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富汗古文物遭劫难:硝烟渐逝魂兮归来
http://www.socang.com   2015-07-30 16:35   来源:中国经济网 杨迅

  阿富汗的巴米扬山谷,因遍布石窟和佛像,有“众神之谷”的美誉。不久前,那尊曾被炸毁的“塞尔萨尔”大佛在旧址重现光影——夜空中,大佛金灿灿的光影分外明亮,令当地民众激动不已。

  2001年,塔利班不顾国际社会强烈反对,执意炸毁了两尊最大佛像,其中就包括拥有1500多年历史的“塞尔萨尔”大佛。萧瑟山风袭来,大佛被炸毁后留下的巨大洞窟回荡着凄凉的声响,好似人们无尽的叹息。

  历史文化的记忆并没有因此消逝。200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巴米扬遗址列为世界濒危文化遗产,今年6月,巴米扬被南亚区域合作联盟定为2015年南亚文化之都。不过,很多人心中还有另外一个愿望,这就是令佛光重现。

  中国探险旅游爱好者张昕宇、梁红夫妇及其团队作出了不凡的贡献。他们在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许可后,通过喀布尔大学的阿富汗历史研究中心,寻找 当年佛像面孔和外形,利用建模和建筑投影技术,再现“塞尔萨尔”光影。他们表示,这么做的目的,是希望唤起当地民众对于文物和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

  阿富汗被称为“亚洲的十字路口”,自古便是东西方文化的汇集之地,不乏文化瑰宝。由于连年战乱,其国内不少文化遗产遭到破坏,文物也被盗掘和走 私。据报道,阿富汗至少有2000处国家文化和艺术遗产惨遭破坏。虽然阿富汗政府严厉打击走私,并努力追缴和保护文物,但挑战依旧严峻。毕竟,对战乱中的 阿富汗人来说,保护文物远不及满足日常生活基本需求更紧迫。

  无尽的战乱,早已让太多的精神缺失。正因如此,“塞尔萨尔”大佛的光影重现,也折射出弥足珍贵的精神力量。“这是个历史性时刻,唤起了我们对历史的记忆……尽管光影远没有把佛窟填充,但它仍然提醒我们,大佛还活着。”巴米扬居民贾瓦德深有感触地说。

  阿富汗政府已成立历史遗产保护委员会,积极履行保护文物的职责,并通过发布流失文物红色名录,与警方通力协作打击走私,同时呼吁民众上交散落在 民间的文物,由此抢救了一些珍宝。专家估计,如果阿富汗的文化和旅游产业能够得到有效开发,每年将带来数十亿美元的收益。由此来看,保护文物,也将为阿富 汗的战后重建和经济复苏作出贡献。

  “铭记历史、珍视文化的国家,才具有生命力。”这是阿富汗国家博物馆门前一块石碑上的话语。对本国文物的保护,就是对民族文化的传承,更是守护 精神家园的宝贵财富。在北约撤军的背景下,阿富汗的重建之路并不平坦。对于一个渴望浴火重生的国家来说,现实的资金和技术援助固然重要,但对自身历史文化 传统的追寻和继承,也是不可或缺的。

责任编辑:本站编辑
  • 推荐关键字:阿富汗
  • 收藏此页 | 大 中 小 | 打印 | 关闭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中国收藏网的立场,也不代表中国收藏网的价值判断。
相关新闻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已有1条评论)
昵称: 匿名发表:
内容: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服务条款 |  法律声明 |  隐私声明 |  诚聘英才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 版权所有 中国收藏网 ©2002-2010 浙B2-20080195 E-mail:web@socang.com 客服热线:0571-87068182 客服QQ:328271981 业务合作:0571-87020040/28057171/872427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