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题材创作不应仅仅做简单图解
http://www.socang.com   2015-09-15 16:55   来源:收藏周刊 记者梁志钦、韩帮文

刘济荣 满载而归

  ■广州美术学院教授 刘济荣

  《满载而归》是一幅40年前的作品,现在我找出来观赏,仍令我怦然心动。

  1975年,我带着广州美术学院两名工农兵学员江恩莲与林再园创作了这幅作品。这应该是一个命题作文,但记不清是什么机构在什么情况下委派的创作任务了。

  著名诗人郭小川有一名作《轻纱帐 甘蔗林》,里面写道:“看吧,当敌人挑衅时,甘蔗林将叫他们投降;那甜甜的秸秆啊,立刻变成税利的刀枪!看吧,当敌人侵犯时,甘蔗林将把他们埋葬;那密密 的长叶啊,立刻织成强大的罗网!”这幅《满载而归》写的就是抗战时代岭南人在甘蔗林里战胜敌人之后满载而归的场景。

  在这幅画面上,近景是老中青三个人伐船归来,船上装着打败敌人后的战利品,有机枪、子弹箱等。三人红光满面,带着那个时代人物画创作“红光亮”审美 追求的印迹。一个年幼的小伙子拿着敌人的头盔,将手指穿进破过的小孔,表情很逗,堪称画面的点睛之笔。另一条小船紧随其后,坐着几个妇女,都是喜气洋洋。 中景是如芦苇荡一样朝气蓬勃的甘蔗林,透着几分神秘与壮阔;远处是冒着浓烟的碉堡,昭示敌人已经完败。

  《满载而归》有典型环境、典型人物、典型情节和典型细节,应该说是实实在在地反映了那个时代岭南特有的抗战图景。

  现在,艺术界仍在延续着抗战绘画创作这个好传统,也诞生了不少好作品,值得肯定。但我同时注意到一个现象,便是一些艺术家在创作此类题材的时候,往 往只是对某些历史场景、历史人物与社会观念做简单的图解,即很难看到饱满的情感,也无法看到他的创造力。我希望,这样的创作状态能有所改观。

 

责任编辑:本站编辑
  • 推荐关键字:抗战题材
  • 收藏此页 | 大 中 小 | 打印 | 关闭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中国收藏网的立场,也不代表中国收藏网的价值判断。
相关新闻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已有37968条评论)
昵称: 匿名发表:
内容: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服务条款 |  法律声明 |  隐私声明 |  诚聘英才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 版权所有 中国收藏网 ©2002-2010 浙B2-20080195 E-mail:web@socang.com 客服热线:0571-87068182 客服QQ:328271981 业务合作:0571-87020040/28057171/872427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