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轻死的战国玉器
http://www.socang.com   2014-09-15 17:22   来源:大洋网-广州日报

河北平山中山国一号墓出土战国中期玉环形饰

  1989年毕业于北京大学考古系,曾任浙江省良渚博物院院长,现为中国文物学会玉器专业委员会理事、中华玉文化中心专家委员、浙江省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

  公元前475至前221年的战国时期,周王室彻底沦为时代的看客,以“战国七雄”为代表的大国崛起,延续着春秋以来对峙兼并、战争频仍的局面。然而,就在这样糟糕的年代里,文化和艺术却继续着“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繁荣。反映在玉器方面,随着“君子比德于玉”与“君子无故,玉不去身”观念的深入人心,重生轻死的人本情结得到了更多关照,日常佩带和执用的生活用玉,成为战国玉器的主流,同时也使其焕发出不同以往的独特魅力。

  战国玉器的器型种类,依然可以像春秋时期一样,分为礼器、武器(仪仗)、装饰品、工具、生活用具与杂器等,但专用于祭祀祖先与神祇的玉礼器(如山东烟台芝罘阳主庙旧址所出的两组祭祀玉器),或随葬墓中以象征身份的丧葬用玉,多选择质地较差的玉料,甚或干脆采用石料制作,琢工纹饰均显粗略。设计巧妙、造型精致、纹饰华美、玲珑剔透、赏心悦目的玉器,则多为各种生活用玉,其中又以各式各样的玉佩饰最为风行。除了传统佩饰外,带钩、龙形佩、舞人佩、剑饰、韘形佩、印章等新兴器类,迅速崛起,成为新的时代弄潮儿。

  由于普遍使用铁制琢玉工具,战国时期的制玉工艺取得了飞跃式的革新和提升,圆雕、浅浮雕、镂雕、阴刻,各式技法灵巧娴熟,其中浅浮雕和镂雕成为战国玉器造型和琢纹的常见技法,出现了曾侯乙墓(属战国早期)十六节龙凤形玉饰那样,用一块玉料剖解出数件活环相扣的套链式玉佩饰的高超技艺。

  高超的琢玉技艺,造就了战国玉器繁缛华美的纹饰与造型。战国玉器纹饰丰富多样,变化无穷,螭纹、兽面、龙纹等各具特征,但主体纹饰还是由双钩龙纹解体变异而来的各式纹样。战国早期,S形、蝌蚪形、如意头形、逗点形等抽象纹样,彼此勾连,仍可依稀对应龙头上各种器官。到了战国中晚期,便省减演化为单一的谷纹、云纹、勾连云纹或蒲纹。与此同时,战国玉器的形体造型,非常强调变化中的对称与均衡。大多数战国玉器的形体造型及其纹饰,左右完全对称;龙形佩等少数器类,虽然身姿蜿蜒翻转,充满灵动,但于曲折缠绕的动态中,始终保持了一份均衡感。河北平山中山国一号墓出土的一件战国中期玉环,环体饰绞丝纹,外壁雕琢三条回首、拱背、卷尾的小龙,正是战国玉器于不对称的灵动中追求总体均衡的典型范例。

 

责任编辑:本站编辑
  • 推荐关键字:玉器
  • 收藏此页 | 大 中 小 | 打印 | 关闭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中国收藏网的立场,也不代表中国收藏网的价值判断。
相关新闻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已有13290条评论)
昵称: 匿名发表:
内容: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服务条款 |  法律声明 |  隐私声明 |  诚聘英才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 版权所有 中国收藏网 ©2002-2010 浙B2-20080195 E-mail:web@socang.com 客服热线:0571-87068182 客服QQ:328271981 业务合作:0571-87020040/28057171/872427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