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度最具投资价值艺术家·姚治华
http://www.socang.com   2015-11-03 11:40   来源:中国收藏网

 

 

 

  (文/林秋璇)水千条,山万座,谁的步履一一走过?艰一程,难一程,敢以画笔壮写磊落人生!当岁月的轮廓日渐清晰,姚治华的身影离我们越来越近!

  一、人民的教育家

  如果说,孔子是教育起跑线上首位健将,那么姚治华可算是最为出色的接力手!

  文艺之兴,于今为盛。今日文化的繁荣,离不开李可染、叶浅予、蒋兆和这些熟悉的名字。姚治华就是踏着他们的脚步,奋战在中国教育第一线的核心人物!他和前辈艺术家一样享有盛名,却不坐贪盛名。他始终以实干的作风,表率性地活跃在美术界的中心舞台上。自姚治华执教中央美院,美术事业如日中天。他先后主持出版了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山水画技法》、《花鸟画技法》、《人物画技法》、《人物画速写》等九部教材。

  从中央美院离休后,姚治华点燃了书画函授大学的第一把燎原之火。在姚治华的亲自带领下,启功、何海霞、田世光等100余名专家教授纷纷助阵,组成1200多人的办学骨干队伍,以及2000多人的师资队伍。此外,在梁树年、白雪石、阿老、欧阳中石、刘炳森等老师的亲自主持下,根据不同专业、不同基础的学员特点,编写出版了与之相适应的教材、辅导刊物200多种,录制了与教材配套的教学录像带150多部,编辑出版了指导办学的《书画函授报》268期。据统计,中国书画函授大学以每年5000人入学率的速度形成燎原之势,分校开到海外,使中国画成了世界共享的全球艺术。

  姚治华十年磨一剑,在有限的时间里,改变了无数人的命运,乃至于中国书画事业的轨迹,为中国画的教育普及工作开启了一扇大门!一批地方画界领军人物都是直接受益者,并培育无数青年成为社会的绘画骨干。

  孔子用了半生精力,培养了72贤人,姚治华用了10年时间,创造性地培养了一代人,声势浩荡于海外,薪火盛传于九州!这些人当中,有的成了中央骨干,有的成了文化领袖,有的成了商界名流,有的成了学术精英。桃李灿烂,文艺复苏!这段传奇到今天,提起来依然让人感到振奋。这场新中国的文艺复兴,是建国以来第一个文化的春天!

  面对成就,姚老讲了一番话。他说:“我自己虽然80多岁了,但是我觉得很多做的不够。实践艺术60多年,我最核心的两个字:感恩!现在生活好了,许多画家开始忘本,这个是社会不和谐的因素。社会要不断往前走,而且要发展得很好,每个人不能忘掉感恩这个词。我感恩老师,因为搞艺术,我们这批人,得益于我们那个时候上学的老师。中央美院那个时候,每个系都有最有名的大师,真是大师,从旧社会过来的,画国画的有李可染、叶浅予、蒋兆和、李苦禅等知名教授。建国以来,他们积累了很多经验,他们不光从理论上,而且从真正生活艺术实践中得来的。李可染一句话‘可贵者胆,所要者魂’,讲了技法和意境,技法和意境都不可少。他再三提出艺术要讲基本功,不但讲内功,还讲外功,这是中国艺术的核心内容,这两个基本功一定要打好!”恩师的话,不需鞭策,他铭记在心。为了搞好创作,即使年届高龄,也要不辞万里到黄山写生。

 
 

  在中南海、天安门城楼、毛主席纪念堂、人民大会堂、中国美术馆里经常可以见到他的作品。他有三十幅作品被选送十四个国家,多幅作品被世界各地著名博物馆收藏。所以常被人戏称为“给国家画画的专业户!”可是,这样一位德高望重的艺术家,却一直做着低调的公众人物。和姚老接触过的人都知道,这位改变过中国文化轨迹的元勋,是没有一点架子的!

  2002年,姚老时任中国书画函授大学校长,中国书画函授大学研究生黄天任在浙江诸暨办了一所分校。姚老不辞劳苦亲自前往揭牌,还上了一礼拜的课。临走黄先生跟姚老商量报酬的事,姚老说:“你不要考虑我的,刘教授生活差一点,你照顾照顾他,我的你一分不要管!”这么多年过去,回想起这件事,黄先生还是感慨万分!他说:“这样的人现在找不到了!来一趟的话,要接送、要车船费,至少五千到一万,现在价格不高,当时是很高的,但是姚老师上了一礼拜的课,分文不收,自己付往来开销,说明对我们函大分校、对美术事业的无私支持!他的精神一直鞭策着我们,激励着我们!”

  正因为他无私的风范,影响了一批人,带动了一批人,培养了一批人!刘大为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系研究生班,担任中国美协主席后,一听说姚老办展,立马拿出10800元。10000块钱请大家吃饭,800块钱买了花篮。最后说:“我一定来,但是万一来不了,请转达我对恩师的孝心!”

  2010年,姚治华画展在北京劳动人民文化宫太庙举办。中央有关部委领导和老干部、老将军、老外交官、老艺术家纷纷到场致贺,部分高校师生千余人出席了开幕式,盛况空前!从24岁考入中央美院到现在“退而不休”地贡献余热。他没有为自己讲过一句动听的话,却有无数的人用掌声为他喝彩!我们不知道,数十年来支撑姚先生尽心为国、无私奉献的信念是什么?可是,作为榜样,他让我们感受到了责任的分量!

  至今,很多人回忆起和姚老的往事,常常热泪盈眶!《中国改革报》的王志是我国著名的记者。有一次他采访姚老师,冬天很冷,积雪能没过脚掌。出来的时候,快拐弯了,听到后面大约四五十米的位置,姚老师在喊他。回头一看,道路上一边是水,一边是雪。姚老师一路小跑拿着手套,追着说:“天冷,拿着手套!”。顿时一股暖流从脚底涌到心头!王志说:“姚老师这么大年纪,我们每次想到这个事情,心里特别温暖、特别感激!”

  姚老的形象无论什么时候都这么鲜活。在风口浪尖,他立定精神,直面风雨;于平常生活中,他用他的真情来娓叙人生。他能把爱融到画里,融到生活的每个细节中。学问、人格都那么丰满,感人!他用无数的言语教会了学生怎样作画,却不用一个字眼教会了大家怎样做人!如果说我们把姚治华称为“人民的教育家”,我觉得,那不是姚治华个人的荣誉,而是我们整个民族的骄傲!

  二、人民的艺术家

  为江山写照,用笔墨传情。姚老一生立马千山,凭风看海。用脚步丈量出祖国的辽阔,用激情装点了万里河山。如果动人悱恻的是诗,那么感人情怀的是笔!无数次登奇涉险,无数次枕江而眠,在实践中他懂得了比天地更开阔的是诗情,比风景更辽阔的是画意!姚治华驾驭着诗情画意驰骋在艺术的沃土上,扬帆在艺术的海洋里!我们初见黄河浊浪排空,似乎已听到惊涛拍岸;我们举目黄山奇险,彷佛有云雾染衣;我们放眼无边草原,好似秋风徘徊耳际!艺术之感人,能使人心慕而神游,意畅而情飞!壮天地之辽阔,只需数笔,骋古今之豪情,无非点墨。姚治华把天地万物,古今豪情际会于笔端,忽驰忽骋,时兴时叹。黑、白、灰,交织出大自然的浅唱低吟。点、线、面,谱写出新时代的万象河山!为什么我们难忘滚滚黄河、滔滔长江;为什么我们执着黄山奇险、飞瀑悬泉;为什么我们眷恋浩浩草原,款款秋风?借姚老一双慧眼,我们看不够或晴或雨的“红装素裹”,读不够亦宁亦静的诗意河山!

  姚老的画,如果非要用文字来概括的话,只能说是“炉火纯青”!

  他的画,画中有情!

  黄山、黄河、长江、长城、草原、湖泊,都是中华民族文明缘起的第一声号角!她们养育了先民,繁衍着文化,牵系着文明的脉搏。姚治华就是带着民族的情感来写意山河的壮美。如果说,笔墨间少了这种情怀,便失落了一种情绪。姚治华靠着一腔热血,打出了动人的五线谱。指尖轻触,脉脉流出的是画家对山水、对民族、对时代的讴歌!

  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情溢于海。如果没有了“情”,画面便沦落成一张冰冷的面孔。为什么没有人能从姚治华的画里挑出毛病?因为他用情作画,笔之所到,情丝凝结。他不仅画出了唯美千山,还画出了胸中气魄、民族情结。一张有情结的画,拿出来就能征服整个民族!

  他的画,画中有意!

  画有四品,曰神、能、妙、逸。一般的美术作品,我们只看看,但是姚治华的作品,有一种让人看了还想再看的冲动,大有超神入逸之概,或谓之为“经典”!不仅经典,还各成体系!黄河系列、黄山系列、草原系列、泼墨泼彩系列。各个系列都是民族文化丰富的表情!也都是各家竟相描摹的范本!一个艺术家,能为世界艺术提供这么多成功的蓝本,这是举世罕见的!这些画中,流露着姚治华过人的聪明!他的取舍功夫超越了历代画家!他不呆板地重述山河的棱角,而是别出心裁地安排画面!虚与实相得益彰,黑与白两相呼应,刚与柔彼此兼顾,大与小合理穿插,宏观处大气磅礴,细节处无懈可击。让人有可叹之雄,可羡之美,可寄之情,可游之怀……笔墨所到,意境迭出,比古人“可观、可游、可居”多了几分“可羡、可叹、可恋”的意趣。

 
 

  他的画,画中有境!

  诗品中,难描是境,画品中,难摹是境。许多画家难以突破颈瓶而困顿于斯。姚治华却在这方面超迈得很!

  他写松,耿耿傲骨,经霜凌云;他写云,流岚萦带,风起云廻;他写水,飞流曲泻,灵动多姿;他写山,气势嶙峋,气象万端,甚至于能从落晖中判断出时间和太阳的角度。这种用文学手法入画的写意之作,时人无出其右者!再配上题跋,雄气徘徊之余又有文心点缀,像一篇视觉散文,有无限的可读空间,大有使人发出:“大师不能复制”之慨!

 
 

  他的画,画中有源!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姚治华的作品长年受市场追捧,最为根本的是得益于生活的来源。执教半个世纪,已经记不清带领过多少人辗转写生。高山、草原、江河、丛林、沙漠……都有他脚步的余温;农民、牧民、藏民、平民是他笔下鲜活的同胞形象。他曾说过:“感恩群众、感恩人民、感恩自己的学生,你到生活里面去,生活丰富极了,我要是不下去,我就画不出彝族地区从奴隶到社会主义的形象,只有生活里面才能找到更好的形象!”他走遍了祖国的南疆北土,并周游全球30多个国家和地区。刘文西钦佩之余,为姚治华挥毫写下六个大字:“为人民而创作”!

  他的画,画中有格!

  姚治华能于风起云涌时拨云见日,能于时代大潮中立定精神。他在“传统”与“创新”,在“坚守”与“西化”中,没有随波逐流,而是有着自己的明智的文化立场。他舍弃了西方艺术的糟粕,发扬了中国绘画的精髓,打破了艺术的国界,树立了时代的丰碑。其做人风骨硬朗,其作画风格鲜明。如果说他不淡定从容,偏附时风,为名利所驱,就没有今天人们看到的“姚家样”。山到成名毕竟高,我们今天能拜读到“姚家样”这么高的格局,也要感恩于画家对人格的爱护!

 
 

  我们耳熟能详的《黄河颂》、《更喜岷山千里雪》、《漓江情》、《雨后青山铁铸成》、《欢乐的火把节》、《欢乐撒上人间》、《白衣战士的誓言》等作品都出自姚老笔下。

0
 

  《黄河颂》到现在还一直悬挂在人民大会堂的正门右侧,与傅抱石、关山月的《江山如此多娇》一样,赚尽了天下人的眼球!每次看到这幅巨作都有一种视觉和听觉上的双重快感!能把画画出听觉的,恐怕姚老是第一人!白居易在琵琶行里写出了大弦嘈嘈、小弦切切的音韵之美。是为古往今来用文字演绎音乐的天才诗人!而姚治华的《黄河颂》则用笔墨,洋洋洒洒地写出了九天阊阖动人心魄的轰鸣。这种艺术上的通感,只有天才才能驾驭。

  “声不过五,五声之变,不可胜听也;色不过五,五色之变,不可胜观也”。姚治华,用“笔”“墨”这两个元素摄受了我们的视觉、听觉和感觉,画出了黄河的雄美,也画出了民族的情结、时代的雄音!姚治华深情地说:“就像我在作品题词中写的,创作《黄河颂》就是为了激励现代人像黄河一样奋勇,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前仆后继、川流不息。”

 
 

  《芦荡飞鹤》中,近处芦苇随风取态,有“清风徐来”之意;远处则群山如黛,联袂参天。放眼望去,静影沉璧,晴江如练,有“水波不兴”之静;抬眼则群鹤翔天,各具姿态,似有鹤鸣九天、振翅参云之势,与整体环境动静互得;但是姚治华没有用平铺直叙的艺术语言来处理,而是用“倒影”的艺术手法来解决。真所谓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文心之外!天的清,水的净,山的幽,境的宁,景的奇,意的惬,气的朗,心的平都写得淋漓尽致,造化所钟得万物之妙,笔墨之神传鬼斧之功!姚治华用区区几个平尺,把造化神奇尽囊画中,真是太了不起了!

  《雨后青山铁铸成》画面中,作者一改前人牛毛、斧劈、铁线、米点等山石技法,而是娴熟皴擦,大胆运水,精巧用墨,辅以亮色,营造出雨后黄山空蒙雄奇,气朗乾坤的雄美。真是“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

  《巨龙雄魂 旭日东升》用一种热烈的颜色来表达一种热烈的情感。长城蜿蜒,巨龙如舞,旭日东升,士气如鼓。思想升华,已然超越了现实本体。比长城更博大壮阔,雄伟壮丽的是当下的民族气魄和时代精神,这一作品不失为时代的注脚!

 
 

  姚治华的作品,无论是自然题材还是社会题材,都在市场上一路走高,受到众多藏家的追捧!

  姚治华一生用画笔为人物传神、为江山写照,把艺术分享给全世界。他的画成了经典,他的名字也成了经典,是为书画界永不落幕的传奇!

  三、人民的慈善家

  一生未敢忘忧国,无论是在遍地狼烟的中国,还是四海升平的今天,姚治华的信念里,一直燃烧着一股与国攸关的赤诚烈火!他的“爱”,不仅流露在笔墨之间,也流露在生活里。

  姚治华义无反顾地支持三农事业、教育扶贫、希望小学。汶川、玉树等各种慈善活动中赠现金和书画作品高达数百万元。他敢说话、能办事,积极走在困难的最前面,从来不讲个人得失。他被中华慈善总会聘为“慈善大使”,被中国光彩事业促进会评为“中华名人支持三农功勋人物”。他曾组织22名艺术家联手创作了《和平颂》,在深圳首届文博会上竞拍出五千多万元的高价,创当时中国画拍卖最高纪录。

  中国关心下一代工委会执行主任王照华作工作汇报时重点提到了姚老。王照华说:“他可是位德艺双馨的老艺术教育家!”随后为姚老题了十个大字:“让晚霞托起明天的太阳!”。面对众多的荣誉,姚治华说:“过去的荣誉说明不了什么,只会加重自己对社会的责任感。”

  纵观姚治华的一生,始终和“人民”联系在一起!他默默奉献,忘我无私。教育界、艺术界、慈善界,界界添砖;少年时,中年时,老年时,时时加瓦!在历史的舞台中出将入相,担当风雨、奉献人生。他不曾追求人生的波澜壮阔,却让每一个注脚都写满了传奇的音符!

  姚治华有着诗人的浪漫,侠客的豪迈,武士的从容。他担当道义,振作人心,执着从艺,慷慨为国。低调地传道于三尺讲台之上,无私地解难于四海之间。无意闻达诸侯,却成了名满天下的大师之师;无意于左右风云,却改变着几代人的艺术人生!可怜沧海多变幻,剪取豪情续后生!感恩姚老对祖国的默默奉献,更鞭策后来者取标立影,用中国心续写中国梦!

责任编辑:本站编辑
  • 推荐关键字:姚治华
  • 收藏此页 | 大 中 小 | 打印 | 关闭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中国收藏网的立场,也不代表中国收藏网的价值判断。
相关新闻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已有0条评论)
昵称: 匿名发表:
内容: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服务条款 |  法律声明 |  隐私声明 |  诚聘英才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 版权所有 中国收藏网 ©2002-2010 浙B2-20080195 E-mail:web@socang.com 客服热线:0571-87068182 客服QQ:328271981 业务合作:0571-87020040/28057171/872427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