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创作不可受制于人
http://www.socang.com   2015-09-28 16:24   来源:大洋网-广州日报 记者林琳

  我不满足于自己只是个工匠,希望自己能有创作艺术品的能力。于是开始进行思考,怎么可以将作品的品位提高,怎么摆脱以往大家认为的模式。

  本期专家:广东省玉石雕刻大师尹志强

  我入玉雕这一行有点机缘巧合。1976年之前,我在东莞做了两年知青,回到广州后,被分配到织金工艺厂,但因为工厂离家太远,我申请到南方玉雕厂上班。就因为这样的原因,我从此和玉“缘定终身”。

  1985年,我考取了广州美术学院和市总工会合办的工艺美术大学后,开始半脱产学习,我感觉自己的机会来了,因为作为厂里第一个考上业余大学的工人,会被视为可造之材。因此当我再次申请后,获得学习雕刻的机会。

  30岁成为学徒,我深知机会难得,感觉到自己在学习上已经不能“走路”,而应该要“跑步”。为了可以追赶先起步的同行,我基本上将所有时间都花在学习上。

  学习半年后,厂里举办了一个玉雕比赛,所有员工都可以参加。我设计的是一件岫玉的大肚弥勒佛,肚子是一个可以转动的玉球,玉球表面有9个童子戏龙。刚开始, 我以为只是设计的比赛,把图稿交给厂里就可以了,没想到,比赛却要求设计者必须完成作品,得知这个消息的我真的头都大了,认为这么复杂的作品,自己绝对不 可能做得出来。

  但比赛规则就是这样,我最后也只能硬着头皮上。这件作品难度确实很高,加上自己从艺时间很短,一开始我束手无策。当时白天鹅酒店有一个工艺品商场,我经常前去观摩,看看其他艺术品种的作品,反复揣摩,尽量收集多点素材。

  经过一番努力,后来我终于将作品按照我原来的设计意图制作出来,而且效果还很不错。这件作品很快就被外商高价收购了。

  上世纪90年代中期,我在一间港资工厂担任设计总监。这间工厂本来经营象牙雕,后来转型经营玉雕,所以没有一个人懂玉雕。我一方面带工人学玉雕,另一方面又负责工厂的创作设计。

  慢慢的,我不满足于自己只是个工匠,希望自己能有创作艺术品的能力。于是开始进行思考,怎么可以将作品的品位提高,怎么摆脱以往大家认为的模式。

  经过一段时间的思考和琢磨,我感觉到自己对玉雕的理解进入了另一个境界,对千篇一律的传统题材已无法再忍受了,如果只满足于葫芦、蝙蝠这样的传统谐音题材, 吉祥有余、韵味不足,更谈不上有艺术创作的成分。所以我打定主意要走一条跟以前不同的路,要创作更贴近生活和时代的作品。

  不迎合市场的路并不好走,但是我相信自己已经拥有走这条路的基础,如果坚持走下去,总有一天可以走通。2000年,我开始转型,成立了一间工作室,基本上不接外面的订单,而是自己找原材料自己设计制作,尽量做精品,不求多但求精,绝不受制于人。

  10多年来,我凭自己的作品在社会上获得80多个奖项。这条路走得很艰难,但是很值得,我还会继续走下去。

责任编辑:本站编辑
  • 推荐关键字:艺术
  • 收藏此页 | 大 中 小 | 打印 | 关闭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中国收藏网的立场,也不代表中国收藏网的价值判断。
相关新闻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已有39037条评论)
昵称: 匿名发表:
内容: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服务条款 |  法律声明 |  隐私声明 |  诚聘英才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 版权所有 中国收藏网 ©2002-2010 浙B2-20080195 E-mail:web@socang.com 客服热线:0571-87068182 客服QQ:328271981 业务合作:0571-87020040/28057171/872427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