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铜镜的制作特点是形制轻巧,多圆形,少数为方形。镜较轻薄,厚度在0.1——0.8厘米之间,直径一般在10——20厘米之间。镜纽多为细小的弓形纽,纽上也常有几道弦纹。纽的周缘常有圆形或方形纽座。圆形镜多为素卷缘,方形镜有较宽的边沿。
战国铜镜不铸铭文,但花纹样式极其丰富多彩,除素面的外,也有单层或双层花纹。对花纹种类的划分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作为区分战国时代不同时期铜镜的重要依据。关于战国铜镜分期,可依据近年来考古学界建立起的分期序列,公元前5世纪为战国早期,公元前4世纪为战国中期,公元前3世纪为战国晚期。就铜镜花纹种类可以区分出铜镜早、中、晚三期的基本特点,但应明确和指出的是,有的花纹种类在战国早期已出现,此后继续存在并有所发展。
大体说,早期主要流行素镜,例如长沙龙洞坡出土的一面,粗拙朴素,上限为春秋末期,下限为战国初期。蟠螭纹镜,洛阳中州路墓2719号出土的一面,主题花纹为蟠螭纹,但在纽座边和周缘内侧各饰一周贝纹。四山纹镜,以羽状为地,主纹为四山纹。云纹彩绘铜镜,如河南信阳长台关出土的,云纹为朱彩,纹饰疏散开朗。另外还有龙凤纹和云雷纹多纽镜等。
中期的主要有龙纹镜、四山纹镜、蟠螭纹镜,新出现的有菱形纹镜、四叶纹镜和兽纹镜等。菱形纹镜,地纹为羽状纹,用较宽的凹面带作菱形纹,各凹线接合起来似井字形,在各空间内再配以四瓣花纹。四叶纹镜图案结构是在方座四周或圆座每隔90°弧上各出一桃形叶纹,长沙月亮山、沙湖桥出土的这类镜子可作为代表作。兽纹镜的特点是,主题纹饰是用凸线条简单勾勒出一圈似鹿、鼠等各种不同形状的四兽或五兽,长沙斗笠坡曾出土一面涂朱的兽纹镜,是极少见到的。也有的兽纹镜的兽纹图案是分内外两圈进行装饰。
晚期主要有素镜、龙凤纹镜、弦纹镜、四山纹镜、四叶镜、兽纹镜,新出现的铜镜花纹种类主要有连弧纹镜、几何纹镜、狩猎纹镜、五山字镜等。这时在四山镜继续流行的同时,也出现了五山纹镜,下限可到秦楚之际,传世品中偶然见到六山镜,其时代也应在战国晚期以后。狩猎纹镜是战国镜中特别引人注意和令人感兴趣的,新中国成立前在河南洛阳金村出土的一面错金银狩猎纹铜镜,图像内容表现了骑马武士手持利剑,正在与凶猛的恶豹搏斗。
在出土地域上,基本情况是,湖南出土的战国铜镜不但数量和种类多,而且质量精,表明了楚国铜镜制造业的发达。北方黄河流域出土的战国铜镜则数量少,花纹简单。值得特别注意的是,在少数民族地区也发现了风格独特的铜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