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铸造技术方面鉴定青铜器
http://www.socang.com   2014-08-14 21:13   来源:石渠雅集

  青铜器的鉴定,主要是断代和真伪鉴别。除了采用现代科技手段之外,传统 的鉴定法,主要是从器物的铸造技术、造型、纹饰和铭文以及铜质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的,专家们把这种方法归纳为几句话,即“抓其造型,视其花纹,识其铭文,查其地锈,找其范痕”。

  从铸造技术方面辨真伪

  商周时代青铜器的铸造,采用的是陶范法。这种方法无论是铸小件或大件铜器,都有良好的效果,对一些器形和雕镂复杂的器物,可先分铸,再合铸。春秋战国时,发明了失蜡铸造法,使青铜器铸造工艺上了一个台阶。后人作假的青铜器,多不采用陶范法。不同的铸造方法,有不同的特征,这是鉴定青铜器的主要依据。

  1、陶范法

  陶范法是陶质块范铸造法的简称,其铸造过程主要包括作模、翻范、作内范、合范、浇注和打磨修整等工序。

  (1)作模铸器物之前,先用陶泥做个样子作为初胎,它是制范的基础,这种陶模又称为母型。如要在器物上饰花紋,先在模上画好花紋,花紋的四入部分用刀雕刻出来,凸起部分用泥琛好后再加贴上去。

  (2)翻范将经过细筛过的泥土调制和匀,拍打成片,按捺在陶模外部,用力压紧,使陶模上的纹饰反映在泥片上。等泥片半干后,再按照要铸造的器物特点,将其划成若干块。划下的每一泥片阴干或用微火烘干,再合成一个外腔,即成为所要铸造器物的外范。

  (3)合范一般铸造简单的铜器(如工具和兵器),是用两个单合范合成的铸造空体器(如鼎、爵之类),需有内范和外范。内范又称范蓝、,小于外范,做内范的方法一般是将原来的泥模外表刮去一层,即可成为内范。外范与内范中间的空隙,为熔注液处,两者的距离(空间、也就是所要制作器物的器壁厚度。在浇注之前,先要将外范拼好合起来。

  (4)浇注为防止在灌注铜液时产生的涨力将拼好的范冲开,便用泥土围

  填外范,起到加固作用,并留有灌浇孔和通气孔。铜液向范内浇注后,待其冷却凝固,便将围填外范的泥土和内范打碎,将造好的器物取出。

  (5)打磨修整器物脱范后,表面往往是粗糙的,花紋也不够清晰,经过打磨修整加工,才成为一件表面光滑,花纹清晰,色彩铮亮的青铜器。用陶范法铸造器物是“一范一器”,破范取器,故没有两件铜器会是一模一样的。

  2、陶范法铸造器物所显露的特征

  凡是用陶范法铸成的青铜器,一般有以下几个痕迹可寻:

  (1)范痕(也称铸痕)器物铸造时,范与范之间的接合处再严密,也会有隙,铜液会从细窄的缝隙间溢出,冷却后即留下扉茬,此为范痕。尤其是在器物的耳、足、腹下部或底的隐蔽处的铸痕,即使经过打磨也去不掉。

  (2)花紋错位痕迹铸造有花纹的器物时,往往在数范接合处花纹对合得不紧密,不整齐,出现微小的错位痕迹。用失蜡法铸器,不会发生花纹错位的可能。

  (3)塾片铸器时,内、外范之间需有一定的支撑物,以使内、外陶范在浇铸铜熔液时,能始终保持着正确的间距。为此,铸工们往往将小铜片填放在内、外陶范之间的空隙处,使内、外范由于铜片的支撑而保持相对的稳定,最终,使浇铸出来的器物保持器壁的厚薄一致。此小铜片就称为垫片。塗片原来是固体状,当一千度左右的青铜熔液浇注到陶范内,铜液与垫片就会结合,但不可能将垫片完全熔化。因此,预先放置的垫片痕迹就会或隐或现地固定在器壁上。

  (4)范土陶范法铸器,在器物的足、耳、柱等内部,因空隙小,器成后范土往往不取出。范土在浇铸过程中被焙烤,通常呈红、灰两色,且很坚硬,用指甲抠也不易掉落。

  3、失蜡法或翻砂法所暴露的特点

  失蜡法或翻砂法铸器时,通常器物表面出现大小不等的砂眼。因其系整模铸造,往往有铜液灌注不到之处,就形成了一个个小缩孔(即称砂眼〉,而陶范法则极少有这种现象。

责任编辑:本站编辑
  • 推荐关键字:青铜器
  • 收藏此页 | 大 中 小 | 打印 | 关闭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中国收藏网的立场,也不代表中国收藏网的价值判断。
相关新闻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已有13097条评论)
昵称: 匿名发表:
内容: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服务条款 |  法律声明 |  隐私声明 |  诚聘英才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 版权所有 中国收藏网 ©2002-2010 浙B2-20080195 E-mail:web@socang.com 客服热线:0571-87068182 客服QQ:328271981 业务合作:0571-87020040/28057171/872427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