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氏景泰蓝对传统技艺的继承与突破
http://www.socang.com   2014-12-03 21:19   来源:中国文物网

张同禄景泰蓝作品


张同禄珐琅珀晶画

  景泰蓝,学名铜胎掐丝珐琅。其来源可追溯至13世纪末的元代,元朝时期疆土辽阔,与阿拉伯地区交往频繁,发明于西亚阿拉伯的珐琅饰品便从那时传入中土,这一技艺与中土的民族审美相融合而成了中国的景泰蓝,景泰蓝制作技艺进入宫廷之后慢慢成熟,明清两朝,独具中国特色的景泰蓝技艺得到了空前的发展,被称为“天下一绝”。

  明清两代,御用监和造办处均在北京设有专为皇家服务的珐琅作坊,北京景泰蓝工艺从成熟走向了辉煌。近代的社会动荡使北京景泰蓝工艺曾一度衰微。解放后,北京景泰蓝工艺因国家采取了积极的抢救、保护和扶持政策而得以迅速恢复和发展。上世纪80年代以前,中国工艺美术行业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工艺美术品是中国外汇收入的主要来源。在北京,景泰蓝也成为当时发展经济、出口换汇的主要工艺品之一。

  上世纪90年代初,随着国家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国际市场的变化,计划经济时代的统产统销已难以为继,景泰蓝行业呈现出萧条的景象。同时,随着市场经济的冲击,景泰蓝的艺术质量和工艺水平明显下降,大量粗制滥作的景泰蓝制品充斥市场,已在国际市场造成恶劣影响,而传统的从事景泰蓝制作的工厂或破产或濒危倒闭,技艺高超的景泰蓝工艺大师和传人亦是寥寥无几,再不从各个方面加以保护,这门优秀的传统工艺必将失传殆尽。为了保护和传这一传统技艺,2006年,景泰蓝制作技艺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进入保护体系。

  虽然景泰蓝随着时代的变迁,这一繁盛于宫廷的技艺逐渐式微,曾面临失传的危机。但近几年来,随着景泰蓝行业逐步规范,人们对景泰蓝了解的加深,越来越多的人喜欢上了景泰蓝。如今,景泰蓝艺术在传统技艺的基础之上焕发出了新的生机,成为当代艺术中的国宝京粹。

  谈到传统与创新的问题时,北京禄展铭盛文化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中国当代掐丝珐琅、景泰蓝第一人”张同禄大师的直系传承人张颖表示,首先要立足于传统,在尽可能全面地掌握景泰蓝制作的各个环节和各种工艺的基础上,同时也必须有自己的发扬和创造,才能做出能够称得上“精品”的景泰蓝。

  张同禄是目前为止公认的唯一一个掌握了全部景泰蓝工艺技术的人,张颖称,她的父亲张同禄在传承景泰蓝制作手艺时经常谆谆告诫徒弟们,要求徒弟们要像他一样争取掌握全部的工艺技术,同时希望在后辈们在学习这门技艺时,不能只是简单的去重复既有的艺术风格,而是鼓励大家一定要有所创新。

  张颖举例道,以张同禄大师为例,他早在1988年的时候就将传统工艺与现代科技相结合,经过多次实验,创作出免烧焊﹑又能表现各种艺术风格内容的新型工艺品“珐琅珀晶”,并获得了国家发明专利。在景泰蓝不断创新的过程中,张同禄大师还研创出“银胎景泰蓝”。以景泰蓝为主体,与花丝镶嵌玉雕牙雕漆雕等多种工艺相结合的新型工艺品。近年来,经过一万多次实验,又成功地恢复了失传二百多年的“铸胎景泰蓝”。另外,他还创作出许多壁画﹑大型的壁饰以及景泰蓝室外艺术雕塑,从而使景泰蓝从室内的陈列品走向室内外环境艺术空间。

 

责任编辑:本站编辑
  • 推荐关键字:景泰蓝
  • 收藏此页 | 大 中 小 | 打印 | 关闭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中国收藏网的立场,也不代表中国收藏网的价值判断。
相关新闻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已有15141条评论)
昵称: 匿名发表:
内容: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服务条款 |  法律声明 |  隐私声明 |  诚聘英才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 版权所有 中国收藏网 ©2002-2010 浙B2-20080195 E-mail:web@socang.com 客服热线:0571-87068182 客服QQ:328271981 业务合作:0571-87020040/28057171/872427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