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一 藕香榭吃螃蟹
马年岁末笔者淘得晚清杨柳青《红楼梦》题材年画《藕香榭吃螃蟹》(图一)。此画取材于小说《红楼梦》第三十八回贾府饮宴的场景。史湘云做东,贾母、王夫人、王熙凤、宝玉、黛玉、宝钗以及众姐妹丫鬟齐聚藕香榭观赏桂花,饮酒吃蟹,咏菊赋诗。尺寸为贡尖(102cm×61cm),可以说是年画中的巨制。清末由于外敌入侵以及石印等新兴印刷术的兴起,杨柳青年画作坊和画店相继倒闭。因此,杨柳青年画诸如《红楼梦》题材的这种大制作,光绪后基本绝迹。
谈到文物收藏,确实有一种可遇而不可求的感觉,你一门劲头去淘,经常铩羽而归,有时无心插柳,却歪打正着。冥冥之中似乎注定你与它有缘,当然,多多读书,储备知识,做足功课,勤于实践,这是前题。否则,再好的东西放在你面前,你也两眼一抹黑,抑或以假当真,徒添烦恼!
由于作为民间艺术的年画,总被正统艺术界边缘化,年画艺术的文献资料难觅踪影;加上年画这种艺术形式完全不同于其他民间美术作品,新年伊始,旧的年画必须被覆盖或替换,总把新桃换旧符。王树村在《中国年画史述要》中谈到:“因为民间风俗,每逢新年要张贴新画,旧年画要被新年画覆盖或撕去,不肯轻轻揭下保存,故古代旧版或绘制的珍品传世不多。”所以除了极少“点套”粉本,年画实物鲜有留存。‘
图二 绣补图
杨柳青年画的绘画性,几乎是高出大多数年画产地的独门绝技,其画意十足的观感,犹如画家亲笔手绘,使初次见到者完全颠覆了对年画的认识。精品无论是线条、设色、笔墨、韵味都十分考究。杨柳青出生的画家高桐轩,曾被招入皇宫为慈禧画像,他就是具备院派风格与水平的民间艺人,其所做《绣补图》可见一斑(图二)。这种地缘汲取营养的先天优势是其它年画产地所望尘莫及的,在杨柳青早期的作品中就已显现院体人物画的影响。如,乾隆年间齐健隆印制的《抚婴图》、《金玉满堂》及嘉道年间的绘本《戏婴图》(图三)等。为杨柳青注入绘画性的还有知名的文人画家,其中的上海画家钱慧安涉足最深。钱氏久居文人集聚地沪、浙一带,他笔下的人物清癯秀雅,勾线辗转顿挫,个人风格鲜明,占据清晚期画坛一席之地。钱慧安曾为杨柳青留下了逾百种画稿。他的加入把杨柳青年画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一些名画家的参与,强化了传统中国画的特征,杨柳青年画因其与文人艺术之渊源,它的艺术价值也高出普通年画,其独特的艺术特征,是年画中之瑰宝。
图三 戏婴图
《红楼梦》成书于乾隆四十九年(时名《石头记》),一面世即为社会各界所热捧,当时有诗云:“闲谈不说红楼梦,读尽诗书也枉然”。时逢杨柳青年画最兴盛的时期。在各年画产地中,杨柳青年画不仅是最早引进《红楼梦》题材的,也最多、最精彩。乾隆至道光年间,即出现《潇湘清韵》、《潇湘馆林黛玉抚琴》(图四)、《庆寿辰宁府排家宴》等佳作。相对国内其他年画产地而言,杨柳青所产的《红楼梦》题材年画的题材、类别也丰富。
王树村在《中国民间美术史》中提到“嘉道年间戏曲演出与历史小说盛行,各地年画作坊仍不断取材绘刻……特别是新刊版的《红楼梦》题材杨柳青年画,曾流入北京各王府中贴挂雅赏,受到后宫贵人之喜爱。嘉庆二十四年(1819)苏州人张子秋完成的《续都门竹枝词》一百首中,有‘红楼梦已续全完,条幅执级画蔓延,试看热车窗子上,湘云犹是醉憨眠’。条幅、团扇的《红楼梦》年画和‘热车’上的玻璃画‘史湘云醉眠苟药茵’无从得见,但可知这类题材的绘画,文人画家既不愿意作也不会画,惟民间艺人乐为之。”王树村提出《红楼梦》题材年画的增多,推进了年画艺术之发展,同时也提出文学艺术的发展对年画的推进作用。
图四 潇湘馆林黛玉抚琴
《红楼梦》题材的杨柳青年画之所以精彩。首先,是画师的二次创作,赋予画面新的生机与灵性。其次,杨柳青年画受古代宫廷画的影响,善于描绘亭台楼阁、宫室殿宇。年画画风严谨细腻,结构透视准确,一些宏构大制画面有条不紊,结构井然有序,图中建筑精美,让观者如临其境。并且运用其擅长的精确细腻的画法描绘《红楼梦》小说中的府邸。那种富丽堂皇,院落几进几出,建筑繁复精细,使得画面引人入胜。《红楼梦》题材的宏大场面使年画具有了一定的表现空间和艺术深度。
年画由于其年年替换的短暂性,清代的特别是《红楼梦》题材的杨柳青年画现在能够看到的实物更是少之又少。笔者竭泽而渔的查阅了至今出版的所有年画画册,包括海外,散落在各收藏机构的,存世流传下来的《红楼梦》题材年画与当时印制的相比可谓凤毛麟角:
王树村著《中国年画史》中提到“现国内外收藏的以《红楼梦》故事为题材的绘刻品,共有70余种不同的画样,多为杨柳青佳作;”他的《民间珍品图说红楼梦》(东大图书公司,1996年1月)整理出各地《红楼梦》年画仅44幅,年画只有《大观园元春省亲》、《潇湘清韵》等17幅;《高桐轩》一书中又搜集了含有高桐轩绘制的清代杨柳青《红楼梦》年画数幅;在《杨柳青年画资料集》一书中,汇集了清代康熙至光绪年间贡尖、立屏共87幅。整幅贡尖的,绘本1幅,贡尖套色版印笔绘的16幅,三裁套色版印笔绘的20幅,双幅,三裁纸印的1幅,八屏条,共整纸四张,末被《民间珍品图说红楼梦》收录年画条屏17幅。”
1955年出版的《红楼梦版画集》中,阿英(钱杏邨)编入程伟元、王希廉、姚梅伯等刊本、评本《红楼梦》的插图,以及一些《红楼梦》压花笔、年画等。1963年编辑的《杨柳青红楼梦年画集》(天津美术出版社)整理出的年画27幅,许多收录作品经历十年浩劫已不复见,刨去同《民间珍品图说红楼梦》重复的,仅有9幅。
洪振快在其编的《红楼梦古画录》中收录了和《红楼梦》相关的版刻插图、画家绘本以及民间绘画,其中《红楼梦》年画22幅。
国外亦有前苏联专家鲍·李福清先生、阿列科谢耶夫院士收藏杨柳青《红楼梦》年画。李福清在上世纪80年代,曾对前苏联境内的博物馆收藏的清代《红楼梦》题材的年画做过专门研究。如,其在《红楼梦年画在苏联》中整理出杨柳青《红楼梦》年画数幅,如《省亲游园》、《红楼梦藕香榭》、《三宣牙牌令之一》。俄罗斯收藏中国年画最丰,但《红楼梦》题材年画也屈指可数。
2009年出版的《中国木版年画集成—俄罗斯卷》(中华书局)收录的年画实物11幅,刨去与上述重复的,仅6幅。
图五 藕香榭吃螃蟹
李福清在1990年编著的《苏联中国民间木版年画珍品集》中,收录了中国民间木版年画珍品206幅,其中有《藕香榭吃螃蟹》(图五),收藏地为前苏联地理学会,原收藏者前苏联科学院院长科马罗夫是在1896年到1897年来中国购藏的,1897年是光绪23年,这幅作品最晚产自光绪23年。李福清在书的序言中谓:“本画册的编辑工作很不寻常。鉴于目前还没有一部中国年画总目,为了确定一些中国的无存珍本,前面提到过的中国年画研究专家王树村教授……中国人民美术出版社总编辑、画家刘玉山也参加了编选工作。”按此说,这幅作品国内无存,仅仅在国外收藏一幅。(为此,笔者专程到天津杨柳青考察了一番,拜访了多位杨柳青年画方面的行家,据说王树村收藏一幅,但一直秘不示人,身后捐给了中国美术馆,看来王老苏联之行是有所保留的;天津博物馆亦藏有一幅。确切统计,加上笔者新淘的这幅,目前存世的仅4幅。)
尽管杨柳青年画艺术价值高于其他年画,但仍然不为文人士大夫所重视。其实不光中国,晚清有意识收集中国年画的俄罗斯也是如此,科马罗夫曾在致一位收藏者的信中写道:“在满洲搜集中国年画时,不曾想到它们的科学价值,只是注意到它们的风格价值。我在1898年展出自己的全部藏品时,汉学家们态度之冷淡更使人以为这些藏品毫无价值。”据李福清的记载,前苏联的收藏也在这一百多年中,保护不力,损毁了不少。因此,木版年画尽管有版画的批量属性,但完整的保存流传的均以个位数记,许多都是孤品。清代年画仅在少数博物馆有收藏,这种晚清时期的《红楼梦》题材的贡尖精品,其稀有程度就不言而喻了。这幅套色版印笔绘的《藕香榭吃螃蟹》,不仅是清代杨柳青《红楼梦》年画经典之作,而且是非常稀少的珍品。具有成熟的高峰期的诸多特点。
图六 牡丹亭艳曲警芳心
杨柳青年画具有独特的表现手法,构图严谨注重装饰性和形式美,画面对称、均衡、虚实相间。早期作品,突出人物,简化背景,结构紧凑,风格古朴。后期作品人物增多,布局更加得心应手,背景也随之繁杂,为烘托主题人物,常常采用重叠合并列等构图形式,使画面丰富多变且和谐统一。《藕香榭吃螃蟹》在红楼梦年画中人物之多也是罕见的,人物横贯整幅画面,多达25人,仅次于《大观园》(33人)。全画运用其擅长的精确细腻的画法,绘制了《红楼梦》小说中的府邸,场面人物众多,服饰华丽,画面引人入胜。构图上最能体现出“宾、主、聚、散”的构图方法。全图以贾母为中心,巧妙利用水榭的栏杆、立柱、远处亭阁的有序性,借池塘水面的空间,错落有致地将其余24人置于环环相扣的三个水榭之中,人物清晰,形态各异,均衡中又富于变化,场景谐调,画中建筑富丽堂皇。布局设为两大层面,由曲廊相连,井然有序,大体对称的构图,即无生硬板滞感也无丝毫紊乱之感。
杨柳青《红楼梦》年画的精品会刻意增添花鸟形象图案,以渲染祥瑞的气氛,追求象征寓意。《藕香榭吃螃蟹》图中在藕香榭驻立的池水中缀以荷花、白鹅、鸳鸯这些象征吉祥的动植物。以《藕香榭吃螃蟹》为典型,继之者钱慧安进一步发挥,如《牡丹亭艳曲警芳心》(图六)、《喜出望外平儿理妆》、《椿龄画蔷痴及局外》、《庆寿辰宁府排家宴》等,均在《红楼梦》故事的左侧配以花鸟画案,并饰以吉祥图纹的花边外框。亦有配以博古花果,用石榴、仙桃、佛手柑,喻“福寿多子”的图案饰作花边外框。
喜出望外平儿理妆
杨柳青年画的后期着色是至关重要的一环。为了能够保证年画精品的颜色鲜艳持久,都采用特制的研磨得极细的胶混矿物颜料,色彩由刷工“点套”。精品杨柳青《红楼梦》年画更是严格遵循“点套”口诀和方法,以突出年画特有的艺术魅力。《藕香榭吃螃蟹》由于幅面大,人物众多,背景复杂,色彩丰富,如教课书般的体现了杨柳青年画的用色原则。如王树村整理出的色彩相关口诀:“软靠硬,色不楞;要想精,带点青;女红、妇黄、寡青、老褐;红靠黄,亮晃晃;文相软,武相硬”等用色准则,在画中处处得到贯彻。诸如将湖光天色的背景渲染成浅蓝,保证了画面全景色调的和谐明丽;图中的水榭中引人注目的明黄柱子;仔细观察人物衣饰花纹的细微处色彩搭配亦无一例外的遵从上述标准。《藕香榭吃螃蟹》属于文相,图中软色应用十分到位;全身明黄的贾母,更是以黄衣显尊贵的代表,凸显富贵。还有“分青绿,人品细;要想俏,带点孝。红忌紫,紫怕黄,黄喜绿,绿爱红”等等不一而足。
杨柳青年画的勾描技巧,吸取了中国历代画家创造的“十八描”手法,表现不同人物、物体的质感、量感、运动感和三度空间,线条简练,钢劲有力。表现技法上,突出细节与人物的传神。同时还汲取中国工笔重彩人物画长处,使线条多变,细腻生动。其中脸部勾填是至关重要的一环,杨柳青年画的笔绘阶段有“细活”与“粗活”之分,“细活”尤其是大制作的精细年画,脸部的出彩,需要繁复的二十多道工序。《藕香榭吃螃蟹》的人物都是沿用塑造美女的传统手法,如瓜子型脸,下颚收窄,清淡柳叶眉,吊梢黑亮凤眼,鼻直秀挺悬胆,红润樱桃小口,额宽圆满。一如“柳叶眉,杏核眼,悬胆鼻子,樱桃小口一点点。”真是千娇百媚,万种风流。中唐诗人张祜的《集灵台二首》其二谓:“虢国夫人承主恩,平明骑马入宫门。却嫌脂粉污颜色,淡扫蛾眉朝至尊”的著名诗句。
欧阳修的减字木兰花有:“樱唇玉齿天上仙,音心下事”。以小巧圆润的樱桃红唇赞美女性。眼部拉长形成凤眼,经吊梢拉细眼角微微上翘,炯炯有神的黑眼珠嵌在白睛中,不仅顾盼生、灵动有神,而且流露出温婉与妩媚。在表现贾母时,凸显画贵妇像的“目正神水墨丹青”。
图七 三玉拢翠
《藕香榭吃螃蟹》与其它经典之作一样,就是人物的服饰。活动于嘉道时期的文人画家改琦,以仕女画见长,其代表作《红楼梦图咏》被后人称为“最出色的绘本”。但人物全部身着当时文人士大夫认为美的明代服装,仕女着清代服饰是画家所忌讳的。
杨柳青年画作为民间美术,是最接地气最贴近现实的艺术,早期作品由于模仿与借鉴的缘故,会受到文人画的影响与束缚,这一过渡期是必不可少的,一但成熟必然回归自我。在对《红楼梦》年画人物的服饰变化,造型特征方面,王树村提到初期年画人物的造型仍延续传统“仕女”形象,到后期则慢慢带有时代特征,符合小说描述。齐健隆画店刻于清嘉道年间的《三玉拢翠》(图七),人物衣着还是明代服装的特征。另一幅《红楼梦怡红院》(图八),人物的刻画已隐露出清代式样的端倪。《藕香榭吃螃蟹》已超越过渡期,人物无论是服饰还是发型,己完全是无拘无束的自我了。画面中的人物的满清旗人装束,完全是当时大家闺秀的形象写照。年画忠实于原著的描绘是回归本源成熟的典型。
图八 红楼梦怡红院
再从年画制作上看,杨柳青的创作程序分创稿、分版、刻版、套印、彩绘等。前期都是依据画稿刻版套印与其他木版年画大致相同。而杨柳青年画的后期制作,却是花费较多的手工彩绘,雕版木刻是体现刀作用于木板韵味,而笔绘则是笔与墨的歌舞,二者相交相融,使两种艺术相得益彰。加工多而细致的叫“画宫尖”、“画三才”。六月以前的产品叫“春版”,七、八月以后的产品叫“秋版”。这两种“版”与制作的季节密切相关。春季可以精工细制,“春版”即“细活”; “秋版” 的画多是“粗活”。春版价钱贵,主要是富裕人家买;秋版便宜,专供寻常百姓家。“细活”、“粗活”主要体现在人工彩绘填色染色上,粗活色彩类似写意,细活类似工笔,运笔匀称中和,给人以柔丽、舒雅、清新与和谐美的享受。《藕香榭吃螃蟹》从其尺寸、众多人物与亭台楼阁精细描绘程度来看,无疑是“春版”、“细活”、“画宫尖”的代表。
《藕香榭吃螃蟹》、《大观园》、《史太君两宴大观园》、《薛衡芜讽和螃蟹咏》、《红楼梦庆赏中秋节》、《庆寿辰厅府排家宴》等,都是晚清杨柳青《红楼梦》年画不可多得的珍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