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文物局:230万件馆藏文物受重度腐蚀
http://www.socang.com   2014-02-24 16:57   来源:新华网北京 记者孙博

  20日,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文化部副部长、国家文物局局长励小捷介绍,据统计,受重度腐蚀的文物数量目前是230万件,占馆藏文物总量的16.5%。作为馆藏文物的保护,其保护措施第一位还是改善其保存环境。馆藏文物修复工作面临瓶颈制约。

  [中央电视台记者]:近日有一个数据,关于全国馆藏文物的腐蚀率超过50%,这个数据引起了公众对馆藏文物安全的关注。请问目前馆藏文物的安全情况究竟怎么样?关于保护下一步有怎样的考虑?

  [励小捷]:你提的问题很专业。这个数据不是空穴来风,2002年至2005年,国家文物局组织过一次馆藏文物腐蚀损害情况调查,调查结论是50.66%的馆藏文物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腐蚀情况。我再提供一个数据,受重度腐蚀的文物达到230万件,占馆藏文物总量的16.5%。各类文物,尤其是出土文物,随着时间的推移、环境的变迁、不同程度地受到腐蚀损害是一种不可抗拒的自然趋势,但是我们可以采取多种保护措施来延缓这样一个趋势。

  作为馆藏文物的保护,其保护措施第一位还是改善其保存环境,比如文物库房的温湿度控制,比如对纸质文物光照度的控制,目的是防止产生新的病害,而不是刚才介绍50%存在不同程度损害的文物我们都要动手修。梁思成先生讲过,对文物“要修旧如旧,带病延年”。本身不可能不存在病害,我们是要让它带病延年,所以文物修复工作应该遵循这样一个理念。尽管如此,我们不是要去把那50%都修了,而是重度腐蚀文物的存量,就是需要我们抢救维修的任务依然是很繁重的,对此国家文物局十分重视。“十一五”期间这方面的投入达到6亿元,改善博物馆馆藏文物保存环境,库房提升项目安排2.5亿元,进入“十二五”这方面的工作力度进一步加大。2011、2012、2013年三年的资金安排,馆藏文物修复资金安排达到8.17亿元。

  当然这项工作还有其他的瓶颈制约,主要有三条:第一是人才匮乏,馆藏文物修复历史上是师承制,尽管近几年来采取了多种形式加强培训,但是和承担任务相比人才短缺是严重矛盾;二是有些关键技术现在仍然没有突破,比如青铜器的粉质灰的问题。第三是可移动文物修复工艺复杂,周期相对较长,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大批量的完成任务。举个例子,一件在泡水状态的青铜器从脱水到定型一般要一年半到两年半,而尺幅比较大的丝织品的修复就要更长时间,“慢工出细活”可能是文物修复的一个规定动作。

责任编辑:本站编辑
  • 推荐关键字:文物
  • 收藏此页 | 大 中 小 | 打印 | 关闭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中国收藏网的立场,也不代表中国收藏网的价值判断。
相关新闻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已有5684条评论)
昵称: 匿名发表:
内容: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服务条款 |  法律声明 |  隐私声明 |  诚聘英才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 版权所有 中国收藏网 ©2002-2010 浙B2-20080195 E-mail:web@socang.com 客服热线:0571-87068182 客服QQ:328271981 业务合作:0571-87020040/28057171/872427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