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振濂:探险、收藏与文明共享
http://www.socang.com   2015-08-05 13:40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陈振濂

  从15世纪起,欧洲人开始了亚洲、非洲的世界大探险,形成了古迹探访,古物收集的大运动。无论是教皇、国王、商人、自由民,都热心投入此中,乐此不疲。与过去收藏多限于王公贵族的既有条件,因此所涉仅限于自身而缺乏大众面不同,环境一大,范围一开,各色人等都蜂拥而至,呈现出一个世纪大探险的独特现象。比如早在14世纪,就已经有探险家收藏从亚洲、非洲带回的碑文与古物;15世纪以后,各种私人收藏馆在佛罗伦萨鱼贯而出,其中意大利梅迪奇家族最有成就,梅迪奇家族一直到他的孙子辈,其收藏已经从钱币、宝石、凹雕、挂毯、模型、拜占庭钱币、佛兰芒人的物品等零碎项目发展为绘画与雕塑等健全的学科内容。

  搜集奇珍异物成为探险收藏的主要目标,亚洲与非洲成为目的地。意大利教皇当时试图禁止此起彼伏层出不穷的贵族平民赴亚洲的古董艺术品出口贸易,显然没有成功。皇室的王公贵族也没有闲着,西班牙王室、法国凡尔赛宫、意大利佛罗伦萨、梵蒂冈等等仍然是世界收藏之都。但真正的博物馆的出现,要到1682年英国贵族阿尔莫林将其藏品即货币、徽章、考古出土文物、美术品、民族民俗物品全部捐献牛津大学,正式建立阿尔莫林博物馆,才算开始。把私人藏品通过捐献公共机构来服务社会,收藏向社会民众公开,这是第一次。所以这是个博物馆史上了不起的历史记录。

  17世纪,第一次中国大探险开始启动,中国丝绸与瓷器到这时开始大批量引进欧洲。据文字记载,英国玛丽女王曾设各种玻璃橱收藏中国瓷器,德意志公国宫廷、丹麦王朝的珍宝殿也都拥有大批中国瓷器。英国伊丽莎白女王藏有一白瓷碟一青花杯,奉为无上之宝。当时的英国东印度公司长期做中国生意,无数次往返中欧,货船一到欧洲港口,妇女们蜂拥而上淘瓷器,没抢到的还伤心落泪呢!

  工业革命兴起,民主文化的理念兴盛,使收藏事业也迎来了崭新的大背景。为了更多的文化普及与人人平等的公共服务,许多属于贵族的私人博物馆开始向国立、公立转型。最著名的是英国医生汉司·斯隆。他拥有的文物达79575件,还有更大量的植物标本和4万件学者手稿,他在病重期间遗嘱促使英国国会购买,1753年,国会出巨款决定购买,并成立了大英大不列颠博物馆作为国家博物馆,1759年开幕。

  建立博物馆与收藏系统是一个方面,如何使这个系统向社会公众开放又是一个方面。基于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影响力,18世纪公共收藏与展览事业成为斯界的主要工作目标。法国决定开放卢浮宫,改建为共和国艺术博物馆;西班牙的普拉多宫、意大利罗马的梵蒂冈也相继开放,许多私人博物馆也向社会大众开放。封建贵族专营的收藏终于成为社会大众可以共享的内容,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社会进步与文明进步。

  特别应该指出的是,19世纪中叶,由于中国的贫穷落后愚昧,列强开始了在中国的侵略行动。就探险淘宝而言,西方以斯坦因探险队为代表,东方以大谷探险队为代表,对中国燉煌文物进行了肆无忌惮的交易和掠夺;而更早的八国联军攻占北京抢掠文物宝藏,其中都有为欧洲各国博物馆提供珍贵藏品的目的,站在收藏的立场上看,这些都是不正当、不合理、不可取的非法行为,所以必然受到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严厉批判!

  最后介绍一下收藏与博物馆的一批学术成果。1836年,《汤姆逊分类法》出版,是博物馆与收藏的项目分类的最基本依据。1873年,英国皇家艺术学会提出“使所有的公共博物馆皆具有教育及科学的目标”。1880年,英国学者鲁金斯著《博物馆的功能》,就学术拓展力而言,英国作为老牌帝国的确有着不同一般的理念。

责任编辑:本站编辑
  • 推荐关键字:陈振濂
  • 收藏此页 | 大 中 小 | 打印 | 关闭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中国收藏网的立场,也不代表中国收藏网的价值判断。
相关新闻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已有34137条评论)
昵称: 匿名发表:
内容: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服务条款 |  法律声明 |  隐私声明 |  诚聘英才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 版权所有 中国收藏网 ©2002-2010 浙B2-20080195 E-mail:web@socang.com 客服热线:0571-87068182 客服QQ:328271981 业务合作:0571-87020040/28057171/872427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