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库斯·吕佩尔茨:艺术家并不是革命者
http://www.socang.com   2015-07-09 15:03   来源:东方艺术大家

马库斯·吕佩尔茨在北京时代美术馆个展现场

  “绘画、雕塑、诗歌、爵士乐,无所不通;他喜爱汽车、拳击、时装和美食,追求奢华的生活与完美的外表;他狂放、执着、敢言、自视为天才艺术家……”这些来自外界的评论,形象地将马库斯的影子立在人们心里。但了解越多,你会发现它们正如一件外套,并不是背后的真人。

  事实上,他骨子里恰恰是最原始的德国风格:严肃与传统。这种风格,无时不刻地流露着,像一道无法隐藏的真实身份。“纯正”是他一生在追求的东西,要想获得它,我们必须先弄清:

  艺术,它不是什么?

  艺术家并不是革命者

  德国绘画作品,有着与生俱来的压抑:题材灰暗,色彩暗淡。这与国家的发展历程有着密切的联系:它不仅同别国一样。经历了王室贵族、宗教等专制阶层掌权时期;即使在现代,仍是一个充满精神创伤的国度。

  二十世纪初,表现主义在德国流行起来,艺术家们开始强调将主观情感融入绘画。在一战以后,越来越多的作品出现了政治的元素,但这种局面并没有维持很久。在1933年纳粹上台后,希特勒全面禁止这种反对统治阶层、描绘社会阴暗面的作品,称它们为“颓废的艺术”;并下令取消他们的一切公开展览。政府甚至制定法规,命令所有境内的艺术家登记入会。立场“正确”的艺术家们被授予资格,不合格的异己分子则遭到了放逐和迫害。这种完全被政治操控的举动,竟然意外创下了欧洲最大规模的艺术团体。

  他们被迫为统治集团服务。在一个约两万人组成、却没有创作自由的艺术组织里,充斥着愤怒和反抗的无力。这样的精神高压,直到二战德国失败,得到了一些纾解。

  战败转而带来新的精神困惑:国家影响力和荣誉地位的丧失,让民众产生了巨大的失落。随后,无论是东西德的分裂还是日后的再统一,都给中间生存在两种制度下的艺术家们,制造了复杂的断层……可以说,和其他国家相比,德国的艺术与政治有着更多纠葛。

  马库斯极力主张将艺术与政治分离,他曾明确表示“我不愿成为斗士”。在他看来,自由是一个艺术家最重要的东西,是欧洲在经过文艺复兴以来数百年的争取才获得的。这种自由将艺术家从专制阶层的要求与意志中解放,恢复了一个“匠人”创作的权利。而政治在任何时候都代表强权,要实现艺术的自由,就必须与这个危险的怪物保持距离。

  观点的根本,在于坚守创作的纯粹性与独立性;只有将它和强大的外力相隔,艺术家们的灵感才能以原貌出现并体现它真正的价值。在马库斯的另一句话中,恰恰解释了这个观念的来源。他说,“上帝创造了世界,在派天使来到人间之前就派出了画家,让他们展示这个世界”。这里的“展示”绝非被政治圈限的模样;对此,他保持着最大的清醒。

  艺术机构不贩卖“前程”

  这位终身与艺术为伍的老人,还有另一重身份:教育工作者。无论从人生经历还是艺术态度上,杜塞尔多夫学院都是他生命浓墨重彩的一笔。马库斯青年时期曾就读于这所艺术学院,中年回校任教;并在漫长的26年里担任院长。可以说,这是他艺术抱负的一块自留地。他充分地行使着院长权力,坚守两条准则:第一,远离政治;第二,拒绝高校化。“学院的任务,是教会这些学徒如何欣赏艺术品,如何进行创作--让他们具备成为艺术家的能力。而不是操心学生的命运和未来的成功”。这种将所有关注放在艺术本身的做法,与他避免和政治瓜葛的初衷是一样的,即保持艺术的纯粹性。

  “民主意味着管理,但如果对艺术进行管理,它就会死掉”。艺术有自己的一个系统,就像下棋有自己的国王一样。他坚持认为,不应该参与高校改革,而欧洲画界传承的“学徒制”才是正途。这种学习方式自文艺复兴以来,培养出无数杰出的画家,无疑是最适合艺术萌发的土壤。26年间,他所抵抗的外部压力可想而知;但在他离职后,学院还是不可避免地卷入了改革的潮流。马库斯在形容这个结局时,用了这样一句话:就像心中的奥林匹亚山倒塌了。

  当代艺术不是娱乐

  作为艺术家,他曾创作过一系列向大师致敬的作品,强调绘画永远是画布和画笔的关系,也曾像小孩一样坚持作品应该被装裱在画框中……这背后,都流露出对“传统”的认同。但当媒体肆意膨胀,艺术缓缓走下高堂时:它变得很瞬间,很有趣,演变出娱乐的属性并在世界各地流行。

  这对“老派的”马库斯是难以接受的:“先锋艺术好像把自己独立成一种艺术门类,于是在全世界广泛出现半瓶子醋的艺术家;仅仅凭一些观念和奇思妙想主导着现代艺术,这让艺术大大地退步。”当现代艺术成为为游客提供愉悦的东西时,一些真正具有价值的作品被埋藏了。他将这种肤浅的艺术比喻为餐馆播放的音乐,一旦中断会让人们难以忍受。尽管无奈,他仍抱着一线憧憬,“只要人们挺过这个时期,艺术和画家还会重新被人们重视”。

  马库斯作品赏析

  尼采曾在《悲剧的诞生》中,将艺术分为两类:阿波罗式的艺术是理智、秩序、文雅的艺术;狄俄尼索斯式的艺术是恶毒、混乱和疯狂的艺术。马库斯的德国新表现主义作品,展示的就是后者:它在绘画技巧上是漫不经心的,平面的,缺乏透视的。基于画家内心的感受,强调了艺术形象异于客观物象的特点。《裸露的背部》是系列作品中的一幅,利用简洁的色块:蓝色代表天空,绿色代表大地,黑色代表树干……进行抽象而概括的划分。在画面中,人物肌肉的明暗部几乎是一种“粗暴”的表现,展示出原始主义的简单美学。

  这一类抽象表现主义作品的创作,通常利用情感的突发和即兴处理。尽管在一些符号上,画家并没给出确切的解读;我们仍在作品里感到德国式抑郁的情境和历史带来的悲怆感。

  尾声

  在马库斯波西米亚式的懒散背后,始终潜伏着一种严肃的神情,那才是他真正的内核。一个将绘画看做天职的人,认为艺术必须建立在自由与纯粹的基础上;这让他一生都像独裁的守护者,顽固而不可商量。而他所做的一切努力,可以看做对局内人的一句低沉的劝告:孩子,别跑偏。

 

责任编辑:本站编辑
  • 推荐关键字:艺术家
  • 收藏此页 | 大 中 小 | 打印 | 关闭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中国收藏网的立场,也不代表中国收藏网的价值判断。
相关新闻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已有31748条评论)
昵称: 匿名发表:
内容: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服务条款 |  法律声明 |  隐私声明 |  诚聘英才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 版权所有 中国收藏网 ©2002-2010 浙B2-20080195 E-mail:web@socang.com 客服热线:0571-87068182 客服QQ:328271981 业务合作:0571-87020040/28057171/872427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