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楚文书法艺术价值及文化影响浅析
http://www.socang.com   2014-05-09 17:38   来源:中国收藏网

  ● 一念

  【核心提示】王楚文销声匿迹于书坛已有十余载。然而最近几年,无论是中国大陆还是港澳台地区的拍卖市场或是地下市场,寻觅问津王楚文书法真迹的收藏家逾显增多。由此可见,其书法艺术价值及文化影响,在历经岁月的印证后逐渐凸显出来。

王楚文书法艺术价值及文化影响浅析

  谈及王楚文书法艺术价值及文化影响,首先最有必要提及的应该是其书法艺术中的“独道”。

  所谓“独”,一是其书法艺术继古拓新,自成一体。二是其年轻时学界已盛传王楚文书体独步书界。也有收藏者评价其书法:“集诸家精髓自成一体,经世道沧桑闲逸脱俗,摄山水神气灵秀古朴,悟周易之理天人合一。乃中国当代书法作品中罕见的书体范本。”或许,这也正是其书作近年来在市场上倍受青睐的因素之一。【注释01】

  所谓“道”,应该是指其书法艺术作品中所折射出的精神思想与文化内涵。众所周知,王楚文在易学与书学领域造诣最深,次之则为诗词、医学、武术,其生平所学甚至涉及儒、释、道等领域。

  由此推断,诗词、武学、医学、易学、儒、释、道等国粹文化的学习探索,与其书法之道的形成息息相关。可见,其书作中隐含的厚重文化底蕴乃吸引收藏家和研究者的又一因素。

  但仅从“独道”两方面概括王楚文书法艺术价值及文化影响的话,似乎仍显笼统。故将其书法艺术分为四个层面进行解读。

王楚文书法艺术价值及文化影响浅析

临书古法,以其心法,用诸道法,写其书法

——王楚文书体形成的书学宗源

  初观其书写技巧,无论出笔、落笔、行笔、收笔,还是构架、谋篇、布局、变化,可谓细腻严谨。

  深究其笔势锋路,不难发现,行笔匀有出处和用意。再逐字深究,发现看似简单之字,其实揉合多家书法之意道、气道、笔道、墨道。

  书亦有道,纵观历代著名书家字帖,笔下均有其独特之道。或精于意道,或精于气道,或精于笔道,或精于墨道。

  从古而今,但凡传世书体,均有独我之“道”。

王楚文书法艺术价值及文化影响浅析

  清人谈书云:凡欲学书之人,工夫分作三段,初要专一,次要广大,三要脱化,每段三五年火候方足。初取古人之大家,一人以为宗主。赏析王楚文书体特点及风格形成,正好暗合清人谈书中提出的“三段”。分别为:专一、广大、脱化。从王楚文的书体演变史来看,其书体在后期形成过程中所折射出的广大与脱化尤为明显。提及“广大”,或如王楚文研究古今文字史一样,可从现今追溯至甲骨文的衍生。

  中国汉字历史悠久,具有古典雅朴的文学性。关于汉字的起源,中国古代史有种种说法,如“结绳、八卦、图画、书契”等。古书上还普遍记载有黄帝史官仓颉造字的传说。仰观天象,俯察鸟兽虫鱼之迹,创造出中国最早的象形文字。文字从出现至今,已经历了早期的图画文字、甲骨文字、古文、篆书、隶书、楷书、行书、草书,以及印刷术发明后逐渐派生出来的各种印刷体等漫长的发展历程。其中甲骨文字被人民看作是中国最早的造型文字。【注释05】

王楚文书法艺术价值及文化影响浅析

  王楚文年轻时便热衷于研究历代大家书体中的“道”。

 

  据了解,其元谦堂收藏有多种古玩字画,其闲暇时常醉心于鉴赏,从大家真迹中研究分析书法之道。后期又痴迷于研究古文字,诸如甲骨文、金文等古老文字也属其研究领域。很多人会运用文字,却不了解文字。

  例如:甲骨文,又称“契文”或“龟甲兽骨文”。是中国已知最早的成体系的文字形式,它上承原始刻绘符号,下启青铜铭文,是汉字发展的关键形态。现代汉字即由甲骨文演变而来。【注释03】再如:金文,金文是指铸刻在殷周青铜器上的铭文,也叫钟鼎文。金文应用的年代,上自商代早期,下至秦灭六国,约1200多年。金文的字数,据容庚《金文编》记载,共计3722个,其中可以识别的字有2420个。【注释04】

  “谈及文字的宗源,很多人一头雾水,但王楚文却了然于心。”王楚文的好友邱木坚(普宁书法院理事)向笔者透露。

  由此看来,王楚文的书体之所以出处颇多,与其平时研究古文字学大有联系。

  于右任谈书云:学书法不可不取法古人,亦不可拘泥于古人,就其爱好者习之,只要心摹手追,习之有恒,得其妙谛,即可任意变化,就不难自成一家。

  故赏析王楚文书作,可以断定其独特书体的形成,乃临书古法,以其心法,用诸道法,写其书法。

心为题法、神为墨法、意为笔法、气为章法

——王楚文书技中的四法四门

  元代书法家赵孟頫曾云:“书法以用笔为上,而结字亦须用功,盖结字因时相传,用笔千古不易。”

  清代康有为论书也曾云:“书法之妙,全在运笔”。这足以见得,笔法乃书法之关键技法。

  正如孙过庭在《书谱》中所论:“任笔为体,聚墨成形”。

  由此推断,历代书法家均注重笔法。除了笔法,历代书法家在选纸、用墨、构字、谋篇上也均有自己的书法之“法”。

  那么何为王楚文的书法之“法”?

  赏析其书作,可以窥见。其书法之法,均注重笔法、墨法、章法等技法的运用,就其书作来看,其法有四,即:笔法、墨法、气法、章法。

  纵观王楚文近二十年来不同时期写下的书法代表作,发现其不同时期对上述“四法”的运用均有不同。或因其不同年龄段经历人情世故不同,导致其思想性情与审美取向地渐变,进而转化为其笔下的质变。

  细观其笔迹,推断他思绪;心神聚笔锋,念想寄书中。解读楚文字,如见其人其事,如其笔下对轻、重、缓、急、浓、淡、干、湿等技法的运用和把握,均在继承柔合古法的基础上,任由意念引写,因我心思而字。

  其草书,笔锋微含淡墨,以流畅柔美线条书写,形神兼备,笔势洒脱。但也偶尔反之,以相反的笔墨书之。

  其行书,轻蘸浓淡之墨,线条粗细变化之丰富,柔中见刚,刚中见柔。也见融合他法,书写那时那景那心。

  其篆隶,行笔缓慢老道,笔触之处均力透纸背,以气带笔,书写心境。用笔用墨考究,因书写选题而用之。

  窥其不同时期所写书作,发现其笔法、墨法、气法、章法均有区别,此“四法”已形成其独我之法。

  故,细心观其字,大胆断其法。依我所见,形成其“四法”之“法门”也有四,即:心、神、意、气。心中所想决定其书写选题,精神状态决定其笔墨轻重,意念意识引领其笔势锋路,气息规律形成其谋篇布局。

  是故,将其书法之法作如下论断:心为题法、神为墨法、意为笔法、气为章法。

以刚炼柔,以柔炼刚,刚柔并济,触其行笔

——王楚文书法中的阴阳五行

  王楚文书法中的“四法四门”所形成的书体特征,与阴阳五行息息相关。

  阴阳五行学说是中国古代朴素的唯物论和自发的辩证法思想,它认为世界是物质的,物质世界是在阴阳二气作用的推动下孳生、发展和变化;并认为木、火、土、金、水五种最基本的物质是构成世界不可缺少的元素。这五种物质相互资生、相互制约,处于不断的运动变化之中。

  为从多个角度,客观及辩证地解读其书法之规律与宗源,再按阴阳五行之理赏析其书体,不难发现,其书体正好暗合阴阳五行学的规律。【注释02】

  尤为明显的佐证是其多篇书作笔迹中,存有“阴笔写阳字,阳笔写阴字。”的痕迹。这一研究结果,足以见得其书法功力非同一般。

  就广义理解,“阴笔”指:羊毫、兔毫等软笔。“阳笔”指狼毫、鹰毫等硬笔。“阳字”指:线条硬朗,厚重有力的字体。“阴字”指:线条柔美,洒脱空灵的字体。

  也就是说,王楚文极有可能在临习诸家书体的过程中,将其研习的书体,分为阴阳两类。先以至柔之笔临习至刚书体,再以至刚之笔临习至柔书体。通过刚中炼柔,柔中炼刚的长期练习,以刚柔并济之笔揉合诸家书体之法,书写其独我之体。

  可见,王楚文在研习诸家书体的过程中,是多么认真和细心。

  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广东书法家协会主席:张桂光老先生,答《羊城晚报》记者问“什么样的书法作品才有收藏价值?”时,回应道:今天书坛的大势,更多的是强调书法的笔墨意趣、篇章布局的装饰性、工艺性,而不是它的文化意蕴,书法作品的工艺性、装饰性甚至超过书写技法本身,更不要说文化意蕴了。似乎书法作品中的字写对写错、书写的是什么内容都没关系,大有将书法艺术跟文化意蕴剥离之势。发展的结果可能会蜕变出一种新的艺术形式。但我认为,这不是中国当代书法发展的唯一道路,我们还是要在继承传统上面花大力气。我还是提倡老办法,学书法还是应该从临摹字帖学起,要学习传统的用笔、章法布局的规范,遵循传统的审美法则。【注释10】

王楚文书法艺术价值及文化影响浅析

  据专门从事研究王楚文书法的研究者透露:继承多家书体的王楚文不仅深暗阴阳之理,也暗合金、木、水、火、土的五行特质。研究者根据这五种五行特质,推断其研习过的书体可为五大类。

  金性书法特质。典型代表作如:宋徽宗《万寿宫碑》、赵孟頫《闲居赋》、王羲之《十七贴》、汉《曹全碑》、周《大盂鼎》。

  木性书法特质。典型代表作如:柳公权《玄秘塔碑》、王羲之《圣教序》、汉《乙瑛碑》、秦《石鼓文》。

  水性书法特质。典型代表作如:弘一法师《华严经》、谢无量《自书诗册》、怀素《自叙贴》、《秦山石峪金刚经》、周《 毛公鼎》。

  火性书法特质。典型代表作如:颜真卿《东方朔画赞》、康有为《钟鼎风流七言联》、汉《礼器碑》、邓石如《白氏草堂记》。

  土性书法特质。典型代表作如:东晋《爨宝子碑》、颜真卿《祭侄文稿》、王蘧常《赠字林纪念馆四言联》、汉《西狭颂》、秦《石鼓文》。(需要说明,五行的具体特征在每件作品中并不是单一的,而是五行具备,但各有所偏。)

  综上述分析可见,王楚文将阴阳五行理论贯穿于书法艺术实践中已有多年。但就其娴熟书技与独我书风来论断其书法价值似乎仍不够全面。

 

  世所公认,王楚文的书法艺术价值及文化影响非同一般。那么,其书法艺术除了自成一格,为当代书法史贡献新的书体范本外。还有存在哪些学术影响和考量价值?答案有很多,比如其在多年的书法艺术实践中将“易学”与“书学”相融合,在研习继承古代、近代多家书技和理论的基础上,为当代书法艺术拓展出了新的理论依据。

  其次是目前在书画市场上,其书法手迹少之极少。想必,这也是时下收藏界及学界对其书法作品梦寐以求的原因之一。而形成其书法艺术价值的因素也来源于多方面。

王楚文书法艺术价值及文化影响浅析

  一、王楚文书法艺术赋予失传名篇的阅读价值

  赏析王楚文不同时期的书法诗抄。不难发现,其书抄取材多为近乎失传的经典诗文,这些诗文或没被收录教科书,或媒体未曾刊载,或流传并不广泛。王楚文以其独特的书法形式,赋予了这些诗文第二生命。

王楚文书法艺术价值及文化影响浅析

  如其壬辰冬月书写的录担当题画诗:“烟云变幻本无形,墨汁模糊蕉草亭;只道斯名画可隐,转教众口说丹青。”这是何等闲散而脱俗的诗句。

  再如其壬辰初夏书写的朱淑真诗:“闻无消遣只看诗,不见诗中话别离,添得情怀转萧索,始知伶俐不如痴。”这又是多么有血有肉的诗行!

王楚文书法艺术价值及文化影响浅析

  这些经典诗文被王楚文以书法形式再次呈现后,被更多人所认知和熟知。由此可见,其下笔前可谓用心良苦。

  如今,还有多少书法家像王楚文一样在写书法之余,去读书挖掘那些失传的经典诗文,将其以书法形式重新呈现?

  时下个别所谓的专业书法家或书法爱好者,但凡提笔书写,取材选题便是:大展宏图、恭喜发财、财源广进等词句,让观赏者烦不胜烦。再如一些大众早已熟知的著名诗文,却总是被一遍遍抄写。貌似中国的经典诗文少得可怜。其实并非如此,中国古代和近代有很多经典诗文未曾被大众所熟知。

  中国书坛最可怜的现象莫过于有不少书法者总是闭门造车,除了写字还是写字,既不读书充电,也不感悟生活。其次就是一味重复书抄那些大众滚瓜烂熟的著名诗文,完全忽略了作为一个书法者的基本责任和义务。难道作为一个书法者,学习掌握书法技巧,就是一味地书抄著名诗文吗?

  《人民日报》刊发的文章《文学不应丢失“大道”》一文中,贾平凹这样论述:一个民族没有哲学、文学和艺术,是悲哀而可怕的。依我看,没有哲学和文学的书法艺术,同样也是悲哀可怜的。除了收录教科书及媒体刊载的著名诗文,那些不为人知的经典诗文难道被书法者就此遗忘了吗?

  这究竟是当代书法家们平时不注重读书学习形成的“书法残疾”还是一种“书写误区”?还是当代文化教育遗留的纰漏?

  由此可见,部分收藏家和研究者掏藏王楚文书法手迹,不仅仅是为了赏析其书法艺术。而是企图通过其书法艺术去感受那些被时代遗忘于角落的经典诗文。想必,这也是王楚文赋予失传文学的阅读价值。

  二、王楚文书法艺术蕴含的诗学价值和语言价值

  谈及王楚文书法艺术中蕴含的另一层价值,最为凸显的应当是其笔下独特的诗歌语言。因为王楚文是个思想情感丰富且言行低调的诗人,只有在其书法作品中,才能窥其创作的诗篇。

  诸如其《夏夜雨后》中“他方人可好,此处乱弦章。”的感性诗句,在语言组织及文字运用上不仅平仄对称严密,韵律上更是深入挖掘,充分发挥了潮汕话的语言美。而这一点,具有特殊的诗学考量价值。

 

  据历史资料记载:潮汕语言乃属汉语方言八大语系之一的闽语系次方言,也是中国距今最古远、最特殊的方言之一。【注释07】

  再如其写下的五绝“今宵灯似昼,鼓炮闹春柔;独坐闲庐里,思君劳案头。”(引:王楚文诗《己丑元宵》)这首绝句暂且不论其平仄格律的工整完美,仅诗句中的意境已是形象生动,情景交融。咋一看出句“今宵灯似昼”描述夜晚如日之景象,再看对句“鼓炮闹春柔”原来是元宵之夜,上下两句既包含了佛学的因果哲学,又做到了字对、词对、句对、意对四个方面的对仗美。其后两句“独坐闲庐里,思君劳案头。”更是情景交融,而“劳”字可谓诗中点睛之笔,点出诗人坐在书桌前思念着某一个人,而其内心思绪繁乱。

  再如其答肖先生赞诗步其韵之句“浮海廿余载,归山半老翁。”出句“浮海廿余载”中的“廿”字是典型的潮汕发音,充分发挥了潮汕话的语言美。对句“归山半老翁”则描述了在外漂泊多年的诗人返乡后,顿觉自己犹如一个经历过诸多世道沧桑的老者。“归山”则更是一语点出诗人故乡的山村乡野之貌。

  上述所引诗句,均为其年轻时不经意间提笔写下的诗行,用意一目了然,或许读到这样的诗句,才能理解他落笔书写时的思想意境。而这一点,刚好让赏析其书法作品的人,从中窥见其诗人的一面。故此,赏析其书法艺术的人们,又发现其书法显露的诗学才华与文学底蕴,其笔下经典诗句,难免会让读者产生诸多故事联想。

  书法家段俊平在《浅论书法的抒情表意功能》一文中,就书法作品收藏价值的问题,曾论述:书法的表意抒情功能,首先表现在书法作品中蕴含着创作者的情感思想,一幅能打动人心、有收藏价值的书法作品,是因为字里行间蕴含着充沛的感情,或喜、或悲、或怒、或哀,纵使相隔千年、万水千山,我们依然能隔着时空的距离,遥想创作者挥笔时的情景,产生心灵共鸣。【注释06】

  由此可见,书法作品中是否蕴含着创作者的情感思想,极为重要。也是考量书法作品收藏价值的一个重要因素。

  三、王楚文书法艺术蕴含的书学价值与文化价值

  伴随着西方文化思潮的冲击、日益功利化的现实、教育有效性的局限,我们的青少年一定程度上疏远了民族传统文化,对民族传统文化知之甚少,甚至对民族传统文化产生了怀疑。实际上,民族传统文化的认同对一个民族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是理性层次上的对民族的认可,也是感情层次上的精神依赖,所以,文化的认同是最坚固的国防,是发展中的永恒。

  书法是中国文化艺术的瑰宝,语言学家洪堡特说:“民族的语言即民族的精神,民族的精神即民族的语言,二者的同一程度超过了人们的任何想象。”书法艺术以汉字为载体,而汉字是记录汉民族语言的符号,与民族语言是共生的关系,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积淀着中华民族的睿智、中华民族的精神。

  正如黑格尔所言:“中国是特别的东方。中国书法最鲜明地体现了中国文化的精神。”【注释11】

  由此可见,书法艺术不仅仅要继承古老的文字精髓,更要传承多少年来伴随中国文字成长的国髓文化,使这两方面的文化得以辉应。

  观王楚文个人书法史,其书体先后继承诸多书家精髓,从远古之甲骨文、钟鼎文、简帛书,再到晋之钟繇、二王和近代等诸家名帖几乎被他潜心研习了个遍。

  然最难得的是,其临习诸家书法而不惑,化诸家之法为其法而书之。其书法艺术不仅在暗合阴暗五行之原理的基础上,形成了“四法四门”之书学特质,且蕴含易学、儒、释、道、文学、哲学等不同领域的文化要素。

  是故,学术界及收藏界评价其书法“自成一格,独步书界。”也不为过。这样的评价用于形容王楚文的书法艺术,可谓实至名归。

  四、王楚文书法艺术蕴含的收藏价值与升值空间

  目前国内及港澳台书画市场,王楚文书法手迹可谓炙手可热,颇有洛阳纸贵之景象。

王楚文书法艺术价值及文化影响浅析

  而一个同时精通书学和诗学的诗书大家,生平写就的诗词书法手迹,毕竟数量有限,加上书法和诗词均为一人所创,此类手迹无疑是“诗书”的完美结合。乃最具价值之头号收藏对象。然上述只是个人兴趣所论。客观而论,王楚文书法艺术收藏价值和升值空间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其书体独步书界,自成一格,具有书学领域的学术考量价值。

  (2)其笔下所创诗句,语言独特,具有诗学领域的学术考量价值。

  (3)其书作内涵丰富,选题独特,具有思想领域的文化考量价值。

  (3)其书作产量极少,流通极少,近年问津搜藏的人群指数剧增。

  《西安日报》2011年刊发的《什么样的书法最具收藏价值》一文中,曹军华论述道:成功的书家必须具备深厚的学识,甚或是某一文化领域的专家权威。收藏当然要首选那些传统功力好,有风神独具的自家面目,又富广泛文化影响的书家的作品,也即名家的作品。【注释08】

  郭庆华面对《河北收藏》名家讲坛栏目主持人问及的“关于文人书法的收藏价值”这一问题时,回答道:当代文人书法,也只有真正称得上“文人”的书法才是最有价值的,即是指其自撰的诗词、对联能够中情达式、合乎格律要求,如果名不副实,粗制滥造,其收藏价值自然就会大打折扣了。收藏鉴赏者的眼光取决于其在中国传统文化方面的素养。诗文与书法溶为一体的属于同一作者的作品当属上乘之作,诗文与书法分离实际作者为两人的作品自然略逊一筹。总之,文人书法以其内容与形式的有机统一而赋有独特的艺术价值,收藏者自当独具慧眼。【注释09】

  当然,关于王楚文书法艺术价值及文化影响的研究和论述,我认为是个颇为复杂和深奥的学术问题,复杂是因为王楚文生平博学,涉猎的学术领域较多。我们研究其书作,论述其书法艺术价值及影响力的前提是不能从一个角度去研究和分析,而是要从多个角度去进行反复论证,如此才显得客观辩证。

  笔者才疏学浅,暂且只能从书学、诗学、五行阴阳及收藏行情四个层面浅析王楚文书法艺术的价值及文化影响。或许论述得仍不够系统和辩证,毕竟真正检验书法艺术价值及文化影响力的并非收藏家和研究者,而是岁月的印证。(本文作者系解放军美术书法研究院(成都军区分院)艺委会委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

  【注释01】中央重点新闻网站光明网《文化频道》新闻《以易为意 博学为笔 天人合一》

  【注释02】《当代小说》2010年03期《阴阳五行与书法》

  【注释03】《甲骨文字典》

  【注释04】古铭,徐谷甫。两周金文选:上海书画出版社,1986 年。

  【注释05】曹智轶,《中国书法如何走向世界》书画艺术网。

  【注释06】段俊平,2013年10月23日刊载于《书法导报》·《浅论书法的抒情表意功能》

  【注释07】香港广泰书局 1976 《潮汕新字典》

  【注释08】曹军华2011年发表西安日报《什么样的书法最具收藏价值》

  【注释09】中国书法网2009年8月18日刊发文章《关于文人书法的收藏价值》

  【注释10】羊城晚报2013年06月08日文章《什么样的书法作品才有收藏价值?》

  【注释11】美术报2007年1月13日《书法教育的文化价值 》

责任编辑:本站编辑
  • 推荐关键字:书法
  • 收藏此页 | 大 中 小 | 打印 | 关闭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中国收藏网的立场,也不代表中国收藏网的价值判断。
相关新闻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已有0条评论)
昵称: 匿名发表:
内容: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服务条款 |  法律声明 |  隐私声明 |  诚聘英才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 版权所有 中国收藏网 ©2002-2010 浙B2-20080195 E-mail:web@socang.com 客服热线:0571-87068182 客服QQ:328271981 业务合作:0571-87020040/28057171/872427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