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纸币收藏要诀
http://www.socang.com   2014-11-20 21:10   来源:中国美术家网

  中国自古以来就以贵金属制成的钱币作为主要货币,相对而言,纸币的实用性和发行数量都远不及铜钱和银两。现在最早可见的古钞实物,是元代发行的至元通行宝钞(一贯文),随后历朝都发行过纸钞,但每遇通货膨胀,纸币就很难在流通。由于本身发行数量就很少,又难以保存,所以当下以清代纸钞为主的古钞,在近几年在钱币市场上也有较好的成长空间,它们普遍的优势在于抗跌性能好,价格稳步上涨等,缺点则是鉴定辨伪难度大。那么到底应该如何收藏清代纸币?为此特走访著名古钞鉴定收藏家孙彬先生,请他介绍多年藏市实战所获的收藏要诀与真谛。

  清代官方发行的纸币

  清代纸币主要分为官方和民间发行的两大类。普遍观点认为,官方纸币是清代末期咸丰年间开始发行的。有关史料记载,顺治刚入关的时候,发行了叫做大清顺治宝钞的纸币,但只见了文献记载,未见过实物,现在还不能肯定尚有此物否。

  清政府对纸币发行的态度是谨慎的,他们曾认为,纸币只能作为权宜之计,不宜作为国家正式的货币制度。但是,由于清末围剿太平军使军费支出浩繁,财政窘迫,筹划艰难,清政府无奈在咸丰三年(1843年)二月和九月上谕户部,正式发行“户部官票”和“大清宝钞”。户部官票以银两为单位,从壹两、叁两、伍两、拾两、伍拾两发行,一直流通到咸丰十一年,因为当时公私款项和纳税都用这个票,到后来就随着流通开始贬值了,后来,民间和官方都在尽量避免使用户部官票,所以它自然地就被淘汰掉了。

  大清宝钞则是以制钱为单位,分伍佰文、壹千文、壹千伍佰文、贰千文、伍千文、拾千文、五拾千文、佰千文共八个面值。当时清政府规定“银票即是实银,钱钞即是制钱”,在使用时,在政府各种支出和税收中搭收一半银票,但因为各地不认真执行,甚至有外商在民间低价收购充抵关税,使钞票迅速贬值成为政府累赘,到了同治元年就停用了。

  在光绪二十三年(1897),盛宣怀开始向朝廷申请创办了第一家官商合办的中国通商银行,它是一个半官民间提款的商业银行,它要早于官方。大清户部银行在光绪三十年开始成立,三十一年的时候开始发钞,只做出了龙图载沣头像那张纸币的样币,没有发行流通。后发行使用了大清户部银行兑换券纸币。在清代除了官方户部,其他省份也开始了成立银号。

  民间商号发行纸币

  通常来讲,民间商号发钞需中央机关允许的,但是有清朝很多钱庄发行的纸币是没经过允许的。民间商号发行也分银两票和制钱票两种,它都可以兑换现银和兑取制钱的,也可以在市场上流通。当时民间机构发行的纸币,基本上都是木板印刷或牛角板雕刻。雕刻木板技术上更容易,造价成本也不如铜板高。牛角板没有整的,基本都是用九块或者是十块拼出来的。

  民间发行的钞票,它跟官方相比,印刷简陋,工艺和防伪措施较为简单,纸张基本上还是采用宣纸,木板印刷。当时有一部分资金实力比较雄厚的私人钱庄,也采取到国外印刷钞票。官方印钞用的宣纸非常厚,民间用的宣纸很薄,不容易保存,拿在手里一揉就碎。这类纸钞并不太注重在用户手中保管期有多长,一旦破损或字迹模糊,商号就不进行兑换,这与现在政府回收旧票不大一样。把责任就全都给了用户了。

  这种民间上好发行的纸币,流通范围并不是很广,通常在同家商号的分号或这家商号所在的地域范围周边使用,有其局限性和不规范性。

  何谓兑票

  兑票是专门到银行去兑换用的,明代已有,当时称为会票,既此地开出来的票,可以到其他地方去兑换现银。到了清代,兑票称为大清银行兑换券,不仅仅是兑取银两的功能,它还可以在市面上流通。但是流通范围特别小。面值一元的纸币兑换一块银元。

  清末纸币的弊端

  清代纸币的弊端主要是无法兑现十足银两。地方商号或者那种私家银行包括地方官方银行都做不到。户部官票到官方的银号里去换现银,有的时候换不出来,即使换出来了,也是给你打折扣的。你比如说你拿着一两的户部官票去了,只能换九六银。这种弊端,使得纸币到后期在民间不大有人认可了。当时很少有人拿它去兑换现银,一个就是在市面上流通,再一个交国家税收、税费。因为当时的纸币也具有这样的功能:“凡持票……将官票兑换银两者,一切税苛捐向京外各库,一概收减每钱超两千文,抵换官票银两。”甚至由此发展出另一种职业,即专业倒钱者。他们从民间低价收上银两票、宝钞,再提高一点价格把它卖到大户人家去交税,从中挣取差价。但是买的大户人家也有他的用处,他拿它去做十足的消费了。

  清代纸币辨伪技巧

  清代咸丰朝的纸币竖方形,尺幅较大,虽为二色或三色套印,但色彩单调,印刷技术并不复杂,民间多能仿制。当时的官府既要防止民间伪造,又无技术措施,只好在票面上加盖官府印鉴,用以保证信誉和增强可靠性。所发行的银票宝钞总体要经过印刷,盖官府印鉴、手写这三道工序才可能发行。辨伪也可以就从这三个角度看。

  1、雕版

  咸丰三年开始始发的大清宝钞户部官票,都是利用铜版雕刻,然后手工印刷。当时的一种宣纸,高丽纸比较厚,纤维也比较粗。纸张易于使用,韧性比较强。用雕刻板刷色来印刷的,印刷方式比较传统。印到这个纸张以后,纸上反过来的墨色是凸出来的。现在咱们做伪的这些基本上都是用原票扫描,印出来以后,它没有凸起的感觉。

  到了后期,光绪晚期,发行的各省和咱们中央机关银行发行的钞票都是委托财政部印刷局用现代印刷机印的具有凹凸版的钞票。各省委托国外印刷也都是现代印刷技术印刷出来的钞票。已经跟现在彩票比较接近了,有防伪水印,有凹凸版,纸张都是用专业印钞纸。跟咸丰年已经有很多区别了。它的辨伪相对容易得多。

  2、各类印章满语篆文

  在未发行纸币连存根共同盖一个完整的章,当发行的时候它要把正票裁走,留存根。将来票收回来的时候,要对,对上去以后这个票就入库了。这所盖的就是骑缝章,此外,票上还有票面认证章、花押、防伪章等等。满文用九叠篆,清代官印的特点,一半是汉文,一半是满文。

  3、手写的流通记录

  古人也会担心假钞问题,所以钞票流通道某一地,就记录下来,如何使流通到此地,何时收过该票等,记录在纸币的背面。对于咱们现在收藏者来讲,是一个重要证据。因为流通记录越多,钞票为假的可能性就越小。像这些墨笔字都是当时写的,写完之后还盖有印章,古人的书写风格现在作伪一般较难摹仿,可作为鉴定手段之一。

  如何把握纸币收藏

  面值最重要

  清代纸币虽然说存世量少,但是作为一个收藏系列,品种还是比较很多的。纸币收藏最重要的是面值,次是发行年份。再次,按固定的发行单位收藏。比如说户部官票是中央机构发行的,但是它在直隶省流通时要加盖直隶章,那么发到江苏,要盖江苏的章。各地都有所不同。

  拍场上的纸币未必贵

  大家有一种误区,觉得拍卖场的东西稍微贵一点,其实不见得。有一部分民间市场完全见不到而权威著录上确实有记载的纸币,价格可能会很高,但还有很大部分纸币甚至低于市场价。市场上有这样一类人,他们认为年代越久远的东西价格就越贵,没看到这类藏品在市场上的存世量,常常会为自己的藏品开一个天价,以为是清代的就值几万或者十几万,其实不然。拍卖价格有时偏低,同时,所拍的藏品基本可以达到保真,因为它经过专家的筛选,又是藏家选送几道筛选,初学者们从拍卖公司选几个专题,参与一下竞拍,先有了保真的作为参照物,再到市场上去选去挑。

  收藏的心理不能浮躁

  收藏到一定程度,自然会去向最高的方面去发展,因为他要成系列。清代纸币以5万为一个关,5万以上在收藏圈里称为名誉品,即非常有名的票。作为初学或者刚介入这个收藏,你不要去追这个大的名利品。他像书画收藏中名头大家的作品,价格非常高了。一般人或者初学者不适于尝试。

  举例来说,在06年以前的时候像大清宝钞五百文或一千文,那么它才三五百块钱一张。08年涨了一千块钱,在06年之前,你比如说像户部官票一两,那时候的拍卖价格只在一千两百块钱到一千三百块钱,现在最高的时候,在今年春季成交,就是一两已经达到三千两百块钱左右。它在不断地在上涨。五无论品种,价位仍然看涨。这就适合买入。人们现在偏爱有年份的藏品的心理,融入了历史价值和文物价值的藏品具有当代艺术品缺乏的稳定性。

  对古钞品相的要求就不会像收藏人民币那样严格。达到8品,即整体属于完整,就可以从事收藏。

责任编辑:本站编辑
  • 推荐关键字:纸币
  • 收藏此页 | 大 中 小 | 打印 | 关闭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中国收藏网的立场,也不代表中国收藏网的价值判断。
相关新闻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已有14360条评论)
昵称: 匿名发表:
内容: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服务条款 |  法律声明 |  隐私声明 |  诚聘英才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 版权所有 中国收藏网 ©2002-2010 浙B2-20080195 E-mail:web@socang.com 客服热线:0571-87068182 客服QQ:328271981 业务合作:0571-87020040/28057171/872427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