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家苑囿出土的“上林农官”瓦当
http://www.socang.com   2014-11-20 21:17   来源:收藏快报 作者高次若
  这枚“上林农官”瓦当(见图),是在西安市南郊出土的。其径16.5厘米,轮宽1.5厘米,厚2厘米;轮内单线弦纹,中心饰一突起大乳钉,内外圆之间以双线“十”字栏界;四区阳文篆书“上林农官”四字,笔画纤细流畅,书法精妙,布局宽博;瓦沟为麻布纹。

  秦汉时期的瓦当上凡有“上林”字样的,无疑是来自于历史上赫赫有名的皇家苑囿——上林苑遗址。其范围大体包括今天陕西的蓝田、长安、户县、周至、兴平和西安、咸阳市区,东西直线长约100公里,南北直线长约30公里,总面积2500至3000平方公里,有霸、产、泾、渭、丰、镐、牢、橘八水出入其中。

  上林苑早在秦代就有了,秦始皇阿房宫就修建在当时的上林苑内。秦末,上林苑和阿房宫都毁于战火,变成了废墟和农田。公元前138年,汉武帝刘彻强令迁徙农民40万人,扩建上林苑,东起鼎湖宫(在今蓝田县焦岱镇),南到终南山北麓,西南到周至,向北跨过渭河,绕黄山宫(在今兴平市马嵬镇),沿渭河之滨向东。周围土城墙周长20多公里,开有12道苑门。上林苑中有“苑二十六,宫二十,观三十五”,既有优美的自然景物,又有华美的宫室组群分布其中。这样大的面积规模大大超过秦代,在历代皇家园林中是绝无仅有的,是秦汉时期建筑宫苑的典型。然而,在西汉末年,王莽篡权,拆毁了上林苑中的十余处宫馆,取其材瓦,营造了九处宗庙;接踵而来的又是王莽政权与赤眉义军争夺都城的战火,使上林苑遭受了毁灭性的劫难。从《西都赋》中“徒观迹于旧墟,闻之乎故老”的诗句可以看出,东汉初期,上林苑已是一片废墟了。之后,就再也没有恢复过。西安附近出土的“上林”字样的瓦当,应当都是出自上林苑遗址内。

  “上林农官”瓦当相对发现较少,这枚瓦上除“上林”皇家苑囿的属性外,“农官”还具有鲜明的秦汉时期以大司农系统为主体的农业管理机构的历史背景。《史记·平准书》对上林与农官有这样的记载:“及杨可告缗钱,上林财物众,乃令水衡主上林。上林既充满,益广。是时越欲与汉用船战逐,乃大修昆明池,列观环之。治楼船,高十馀丈,旗帜加其上,甚壮。于是天子感之,乃作柏梁台,高数十丈。宫室之修,由此日丽。”接着又说,“乃分缗钱诸官,而水衡、少府、大农、太仆各置农官,往往即郡县比没入田田之。”这说明皇家苑囿的上林苑建筑中,管理农业的机构不但占有重要的位置,而且楼台建筑甚为壮观。表明秦汉时,农业在国家的管理体制中比较突出。国家采取一系列政治、经济、法律措施以确保农业发展,各级官吏以农政为首务,形成举国重农之势。重农体制的形成与完善,成为农业迅速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出土“上林农官”瓦当的西安南郊一带,有“水衡、少府、大农、太仆”各农官的楼台馆所建筑,它们共同构成了卓有成效的农业管理体系。正好与史书中对国家农业体制的记载相互印证。

  这枚“上林农官”瓦当,不仅为我们了解皇家苑囿——上林苑提供了帮助,而且为研究西汉农官制度提供了重要资料。
责任编辑:本站编辑
  • 推荐关键字:瓦当
  • 收藏此页 | 大 中 小 | 打印 | 关闭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中国收藏网的立场,也不代表中国收藏网的价值判断。
相关新闻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已有14360条评论)
昵称: 匿名发表:
内容: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服务条款 |  法律声明 |  隐私声明 |  诚聘英才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 版权所有 中国收藏网 ©2002-2010 浙B2-20080195 E-mail:web@socang.com 客服热线:0571-87068182 客服QQ:328271981 业务合作:0571-87020040/28057171/872427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