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伯庸:喜欢古董但从不收藏
http://www.socang.com   2015-05-07 17:45   来源:华西都市报 作者曾洁

  “一个家族的传承,就像是一件上好的古董。它历经许多代人的呵护与打磨,在漫长时光中悄无声息地积淀。慢慢地,这传承也如同古玩一样,会裹着一层幽邃圆熟的包浆,沉静温润,散发着古老的气息。古董有形,传承无质,它看不见,摸不到,却渗到家族每一个后代的骨血中去,成为家族成员之间的精神纽带,甚至成为他们的性格乃至命运的一部分。”这是80后作家马伯庸的新书《古董局中局3:掠宝清单》的序言。《古董》系列前两本书的主角都是一个鉴宝世家的传人许愿的故事,第三本则把时间倒推至民国,讲述许愿的爷爷许一城守护东陵的故事。

  马伯庸演讲妙语连珠,文风诙谐有趣,以“伪考据”和“戏仿体”闻名网络,粉丝忠诚度极高。熟悉他的人爱称呼他为“亲王”,他自嘲其实是个“老实的胖子”。正如他的微博16字简介,“朴实刚健,情绪多变,事少食烦,低调爱现”,4月24日下午,他刚接受记者的采访预约,随后转发行程通告,还添加评论“刚刚归国,明天如果在台上当场睡着了,那就是时差还没倒过来”,果然是一枚朴实的、低调的、爱现的、有趣的作(pang)家(zi)。

  本周日,他将携新书做客名人堂·华西大讲堂,和文博界人士一起,探讨文物、文学与历史的传承与价值。飞抵成都之前,他接受华西都市报记者的采访,讲述他对古董的偏爱,以及创作古董系列背后的故事。

  戴着镣铐跳舞,于我是个挑战

  “这是民国十七年的五月下旬,北京正当春夏之交,满城槐树俱已开花。这时节天气渐热,最易起大疫,民间忌讳最多。忌糊窗,忌搬家,不剃头,不晒床,都指望着到端午那天避了毒恶,才好整治。所以老百姓都叫恶五月,一到这月份,一准得有点幺蛾子。”开篇首段描述了一个恶劣的环境,为后文的纠葛埋下伏笔:军阀炮轰慈禧墓,巨额的财富吸引了各方势力的关注,有人施展神通布下重重圈套,也有人挺身而出保住东陵……

  如果创作一部现代小说,可以天马行空地想象,而如果将故事的背景设定为民国,就需要翻阅大量史料,确保史实准确。作者为什么舍近求远、弃简取繁,将叙事背景推向民国呢?马伯庸解释,民国是盗墓最猖獗、古董最伤害的灾难期,军阀混战,海外销赃渠道打通,乱世掠宝愈加猖獗,出土文物损毁湮灭尤甚。“民国是从大乱到大治的一个关键节点,选取东陵盗掘案切入,一方面再现当时的文物损伤灾难,另一方面强调文物保护制度的重要性。”

  前两本书,他大约保持一年创作一本的节奏,而《古董3》的孕育周期格外长,以至于粉丝动情催稿“待我长发及腰,送我本《古董3》可好”。新书畅销的背后,是“戴着镣铐跳舞”的艰辛。“这部小说对我来说是个挑战,既要保证史实准确,还要确保故事的精彩程度。我不能瞎掰,内容必须有理论依据的。”马伯庸说,他不仅查阅关于民国的古籍文献,还从考古论文、民国报纸、军统史料中汲取素材,准备工作非常繁琐,倪方六撰写的《民国盗墓史》,给了他许多启发。

  知道谁盗墓,打电话报警

  查阅史料的时候,马伯庸才发现,自己之前想象的很多东西都是错的。“比如东陵盗墓案,大家都知道孙殿英是罪魁祸首。我在读书之后发现,东陵实际遭受十多次盗掘,孙殿英不是始作俑者,也不是最猖獗的一个。而这些此前都不被世人关注。”合上书本,他无奈地感慨“盗墓是持续了非常久的一个过程,东陵是代表中国文物史的一个缩影”。

  “我们可以通过文物穿越回那个时代,真切地感受到古人活动的气息,这是看资料所体会不到的。”除了查阅资料,马伯庸常跑去北京古玩市场潘家园蹲点,跟那里的人聊聊天,听听八卦掌故。他会很坦诚地表明身份“我想写本关于古董的小说,过来取经”。这些古董商人非常热情地爆料,乐于分享自己的经历,比如报价有什么规矩,怎么装得像个行家,谁买东西交了学费,谁甚至把卖古董的人坑了。他把学到的古董常识和听来的故事融会贯通,作为创作小说的素材。书中主人公许一城虽然没有一个固定的原型,但是古董商人中不乏保护文物呕心沥血的人物,也有不求名利、传承文化的情怀,这些都给了他创作的灵感。

  古玩市场曾经被人诟病为“盗墓贼的洗白地”,他混迹这个市场,熟悉古董行当的江湖险恶,是不是曾与盗墓贼正面交锋?马伯庸斩钉截铁地否定:“没有,我要知道谁盗墓,就直接打电话报警了。只是道听途说一些盗墓的故事。”

  精神收藏法,太穷买不起

  老婆饼里有老婆吗?写古董的家里就一定有很多古董吗?马伯庸笑称,这是大家的误解,他的确很喜欢古董,但只在精神上把玩,从来不去收藏。“我对艺术品的兴趣,不在艺术品本身,而在它背后的故事。比如一件瓷器,谁造的,流传到谁手里,缺的一角是怎么磕的,纹饰有什么寓意。于我而言,古董摆在博物馆,和摆在我的书房是一回事,看懂了就好。为什么不去收藏?当然是太穷的原因咯,买不起!”

  书中描写了那么多价值连城的古董,他最偏爱的是商代青铜器。有次在郑州博物馆参观,他被一件造型厚重立象兽面纹同铜烧吸引,看得目不转睛。“商代的青铜器特点鲜明,虽然纹路狰狞,总体端庄大方。你看那几组饕餮纹饰,既有远古气息,又见细腻工艺,线条流畅,凝重华美,让我魂牵梦萦。”

  不过,就好像有人喜欢足球,但只是看比赛,很少下场踢一样。他欣赏古董,关键是看衡量它背后的时代印记。“一件器物摆在那儿,一看过去,能把你带回到古代;手指触摸,能感受古人创造它的心意,这才该是玩文物的终极目的。”马伯庸喜欢古董,不是喜欢它值多少钱,而是喜欢它本身的气质、传承以及背后的故事,谓之精神收藏法。

  业余时间搞写作,影视版权受青睐

  新书出版之后,马伯庸已经开始着手《古董4》的创作。他透露,第三部的伏笔在第四部书中能够找到回应。这本书将回到现代,讲述许愿的家族恩怨,预计是古董系列的完结。

  此前常有粉丝强烈要求,未来加入情感戏份。他对此回应:“不会刻意为之,一切水到渠成,如果情节需要,可以尝试。”

  情节跌宕起伏、逻辑严丝合缝的《古董》系列,就像一部精彩的谍战大片,自然颇受影视公司青睐。马伯庸透露:“有几家公司正在接触,也有影片已经立项。不过对方还未公布,具体内容我不方便透露。”他坦言小说搬上银幕是件好事,卖出版权之后,最多当个顾问,不会亲自操刀改编剧本。问及如果被拍成影视剧,最希望谁出演时,马伯庸透露,他偏爱北京人艺的话剧演员,濮存昕、何冰都是不错的人选。

  这位“文字鬼才”,实际室一家外企公司的白领,从事市场部工作。在工作和写作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他很喜欢这种“业余作家”的状态。“我只不过是用大多数人看电影、逛街、旅行的时间进行创作,下班去咖啡厅码字,在嘈杂的环境中追求心灵的宁静,也是一大乐趣。”只不过,当公司的同事逐渐知道,眼前这位白领就是文坛上赫赫有名的马亲王时,有人拐弯抹角要签名,也有人开启花式催稿模式。“好在老板开明,鼓励我写作,所以暂无辞职打算。”

责任编辑:本站编辑
  • 推荐关键字:古董
  • 收藏此页 | 大 中 小 | 打印 | 关闭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中国收藏网的立场,也不代表中国收藏网的价值判断。
相关新闻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已有26255条评论)
昵称: 匿名发表:
内容: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服务条款 |  法律声明 |  隐私声明 |  诚聘英才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 版权所有 中国收藏网 ©2002-2010 浙B2-20080195 E-mail:web@socang.com 客服热线:0571-87068182 客服QQ:328271981 业务合作:0571-87020040/28057171/872427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