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市场里的“网红”经济
http://www.socang.com   2016-05-22 14:03   来源:收藏快报

  上世纪20年代,齐白石初到北京的时候,由于他的艺术风格与当时的主流审美情趣和艺术理想相去甚远,因此,“生涯落寞,画事艰难”。不过,当陈师曾携带齐白石的书画作品参加1922年在日本举办的中国画展,并且将这些书画作品全部售出之后,齐白石在日本一举成名,他的书画作品在国内的“润格”也随之上涨了几十倍之多。对此,齐白石感慨道,“曾点胭脂作杏花,百金尺纸众争夸。平生羞杀传名姓,海外都知老画家。”这与国内目前流行的“网红”经济有些类似,都是关注度带来经济效益。

  “网红”经济讲究的是关注度,放在艺术市场中,这可以分为艺术家的关注度和作品的关注度。这其中,艺术家的关注度明显对价格的影响更甚。

  拍卖行、画廊等卖家会强调艺术品的一些唯一属性,经常会用到“仅存”、“孤品”之类的描述词语。但实际上,艺术家的作品的存世数量对价格的影响并没有想象中的大,张大千、齐白石传世画作非常多,但其价格一直处于高地并广受青睐,正是因为他们的艺术拍卖市场关注度。举个例子,在1997年的中国嘉德拍卖会上,齐白石一幅以“苍蝇”为题材的书画作品,虽然尺寸仅为9.7×7厘米,但最终拍出19.8万元的高价,被媒体称为“最昂贵的一只苍蝇”,这正是齐白石市场号召力的体现。而具备这样号召力的艺术家,也可以说是艺术圈长盛不衰的“网红”。

  目前的国内“网红”经济有一个特点就是,关注目标的更新速度非常的快,今天是你,明天是我,一旦过气,就迅速被淹没在新的浪潮中。网红获取关注度的方法有很多,而在艺术市场中,有一些艺术家,以出格的行为博得关注度,比如故弄玄虚创作出的“穷山、恶水、败花、丑树、危房、傻人”等;或是用耸人听闻的创作手法来创作;或者在拍卖市场自导自演高价成交的戏码,借由媒体报道实现宣传的目标。在信息传播发达的今天,他们很容易就被人所知,其作品价格也水涨船高。但与“网红”一样,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不稳定的关注度会急剧下降,最后到达冰点,这样的艺术家也就渐渐消失在市场中。

  要成为像张大千、齐白石一样长盛不衰的“网红”,还得靠自身的艺术功力,经得起时间的考验才是硬道理。红一阵赚一把只是个来钱的路子,说到底,与真正的艺术仍相去甚远。

责任编辑:本站编辑
  • 推荐关键字:艺术市场
  • 收藏此页 | 大 中 小 | 打印 | 关闭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中国收藏网的立场,也不代表中国收藏网的价值判断。
相关新闻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已有39807条评论)
昵称: 匿名发表:
内容: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服务条款 |  法律声明 |  隐私声明 |  诚聘英才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 版权所有 中国收藏网 ©2002-2010 浙B2-20080195 E-mail:web@socang.com 客服热线:0571-87068182 客服QQ:328271981 业务合作:0571-87020040/28057171/872427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