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磨人——陆一飞书法作品展
http://www.socang.com   2016-04-29 08:54   来源:中国收藏网

 

  由中国书法出版传媒、中国书法报社、中国书法杂志社、中国书法出版社、张家界市文联联合主办的“墨磨人——陆一飞书法作品展” 于2016年4月29日在张家界荷堂艺术馆开幕,展览为期一个月。此次展览展出书法篆刻作品百余件,全面反映了陆一飞先生近年来的书学思考与创作实践。
  陆一飞,1971年生于上海松江,号润庐,斋号东清楼、广微草堂。中国当代书画篆刻家、书画鉴藏家、文化学者。现为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理事、中国国际茶文化书画院副院长、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禅茶文化研究中心主任、云居山书画院副院长,曾任教于中国美术学院。
  陆一飞先生是当代书坛少有的既具备深厚传统学养,同时又把研究领域扩展到书法现代性探索的杰出学者型艺术家。陆先生早年的从学大师经历,使其看待传统多了种种独有的见解。近年来,陆一飞先生深感传统文化的日渐式微,思考如何有效将优秀的传统文化与艺术传播给大众成了他重要的探索方向。他将艺术实践扩展到许多与公共空间相关的设计研究领域。从而形成了一整套独特的艺术理论。与之相对应的是其书法艺术的日臻成熟,在汲取秦汉篆隶与魏碑结体的基础上形成了一种以自然朴茂、天趣流露的书体风格。不拘泥于单一的笔法与布局同时又处处蕴含古法是陆一飞先生书法的最大特点,简而言之即是“与古为新”,长期禅修的经历,又使其作品充满了禅意之美。
  本次展览主题取自苏东坡的“非人磨墨墨磨人”中“墨磨人”三字,之所以选择这句作为展览的主题,陆一飞先生说:“古人通过磨墨来调柔人心!书法又何尝不是在一点一划中磨砺人心呢?”,守拙、返朴、真心呈现,这是现代人太需要的回归本真的精神。
  依于古法而能有创新,对于书法这门古老的艺术可谓至难之事。陆一飞先生在面对书法艺术的继承与创新时走出了一条自己的艺术之路,他将传统书法中的用笔、结体、空间布局视为创作中的元素进而重新组合,这样即可达到处处有古法又时时可出新的自由境界。这一书学理论的提出为书法的创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创新可能。当然,形成这样独有的艺术思想与陆一飞先生的特殊治学经历是分不开的。陆一飞先生对禅画研究、文人画研究,对书法艺术境界的追寻和艺术跨界的探索,使其创作在深植传统的基础上不断求新。因此,欣赏其书法作品的同时了解陆一飞先生的艺术发展之路对从学相关艺术者也是有许多借鉴意义。
  此次展览的一大特色是在展览的过程中呈现陆一飞先生对书法的思考与理解,同时突出整个策展团队跨界合作的意义。是一次以书法展为主题,艺术家与策展团队共同创造完成文化理想的过程。为当代的书法及艺术展览文化提供探索和引领。创作、策展、设计、制作丶传播,其展览过程本身就是一件正在进行的艺术作品。对当代展览模式的新的追求丶探索,其文化意义甚是可以超越这个展览本身。
               
                                     荷堂艺术馆
                                     2016.4.25 

 

 

 

 

 

陆一飞简介

陆一飞

  陆一飞,1971年元月生于上海松江,号润庐,斋号东清楼、广微草堂。中国当代书画篆刻家、书画鉴藏家、文化学者。
  现为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理事、中国国际茶文化书画院副院长、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禅茶文化研究中心主任、云居山书画院副院长,同道堂文化创建人,曾任教于中国美术学院艺术鉴赏专业。
  师从陆抑非先生,得其亲授,为陆老晚年助手。从学王伯敏教授,并师从净慧长老习禅。书法创作与研究的同时长期致力于中国传统文化与公共空间艺术研究。
  著有《润庐翰墨》、《陆一飞作品集》等,主编《陆抑非书画集》、《圆霖法师书画集》、《禅画》、《中国国际茶文化书画院作品集》、《中国国际茶文化书画院画师作品丛书——王伯敏画集》等。
 

 

诸家集评陆一飞书法 

 

  学海愿酬诗酒乐,墨池不让古今同。
                            ——王伯敏

  胸中禅悦,笔底烟霞。
                            ——肖峰

  一飞学弟少承名师指点,擅收藏,翰墨丹青之妙悉之端详,又精教学,诲人不倦,以求其真。乃庚辰书会创社元老也,中流砥柱之功,焉可忽之。
                            ——陈振濂

  他重在写“意”,寄情于“信手”所书之点画。他在对书法艺术深刻理解的基础上用传统技法去进行书法艺术创造,在书法艺术创造中去丰富和发展传统技法,不是简单机械的去模古。
                            ——黄建


  一飞兄的书法历练有年,已臻清纯之境。书法的上乘境界在于归真,是在有法基石上的无法与无我。欣赏您的探索,钦佩您的成就。
                            ——王正


  一飞先生书出传统,取法高古,而不亦步亦趋,神接汉魏,能得意忘形,用古人、至大、朴茂、雄强深沉的精神,写时下新意。信手拈来,任运自然,笔墨落处,不距行质,随方就圆,任势结体,笔笔果断,字字从容。时而字大如拳,时而字小如枣,时而墨饱苍润,时而干裂秋风,变化之际,皆能和谐自然,通篇彰显光明至大的高古气息!
                            ——玄印法师

  一飞师兄书法不骄不躁,亲近慧公师父后内心圆融、禅意愈显,作品风格尤转清素。其书天真简单、似拙而实难为。
                            ——皋峰

 

 

今月曾经照古人
陆一飞


  中国书法的美,最美在率真。在于书家心性的直接流淌。书作是书家内心世界的外化,怎么样的心便是怎么样的字,“字如其人”四个字说得明明白白。天真烂漫的心、率性直达的心,不用意识的直觉,流露出来的真性情,便是率真的美。
  雄浑、朴茂、磊落、亮堂,粗而不野,霸而不燥,恣肆变化中的晶莹和润泽,如凤凰饮朝露般的流光溢彩,这岂不是秦汉时先人们的心法?君子堂堂、至大中正,又怎么不是古贤们常常说道的“剑胆琴心”?“意与古会”,汲古为新,深入古人的心田,心心相应而任运自如,会的是前贤们的深心一片。
  传统的书法形态上的转折以唐代为界,之前西周、春秋、战国,直至魏晋南北朝,整个书法的形态是璀璨多姿的、丰富的、充满创造力的、美轮美奂的、充满外拓和张力的,生生不息中充满了变化,天性的流露,至美的宣泄,如同先民们活跃的思想意识,是充满鲜活和希望的。
  书法的美,是书家的见地、功夫和境界的一合相。书法形态多样,书法语汇的丰富多变,正是创造力和自信心的表现。
  追模前贤、积健为雄、超以象外是书法学习的必由之路。对传统书法的学习,可以依样临摹,亦步亦趋,也可以注重用笔的取法或空间结构的移写,更可以在气象上的比肩,直取神采。
  唐代书法转向崇尚法度的时代,规范、匀称、点画的刻意经营和周到,“法”笼罩了一切,森严、标准,一切都在范围中被遵守着。之前书法的达意、述怀、表心迹、淋漓痛快逐渐变为更加的实用,法无定法而至笔笔有法,成为巨大的分水岭。
  真正的古法还是运笔时的八面出锋,并不是点画的周到和刻意,而是随机的收放和挥洒,瞬间毛笔的打开,瞬间毛笔的回收旋转。书写时的“起势”之妙,“平移”之妙,毛笔锋面的随机切换,动能势能的不断转换,八面出锋、生机盎然、变化无穷,充满了创造力。当下一念的无住,挥洒时整体气象的把握和流露,结合着丰富多变的动作而成为可以表达出来的一合相,元气淋漓,堂堂直露而随性生发。因为不是壁垒森严,所以人是可以走得进去的,是可以把心安放在那里的,是可以同呼吸共感受的。这样的美是一定有生命的,有情致的,是活物。
  对毛笔的自由把控,开发毛笔的笔性,对线条、墨法、水法、空间张力、厚度的多样性探索,这才是书法真正的基本功。艺术表达语言的丰富性和多样性、创造力的展现,笔笔有古人法,笔笔又现自家法。
  书法依赖着毛笔来表达书家的能力、胸怀和情思,每支笔都是个独立的生命体,艺术家对笔性的了解和充分运用,是能挥洒自如的前提。将原本具足的笔性发挥出来,因势利导,物我相应。纸也一样,要把不同纸的潜在性格充分表达出来。
  书法历来注重笔墨的纯度,书法艺术其实就是开发笔墨无限潜能的艺术,新的笔墨语言,新的境界气象,是中国书法永恒的追求。不同笔的笔性,不同纸的纸性,水法和墨法的并施,再加上书家禀性作为主宰,书法艺术语言的多样性、丰富性源源不断地可以表达。笔墨像人的声音一样,他们有各自的特性而互不相同,中国书法的点、线、空间就像受过训练的声音,都有特别的表达方式,每个书家都有自己特别的用笔方式和线条特质。
  书为心画,挥毫时情怀和风姿随笔荡漾,瞬间即变,随机生发,电光石火间变化纵横,落纸云烟,超越固有的时空,受用至乐的审美愉悦,这才是真性情的渲淌。
  以文字内容的境界引发创作灵感,并以作品的境象来呼应和表达所书文辞内容的境界,诗性之美含藏在作品中共同传递出来。
  大凡书家,常常会说道“意在笔先”,其实意在笔先的意义,是书写时的空却一切,固有思维、固有的观念、固有的程式、固有的方法、固有的艺术语言,乃至固有的境界的瞬间抛却。因为没有了固化的一切,下笔时便是生面别开,时时新而日日新。
  舍弃一切观念,才能进入真正的书写状态,无心恰恰用,用时恰恰无。而不是抱着坚固的固有的技法和固有的境界程式化地去书写,写出来的永远是故我,不会是心灵之花。
  大道至简,用笔属于技法层面,过多追求技术的丰富变化,往往会损伤精神气象的流露,磊磊落落、堂皇之气,直接流淌。守拙、返朴、真心呈现,这是现代人太需要的回归本真的精神。
  书法的过程应是不断放下自我,不断净化本心,不断追求超越的过程,无住生心,无定法,无定则,“无”便是超越,“无”便是升发,“无”便是一切的可能,成为创作的源头和灵山。纵笔自如,万松从容,挥毫濡墨由心而发,心手双畅而至心手双忘,绵绵密密中令人专注、清明。振迅天真,无挂无碍,令一切回归当下,如行云流水,一切从清净自心中流露,净念相继,乃至无念。提笔时的第一念便是直觉,不安排,不做作,不思量,不加思索的美,往往作品是最鲜活的,没有程式和障碍。
  甲骨、金文、篆隶、北碑、魏晋竹木简、草隶……这些书体,都在唐人之前,自由、奔放、灵动、古朴而无拘无束,变化多端,神采飞扬而不拘泥于固化的点画、间架,纵意所如,一派真元。那个时代的先民,活泼生动的一面尽在其中淋漓,如山花遍野,空谷幽兰,是何等的天真,是何等的美。
  造型艺术的基础是线和点线的用笔,古拙绵厚、灵动活泼的书法线条作为基调之线,洒脱、随机、不均衡的至雅,却以“拙”和“润”作为情怀和底线,应机的大开大合,应机的起承转合,心手合一处呈现的是这个纷乱紧张的世界中,人心应该向往的灿烂和纯真。
  中国印章的最高峰无疑在秦汉,恢宏的气度,君临天下的包容,璀璨多姿的变化,在方寸之间淋漓尽现。秦汉印的气象,其实就是当时中国的大国气象。印宗秦汉,是多少印人的追求和梦想,但是,是否有一颗与之相呼应的心,有一颗通天贯地的心,决定了印家是否可以真正的“出秦入汉”。印章是那个时代的信物表征,它一定是与这个时代相吻合相匹配的气度。书法和印章一样,格局和境界是永远的追求。
  先民们创造了璀璨的书法文明,成为中国的核心文化元素,是中国人基因中挥之不去的乡愁。
  如今,至美的书法艺术却越来越走向偏远,曾经的主流文明正走向冷酷的保守之中,固化的意识和文化思维模式,让书法这个中国文化的核心基因,变得无所适从。
  书法将何去何从?
  书法的当代性思考,书法的跨界思考,都一一摆在了我们面前。
  当书法不再具有实用功能的今天,书法的纯粹的审美性和情感的抒发,几乎成了书法的全部。创造新的笔墨语言,创造新的境界,创造出鲜活而感人的作品,将传统书法中的用笔、结体、空间视为创作中的元素进而重新组合,处处有古法又时时出现新的自由之境,融会而贯通。
  将书法创作和相关的艺术创作与这个摇曳多姿的时代相呼应,让书法成为这个时代的审美需要,将上古书法真正的古意与这个时代相融相生,让书法艺术的语言成为和生活的相关,唤起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让书法走向生活,走向人们的日用。
  今月曾经照古人,要有与天地同进退、共千秋的心,写出与古贤相辉映、与时代相辉映的自由的天空,中国书法的美才能永恒。

                                                                                     2016年谷雨

 

  作品欣赏:

陆一飞 《不敢回头问云山》 35cm×35cm

陆一飞 《海风起也不知边》 36cm×140cm

陆一飞 《书_经窗禅韵_》 2016年 33cm×36cm

陆一飞 《书空一法师作句》 69cm×55cm

陆一飞 《书虚云老和尚_牧牛颂十一首_》 2015年

责任编辑:本站编辑
  • 推荐关键字:陆一飞
  • 收藏此页 | 大 中 小 | 打印 | 关闭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中国收藏网的立场,也不代表中国收藏网的价值判断。
相关新闻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已有0条评论)
昵称: 匿名发表:
内容: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服务条款 |  法律声明 |  隐私声明 |  诚聘英才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 版权所有 中国收藏网 ©2002-2010 浙B2-20080195 E-mail:web@socang.com 客服热线:0571-87068182 客服QQ:328271981 业务合作:0571-87020040/28057171/872427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