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滨民间藏品掀起嘉兴收藏圈波澜
http://www.socang.com   2014-01-03 09:23   来源:南湖晚报

  N社区记者 骆颖叶 韩瑜超 摄影记者 李剑铭

  “这里不断有老古董出现,很多看起来都有些年份,估计价值不菲啊!你们能不能请专家来帮忙看看,顺便解读一下呢?”

  近日,家住毛纺新村的李先生来电称,不少邻居陆续搬离,家里的不少“老宝贝”一一呈现,市民对此议论度很高。

  红木椅子、清代书橱、民国花盆、书画作品……原先的毛纺新村、绢纺新村、民丰宿舍地块,随着城市的有机更新,出现了一群特殊的人,他们以“跑地皮”、“钓鱼”谋生,也让整个嘉兴收藏圈掀起了波澜。

  小李是“跑地皮”和“钓鱼”队伍中的一员,天气好的时候,他就到毛纺新村附近摆个摊,放些玉器、货币,但他的目的不是把东西卖出去,“摆个摊是为了告诉别人,我是收老东西的,他们自然会将家里一些有点年头舍不得扔掉,但又不想带去新家的东西卖给我,经常会有好东西落入我囊中呢!”

  一张有纪念意义的“龙钞”

  “钓鱼”和“跑地皮”的人通常不是收藏家,也没有太多的鉴赏知识,他们一收到东西通常马上转手。

  周荣先就从他们手上淘到过不少东西,他是嘉兴市收藏家协会的秘书长,年近古稀却精神矍铄。

  周先生拿出了一套民丰造纸厂建厂80周年的纪念邮票,“2003年,民丰造纸厂建厂80周年,厂里给每名在职员工和退休员工都发了一套个性纪念邮票,其中还包括一张‘龙钞’,有的人不太懂,当下就换了钱补贴家用,而我手里的这套就是被‘钓鱼’钓来的。”

  这套纪念邮票有着大红的硬封面,打开就是一张面额为100元的“龙钞”,这张钞票以龙为主图,与普通的100元纸币一般大小,在它的左下角,有一朵透明的梅花云。

  “注意看,它不是纸做的,而是塑料的,是我国发行的第一套塑料钞,现在世界上能制作、发行塑料钞的国家也不多。”周先生凝神注视着“龙钞”。

  再往后翻,是两张小全张,每张上都有16小张面值8角的邮票,图案有玉如意、民丰创始人褚辅成、“船牌”商标、民丰党政大楼、民丰科技大楼,还有“1936年第一张国产卷烟纸在民丰诞生”与“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卷烟纸生产线在民丰落成”等。过去与现在交相辉映,见证了民丰80年的风雨与成就。

  套票的最后一页是一张面值8元的小型张,“这套邮票刚拿来的时候不值钱,后来越涨越高,那张‘龙钞’,一开始是100元,后来是300元,再后来涨到700元、1000元,前年下半年甚至到过3000多元,现在又回落到1500元左右。”周先生说,这套邮票不仅很有收藏价值,还记录了本土文化和历史。

  不少好东西“流出来”

  “说到本土文化,我们嘉兴本土的书画家就不得不提。吴藕汀、岳石尘、吴蓬三位就是典型代表,而他们的画有一部分就散落在民丰造纸厂、绢纺厂、毛纺厂的员工手里。”周先生介绍。

  原来,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互赠字画的风气十分流行,加上民丰造纸厂、绢纺厂、毛纺厂里的工人都是有技术有知识的,这股风气就更甚了。

  周先生回忆起了上个月发生的一件事:“有人在毛纺新村收到了三位画家的画,每人一幅,这三幅画收来总共才100多元,一转手变成400多元,再一转手就2000多元了。后来的那人卖了两幅共10000多元,自己还留着一幅。”

  相对这样知名的画家,周先生更偏爱一些小众画家。他拿出了两张顾德宝的自画像,一张是作于1973年的版画,另一张是作于1976年的水彩画,“顾德宝原来是毛纺厂的员工,虽然名气不是很大,但很有才,他的画都很有意思。”

  说话间,周先生又拿出了两张明信片大小的硬纸板,上面以版画的形式展现了嘉兴当时的风貌,“这是顾德宝为毛纺厂内部刊物设计的报头。”

  周先生还兴致勃勃地带记者去看他在这次湖滨地块有机更新时发现的“宝贝”,“这张椅子是红木的,虽然刷过一层漆了,但东西还是不错的。”

  有些人觉得乔迁新居用不上这些老玩意,扔掉又可惜,能卖多少钱是多少钱,“以桌子、床、椅子为主,年代以民国时期为多,但也不乏好东西,毕竟这个片区也算是当年‘老嘉兴’的聚集地,有文化又手头有点钱的人不少。”周先生说,除了这些大件,“流出来”的小摆件就更多了,花盆、茶几、脸盆架等。

  蕴含本土文化的物件很吃香

  “你别看这些老照片、证书、奖状、厂徽、臂章、本土商标皱巴巴的,它们现在可吃香了,它能证明一段跟我们有关的历史,这点很重要,收藏圈子里也有越来越多的人喜欢寻觅它们了。”周先生说。

  记者眼前的这个“抢修队”红臂章颇有年代感,是上世纪60年代绢纺厂职工“抢修队”06号队员的臂章,“还有当年的退休证、厂里统一发给员工的搪瓷杯,一件件小物品都是有生命、在呼吸的。”周先生显然对这些蕴含本土文化的藏品很重视。

  他还向记者展示了自己从绢纺新村一名70多岁老人那里收来的一张“生生蚕种制造厂”的金虎商标,“我好不容易才说服他,他的母亲当时在蚕种场工作,留了两张商标纸做纪念。当时从蚕种场卖出来的一张张蚕纸上附着着蚕种,外面再贴上这个商标纸,印证了本土文化的历史。”周先生聊起自己的心头好显得很兴奋。

  毛纺厂青年工人团在老南湖摆渡口活动的旧照、绢纺厂劳动模范奖状、先进生产者奖章、老厂发的工业用品……在搞收藏的同时,将本土文化发扬和传承,是周荣先和他同伴们的目标。

责任编辑:本站编辑
  • 推荐关键字:民间藏品
  • 收藏此页 | 大 中 小 | 打印 | 关闭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中国收藏网的立场,也不代表中国收藏网的价值判断。
相关新闻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已有5238条评论)
昵称: 匿名发表:
内容: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服务条款 |  法律声明 |  隐私声明 |  诚聘英才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 版权所有 中国收藏网 ©2002-2010 浙B2-20080195 E-mail:web@socang.com 客服热线:0571-87068182 客服QQ:328271981 业务合作:0571-87020040/28057171/872427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