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晋 王羲之《快雪时晴帖》(局部)
书法学习的传统方法往往诉诸感觉,飘忽难测。
央美教授邱振中认为当下应像学科学一样学书法——
看到好看的字体觉得心仪,但说不出好的原因;临摹了很久的字帖,却始终感觉临得很牵强……很多书法爱好者修习多年,或许都有类似的“隐痛”。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书法与绘画比较研究中心主任邱振中,用了二十年的时间,像一位几何学家、一位力学工程师一样,一毫米一毫米地研究书法书写的变化规则,最终将传统书法的技巧归纳成为167个门类,写成了一本“奇书”——《中国书法:167个练习》。一位初学者可以像学习一门科学一样,踩着167个练习的“台阶”循序而进,进入书法博大精深的殿堂。这种和传统迥异的学习方法,或许能为在书法之路上徘徊不前的爱好者们提供一条崭新的思路。
邱振中书 李白《蜀道难》
唐 张旭《古诗四帖》
传统书法学习体验久远难寻
传统的习字之人,常常从楷书入手,永字八法也是必练的功课。其中也有不少前人总结的技法心得,但常让人有隔靴搔痒之感。“比如田章英先生介绍的永字八法,里面所有的技法通通以某种事物动作为喻,如扬鞭策马、如啄木鸟的啄法、如引弓射箭……提到的这些意念对古人来说是日常的体验,对我们来说则是另一种久远难寻的生活。我们需要更有操作性的指导原则。”有网友这样表述她修习书法多年来的困惑。
而邱振中用了将近二十年的时间,将书法的书写分解为“167个练习”。这套循序渐进的方法中,没有任何的比喻和古老的谚语,而是详尽地分析:如何把握这种书写工具的书写体验。
练习要分为笔法、结构、章法和动力形式等板块,每一个板块又被拆分为若干细节。笔法的练习分为平动、腕动、提按、折笔和转笔练习;结构的练习分为平行渐变、白空间分割等;章法的练习会涉及字的距离和连接方式的练习; 动力形式就是一个写字的人对于标准点画的习惯书写方式。在最初的几节课中,邱振中基本不要求学习者蘸墨,而是让人先熟练操作手中的笔管,熟悉笔毫落在纸上,点在空中的状态,以及在干燥时、松散时、沾水时、蘸墨时各种不同状态下的书写感受。书里安排的各种执笔练习,保障了书写者手腕的灵活度,各种图例把平时书写的即瞬形态定格给你看,帮助具象理解各种技法的细微特点。这套教程把传统的偏于抽象、写意的书法讲授内容,变革为每个人都可以听得懂、练得了的分析书。
通过分解吸收伟大作品的有用成分
不过,接受传统书法理念的人,对这套教程有点难以接受。书法写得是否高妙,难道不应该是“通会之际,人书俱老”的水到渠成吗?没有人怀疑王羲之的字写得好,但他肯定不是像一个力学工程师,或者几何学家一样,一毫米一毫米分析、进而创造出千古绝唱的笔法。
邱振中认为,“伟大的创作者,在书写的过程中确实有一个独特的心理过程,但我们现在追溯不到那个状态。我们没有办法把自己的心态调整成王羲之。我们唯一的办法是,通过现在摆在我们面前的伟大作品,运用更加合理的方法,去学到其中有用的成分。”
“这就好像学小提琴,不能一上来就练整首独奏曲,而是要从弓法、音阶逐一地练上来。我们如果要写好一个复杂的字,必然要把它需要的技能进行分解:需要运笔的平稳,那我们就设计一个平稳练习;需要动作协调,我们就设计一个协调练习;还有平行笔画、斜着相交的笔画,我们都有相应练习。等逐项练好了,再回过头来写这个字,你会发现一切都水到渠成,一点问题都没有了。”邱振中说。
相比之下,传统的方法似乎并不科学。在邱振中看来,关于书法理论的书籍虽然不少,但其中传授的知识大多诉诸于感觉,而感觉是最为飘忽不可测的。这也造成了很多人按照传统方式进行训练,多年来无法得其门而入。
掌握新方法 书法可速成?
邱振中说,不仅仅是业余爱好者,事实上,即便是书法史上鼎鼎大名的人物,每个人也只不过是掌握了“书法宝库”中很少的技法。“后人对他们的慨叹中又夹杂了太多的想象。尽管他们的作品有个性、有情性,但如果撇开我们和它们相遇时候的情境,撇开它们所引发的历史感,作为一个自足的世界(形式的、表现的),大部分作品也显得有些单调,缺少形式构成上的复杂性。这个有历史原因,但也一定与约定俗成的教学、训练方式有关。缺少深刻的历史分析的‘亲授’,使得教学两方都从不去查考传统真正的内涵,时代沿袭,没有改变和突破的希望。”
当邱振中在教学中将那些难度很高的技法拆解成若干动作,让学生跟着他一个个动作做过去——每个动作少则几十遍、多则上百遍之后,得到的结果是——几乎人人都能把神秘的书法给写好了,甚至可以在一两周之内取得人们通常几年都难以取得的进步。这使得邱振中越发确定两点:“过去学习书法的人,主要的困难在两个方面:一是无法独立去发现那些重要的细节;二是偶尔关注到或者被告知的某些技法,却没有找到相应的动作。两者都是过去的教学和观念所不能给予的。由此我对书法训练产生了一种信心,如果人们能在一年内完成最基本的训练项目,在几年内掌握全部的基本技法,整个书法教学将面临截然不同的局面。”
训练内核与传统体悟并不矛盾
邱振中还表示,书写是一种需要充分配合的活动。首先,它是由手部各肌肉群控制的一种运动,同时又与文字信息、图形组织相关,因此又是一种复杂的精神活动。所有要素之间的关系是在长期使用中慢慢形成的,而且都隐没在潜意识当中,很难有意识地加以调整。学习书法看起来仅仅是练习手臂的动作,但实质上是调整这种复杂关系。而要调整潜意识的各种关系,首先要尽可能把他们提取到意识层面来,使它成为能加以观察、思考的对象。
在自己的技法训练当中,邱振中经常要求学员在进行一部分训练之后,闭上眼睛进行徒手训练,目的就是为了摒除一切干扰,去关注那些很难被关注到、极易被忽略的东西。而这些东西,恰恰是书法具有感动力量的源泉。
虽然有人很反感邱振中这种“格式化”的讲解书法的方法,但也有真正按照这个教程进行训练的书友表示,实际上这种训练方式并不机械。邱振中技法训练的内核,和传统书法所强调的“东方式”体悟并不矛盾。
邱振中也表示,尽管他所倡导的“技术流”将书法技法进行解剖性的训练,但书法的最为神秘之处,是高水平作品通常会具有一种奇特的“氛围”,这个氛围不是仅凭靠技术能做到的。“它来源不明,人们把它归因为修养,是一种合理的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