,怎么听也觉得别扭,所以干脆一并都认定为一个笔画。因此,前边的“五个半”实质上就是“6个”,再加上折画,在28个笔画的前提下共增加了7个,汉字的笔画就增加到了35个。后来发现“斜(戈)钩”是个多余的笔画,它应该划归“弯钩”系列,这样笔画的个数又变成了34个。2013年12月14日又连续发现笔画表中的“卧钩”和“弯钩”的钩前部分不属于任何一个基本笔画,且都没有收笔,也不能够独立完成,因此把它们分别命名为“卧”和“弯”并与前边不能够独立完成的“钩”和“折”确立为基本笔画,合称“四隐”,隐是不能够独立完成的意思。与“四隐”相对应的横、竖、撇、捺、点和提便称之为“六显”,显是能够独立完成的意思。“六显”和“四隐”共同组成汉字的10个基本笔画,其余的笔画是由它们衍生出来的,称为合成笔画。教材中的钩和折只是一句呓语,任何神仙都写不出来。综上所述,汉字的笔画分为两类,即基本笔画和合成笔画,其中基本笔画10个(六显和四隐),10个基本笔画衍生出了26个合成笔画,笔画共有36个。
 
 
 
  笔画表刚刚充实起来,新的问题又来了,那就是什么是笔画?教材上没有,字典中没有,电脑里也搜捡不到,于是我又于是乎了起来,定义它:最多能够一笔完成的汉字符号叫做笔画,能够用一个字来表述的笔画叫做基本笔画,不能够用一个字来表述的笔画叫做合成笔画。基本笔画中能够独立完成的叫做显性笔画,不能够独立完成的叫做隐性笔画。基本笔画用多个字来表述时,只有最后一个字是基本笔画,前边的字都是修饰词可有可无如长横、短竖等等,而合成笔画名称中的每一个字都是基本笔画缺一不可如横折、竖弯钩等等(合成笔画的名称大都是简称,合成笔画所包含的基本笔画的个数应该都数不对)。教材还说,每个笔画都有入笔、行笔和收笔的过程,问题是什么是入笔、行笔和收笔也没有一个交代,只是笼统地那么一说。通过我的沙盘演示教学法,字是立体的,而且一目了然,再次斗胆给出定义:笔尖从纸外进入纸中到达第一个最深处的过程叫做入笔、离开最后一个最深处的过程叫做收笔、从第一个最深处到达最后一个最深处的过程叫做行笔(入笔和收笔过程中的笔尖的移动称为行走)。如此一来,每个笔画都有入笔、行笔和收笔三个过程的神话立刻土崩瓦解。根据这些定义,合成笔画都有这三个过程,基本笔画中只有横和竖有这三个过程,其余的笔画都至少缺少一个过程:撇、捺、点、提都缺少行笔,钩只是收笔,折只是行笔,卧只是入笔,弯没有收笔。
 
 
 
  基本笔画就像机器的不可分割的零件,而折画就是零件中的螺丝钉,由于折的链接,便形成了较大的部件合成笔画,各种笔画再有机的组合在一起就成了偏旁或独体字进而形成了完美的汉字,一些文字再珠联璧合便组成了一篇华美的书法作品。
 
 
 
  写一手好字是每一个读书人的最大愿望,中国的文明史上涌现出了大量的书法家,如钟繇、王羲之、王献之、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赵孟頫等塔顶级别的人物外,还有浩若繁星、难以计数的书法家群。然而自硬笔出现以来,由于硬笔和毛笔工具性质的不同,硬笔的用笔方法不能够从毛笔那里直接传承,因此在硬笔的用笔方法方面一直没有突破,所以当代人硬笔书法方面的前景不容乐观。几年来,由于参与了硬笔书法的教学工作,因此发现了硬笔笔尖的真谛、发明了硬笔写字公式、破译了硬笔写字密码、得出了三度的用笔结论、揭下了硬笔写字大法的神秘面纱、践行了硬笔书法的沙盘演示教学法并获得了国家专利(专利号201020642010.2)、发表了硬笔字的立体学说、定义了书法史上一直含糊不清的笔尖、笔画、基本笔画、合成笔画、入笔、行笔、收笔和顿笔等常用概念,确立了笔路角(含入笔角、行笔角和收笔角三个概念)快笔、慢笔、折笔、顺笔等新的书法专用名词,使汉字笔画得到了科学的界定、笔画表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充实。硬笔书法的沙盘演示教学法适合于小学生、中学生、大学生以及成年人,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写字方法,直观形象,立竿见影,已经被大量的教学实践所证实。
 
 
 
  随着硬笔书法的沙盘演示教学法的日益普及,将会使越来越多的读书人的写字水平得到最大程度的提高。
责任编辑:本站编辑
  • 推荐关键字:硬笔书法,张建军
  • 收藏此页 | 大 中 小 | 打印 | 关闭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中国收藏网的立场,也不代表中国收藏网的价值判断。
相关新闻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已有17条评论)
昵称: 匿名发表:
内容: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服务条款 |  法律声明 |  隐私声明 |  诚聘英才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 版权所有 中国收藏网 ©2002-2010 浙B2-20080195 E-mail:web@socang.com 客服热线:0571-87068182 客服QQ:328271981 业务合作:0571-87020040/28057171/872427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