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曾经有过宋代铜镜仿汉镜、仿隋唐镜,明代铜镜仿汉镜、唐镜。不过,清末、民国时期几乎没有铜镜作伪,因为当时铜镜收藏不受重视。而现代作伪是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的,发展到现阶段可谓手段先进、花样翻新。”古玩商杨华说。
局部作伪最隐蔽
近几年,无论是在造型、纹饰、包浆、手感和合金的配比方面,古铜镜作伪者的技术都变得纯熟而老练。“造假者会严格按照真品仿制,鉴别难度很大。他们多以老镜拓模,在纹饰、形制上与真品无异,我们只能从人工做旧的角度去鉴别真伪。不过令人头疼的是,目前都是高科技人工做锈,比如将古镜锈斑移植到新铜镜上,比如仿孔雀蓝锈的大量应用,都推翻了此前藏家对锈斑鉴定形成的经验。另外,以新铜镜的‘贼光’来辨别赝品的方法也已经落伍,因为造假者消除‘贼光’的手法先进。”杨华说,正确的鉴定经验需要不断摸索学习,与时俱进。
对于青铜器收藏行家杨华来说,局部作伪的欺骗性更高,且造假高手也更热衷于这种作伪手法。“将品相较差的铜镜或者不同朝代的铜镜进行二次加工,比如唐镜仿汉镜精品,比如仿制添加隋唐时期半浮雕、深浮雕的工艺,这些造假高手修修补补,二次加工做出来的铜镜往往真假难辨且卖价极高,目前流通量也较大。因为高利润还催生出了造假产业,所以藏家对于市场中汉镜和隋唐铜镜的精品应该格外警惕。另外,在普通铜镜上添加或改刻纹饰使其变身稀缺品种,也是需要重视的作伪。还有将残破的老铜镜重新拼接,或将铜镜残缺的部分去掉改造成小铜镜的作伪也比较常见,不过鉴别起来相对容易一些。”
辨别真伪五步走
仿造汉镜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宋代,当时的人们就以翻模的方法制作了大量的汉代规矩镜。研究历史上的赝品,会增加藏家对于鉴定古玩的乐趣。“经过了长年累月的使用,真品铜镜与仿品的磨损痕迹肯定有一定的差别。仔细观察,你会发现翻模仿品往往纹饰、铭文模糊且不够自然。另外,宋元时期铜镜的合金比例也不同于汉镜。汉镜材质中锡的成分较高,所以更加白亮光洁,而宋镜材质中铅的含量较高,镜面就略显黄色。”杨华介绍说。
目前对铜镜藏家构成威胁的是近10年生产出来的新赝品。杨华告诉记者,“经过多年的实践,我鉴定铜镜主要是综合考量纹饰、器型、包浆、重量和声音这五个方面。真品汉唐铜镜纹饰精美清晰,水银沁光洁且非常紧密,很难剥去。而赝品的纹饰铭字模糊生硬,沁色也不够自然,容易脱落。经常接触真品的藏家对铜镜的重量也比较敏感,和赝品相比,真品的分量相对较轻。此外,敲击真品汉唐铜镜,其声音听起来比较低沉,而赝品的声音则较清脆。当然,观察包浆也是辨别铜镜真伪的关键,打磨做旧的包浆生硬呆板,与自然形成的包浆有一定的差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