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西汉的“金兽”,窑藏出土,1982年江苏盱眙马湖店村农民万以全挖水渠时挖到。金兽重达9100克,含金量达99%,通高10.2厘米,身长16厘米,身宽17.8厘米,空腹、厚壁,浇铸成形,是目前全国考古发现的金器中最重的一件金器。
中国历史,大约三分之二的时期是统一的,三分之一是分裂的。在分裂的时代,刀光剑影的政治势力的战争演出,“月黑杀人夜,风高放火天”的民间散勇的掠夺活动,让当世人动魄惊心。其中,疯狂的盗墓场面,则是屡屡重合的历史场景。可惜,这样常见的重大历史课题,很少得到史家的认真著述。
由于近年来盗墓活动愈演愈烈,越来越具有普遍性、群众性和高科技性的特点,引起了一些写作高手的兴趣,出现了《盗墓笔记》、《鬼吹灯》一类的通俗盗墓文学作品,在文化商品市场上热销,而学术性或专业普及性的读物则很少。个人孤陋寡闻,只听说有殷啸虎、姚子民的《盗墓史》和王子今教授的《中国盗墓史》两种作品。真是惭愧,都未曾读过。
之后,有倪方六的《盗墓史记》出版,该书首先在网上引起了轰动,出版后一直热销不衰。继《盗墓史记》之后,倪方六君又有《中国人盗墓史》新著一种,行将付梓。承他不弃,约我说点什么。本人不敏,试作数语,略抒浅见。
我翻看了一下,《中国人盗墓史》似乎是“中国盗墓者列传”,或者说是另类的“人物传”,这在过去还没有人这样写过,新鲜。与《盗墓史》、《中国盗墓史》和作者自己早前的《盗墓史记》相比,《中国人盗墓史》写作角度、叙事方式均有明显的不同,突破了一般盗墓史的写法。
全书分为帝、王、臣、儒、兵、匪、僧、宦、民等九大部分,以“人”事为主,胪列重大盗墓者22人,各个朝代、各个阶层、各种动机的代表性盗墓现象,都说到了,差不多是一网打尽,一书写遍。
《中国人盗墓史》采取讲故事的方式,逐一展开,相当有趣。书中所讲不少都是“奇闻”、“秘事”,但所引用的资料丰富翔实,不少都是来源于正规史书、古人笔记,还借用了现代考古报告,文风朴实生动,绝不枯燥。可能因为作者首先是记者的关系,“新闻语言”与“学术语言”嫁接到了一根藤上,这样可能有助于一般读者阅读。
图:金兽、金饼、马蹄金、麟趾金、郢爰,这些全是1982年江苏盱眙马湖店村农民万以全挖水渠时挖到。在当时金兽(见上图)在上面,下面盖着一个精美奇特的铜壶,壶内装满了金器,其中9块半金饼重达2864克,15块马蹄金、麟趾金重达4845克,11块金版“郢爰”重达3260克。这些窑藏出土黄金总重量超过20千克(40斤)。1982年江苏盱眙窖藏出土全部金器金币,南京博物院公开展出。
归纳起来, 发墓者多为帝王贵胄、政治势力的代表人物、农民起义领袖(无一例外都是皇权定义者),一般士子、平民仅有3人,足可见古代官盗势力的强大。其盗发对象,几乎全是帝王陵寝、王公大墓,其中最让盗墓者眼红的是秦陵、茂陵和乾陵三处,不同朝代都有盗墓者觊觎。
古代盗墓是最不合乎礼法的。《左传·僖公二十四年》(前636年)说,“窃人之财,犹谓之盗。”《左传·文公十八年》(前609年)说,“窃贿为盗。”《荀子·修身》说,“窃货为盗。”《周礼·秋官·司刑》定,“司刑掌五刑之法,以丽万民之罪。墨罪五百,劓罪五百,宫罪五百,刖罪五百,杀罪五百。”《掌戮》说,“刑盗于市。”凡杀人的,行刑后在市中陈尸三日,盗取他人财物罪大恶极的,在市上执行死刑,也同样处理。
儒家讲“十恶”:谋反、谋大逆、谋叛、大不敬、恶逆、不孝、不睦、内乱、不道、不义,开始于齐,盛行于隋,唐因之。佛家、道家所讲“十恶”完全相同,为:杀生、偷盗、邪淫、妄语、两舌、恶口、绮语、悭贪、嗔恚、邪见。古人强调这“十恶”不赦。盗墓之恶不知高过上述多少倍。
既如此,为何还有那么多人甘冒比十恶更大的罪恶,去发冢盗墓?从下面一串数据中,就知道答案了。
我们知道,西汉时,国库多储备黄金。据彭信威《中国货币史》一书统计,单《汉书》所载,黄金重达90万斤,约合今天276335公斤。到王莽时,还有70万斤。彭在书中还罗列诸帝赐金的数字:高祖42550斤,惠帝68斤,高后110009斤,文帝12000斤,景帝1102斤,武帝806940斤,昭帝2420斤,宣帝680斤,元帝540斤,成帝3660斤,哀帝680斤,平帝200斤,合计为899530斤。当时,罗马帝国有黄金179000公斤。
从西汉到东汉,这些黄金都到哪里去了?
有学者推测,佛教传入中土,黄金部分被用到造佛像上面去了。但现在我们怀疑,不少都让帝王随葬到地下了,说不准今后还会有部分出土。如此丰厚的宝物埋在陵墓里,不被盗墓者盯上,大概就是怪事了。
图:楚国金币郢爰图:楚国金币郢爰
图:楚国金币郢爰,已实际使用过
图:楚国金币郢爰,已实际使用过
这个推测,可以从考古和文献中找到证据。《晋书·索綝传》(卷六十)记——“汉天子即位一年而为陵,天下贡赋三分之,一供宗庙,一供宾客,一充山陵。”三分之一国家财政,都让帝王随葬到地下了,惊人!
历代都有帝王倡导“薄葬”,如汉文帝刘恒,《史记·文帝本纪》载:“上常衣綈衣……以示敦朴,为天下先。治霸陵皆以瓦器,不得以金银铜锡为饰。”但后来的盗墓事件证明,汉文帝所谓的“薄葬”,是假的。《资治通鉴·晋纪》(卷八十九)记,愍帝司马邺(270——317年)建兴5年(315年),“六月,盗发汉霸、杜二陵及薄太后陵,得金帛甚多,朝廷以用度不足,诏收其馀以实内府。”
当然,盗墓者盗墓的动机多种多样,贪财仅是其中之一。如伍子胥、武则天那般行报仇雪恨、政治打击的,也不鲜见。至于,如广川王刘去、始兴王陈叔陵之流的变态盗墓、兴趣盗墓,古往今来,都可以找到很多例子。
盗墓是一个世界性的现象,我曾问去过埃及,同行介绍,那里的盗墓活动同样很猖獗。考古工作者普遍认为,现在尚没有遭受盗发的古墓,包括帝陵,都是“万劫余生”,90% 的墓下葬后在100年内,会被盗发。河南省洛阳市北邙山一带,在古人眼里为上等风水宝地,是古代著名墓葬区,但在那里过去同样看到了令人痛心的频发的盗墓现象。《中国人盗墓史》出版的意思,不在于好看、猎奇,而在对自古有之,仍在继续的盗墓现象的揭露、曝光。
倪方六君是一位资深记者,同时又在研究历史和考古。数年前,他曾为我们抢救、恢复南京大行宫“台城”遗址而努力奔走、报道。今天为他新著作文,投桃报李,算是我的微小之力了。
编后语:上文为南京博物院老院长、九旬高龄的梁白泉先生为倪方六著《中国人盗墓史》所作的序,比原稿稍有改动。梁先生在序中所提出的问题和推断很有人价值,故在头条号发表出来,与网友分享。
对于梁先生认为两汉大量黄金可能被埋到地下,随葬帝王的观点,早些年在学术界也有人提出,但争议不止。因为,两汉的帝王陵大多被盗,那些黄金早重新流到地上,那么这些黄金哪去了?
图:东汉鎏金镶嵌兽形铜盒
图:唐代金器
图:宋代錾花舍利金棺图:宋代錾花舍利金棺
图:元代金饰图:元代金饰
图:明代金元宝图:明代金元宝
图:清代金器图:清代金器
对于中国早期大量黄金失踪之谜,学术界的观点很多,除梁先生在序文中所说随葬帝王外,还有:一、乱世之秋贵族把黄金大量窖藏起来,后来就失传了;二、丝绸之路开辟出来之后,中国用黄金购买西域珍宝,大量的黄金外流;三、佛教传入中国之后,泥金写经、造像涂金,把大量黄金消耗掉了。
还有一种观点,也曾引起学术界注意,就是秦汉时中国根本就没有那么多黄金,哪些所谓“金”实际上黄铜;另外有人认为,古代计量单位有重大误差,造成汉代“遍地是黄金”的假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