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慈寿寺塔
北京地铁6号线,是与横贯中心城区的地铁1号线平行的线路,其西端终点站是海淀五路居站,西端的第二站是慈寿寺站。距地铁慈寿寺站不远的地方,历史上还真有一座慈寿寺,只是目前寺无存,只剩下一座塔,就是慈寿寺塔,它坐落在北京海淀区西八里庄。
草根太后出身决定寺塔命运
建于明万历四年(1576年)的慈寿寺,是神宗朱翊钧为母亲即“慈圣皇太后”祝寿而修建的。慈寿寺塔即“永安万寿塔”,是慈寿寺的一部分。
史载,当年神宗皇帝欲建慈寿寺塔时,首辅张居正并不主张建造。
随着历史题材电视剧《万历首辅张居正》的播出,一股“明史阅读热”、“张居正研究热”悄然兴起。而张居正与神宗皇帝之间,先以师徒相交,后以君臣相伴,终以敌我相对(张居正死后被抄家,家人获刑),其二人关系甚为复杂、微妙,充分体现了封建专制宫廷的是非含糊、阴晴无定与血雨腥风。
言归正传,神宗母亲信佛,“京师内外多置梵刹,动费钜万。”首辅张居正眼看着大明王朝民生疾苦,国库也并非殷实,当然不主张大建寺庙,对慈寿寺和慈寿寺塔的修建也有微词。
万历皇帝的生母姓李,出身卑微,仅是一名宫女,得隆庆皇帝宠幸后生下万历皇帝,遂母以子贵,被加封为贵妃。隆庆皇帝在位6年后驾崩,李氏被尊为慈圣皇太后。万历皇帝即位时年仅10岁,所以内外政事曾一度由李太后执掌,但因她出身微贱,虽贵为太后,实际上却处处受制,甚至在用膳时也不能和万历及皇后平起平坐,只能站着。宫廷中的生活充满了凶险,李太后不得不使出浑身解数来巩固自己来之不易的政治地位。于是她声称自己是九莲菩萨转生,并在她主政期间在全国各地、京城内外大兴土木,兴建修缮了许多佛寺,慈寿寺就是其中最著名的寺院之一。
有了这番政治背景,可以看出,万历初期的庙宇建设有巩固皇权的必要性,这番关于寺塔建设的争论注定以张居正的失败告终。
洗尽历史铅华留下艺术瑰宝
经过漫长历史岁月的淘洗和沉淀,那些黑暗的宫廷争斗、倾轧、杀戮已经烟消云散,那些政治与经济的权谋和策略也淡出了人们的视线,留给我们心灵的宝物唯有纯粹意义上的文化遗产和艺术佳作,一如眼前这美丽动人的玲珑宝塔。
塔的基座为双层须弥座,上面雕有佛像、飞天、八宝、仰莲以及多种乐器。由仰莲花瓣承托塔身,塔身的东、西、南、北各面均有砖雕券门,门两旁置木胎金刚塑像。其余四面雕有假窗,窗上有砖雕佛坐像,窗两旁为菩萨塑像。塔身以上为密檐十三层,密檐上每根檐椽都挂有铁制风铎,共三
千多个,每层檐下均有24个佛龛,内供佛像。
慈寿寺塔为密檐式八角形十三级实心砖塔,通高约50米,塔基为3层,上为双层须弥座,呈八角形,下面一层须弥座束腰,每面开壶门形龛6个,每龛中各雕狮首1尊,已无存。龛与龛之间雕有轮、螺、伞、盖、盘长、双鱼、瓶、花八件佛教吉祥宝物的浮雕。转角处雕瓶状角柱,上雕仰、俯莲花瓣图案。上面一层须弥座束腰上各面均开有7个长方形龛,龛中雕有佛教故事图案,描述善财童子拜师修身成佛的故事,53幅画面,刻有200多个人物像。各幅画面之间,各雕有立势金刚力士像1尊。在须弥座的转角处,雕有蟠龙角柱。塔基上面是3层仰莲花瓣拱托塔身,塔身为八角形,南向,东、西、北三面有砖雕拱券式假门,其余四面为券窗,门窗两侧原有木胎泥身金刚力士神像,已残破。南面券门额书“永安万寿塔”,西面
券门额书“辉腾日月”,北面券门额书“真慈洪范”,东面券门额书“镇静皇图”。塔身八面转角处立浮雕盘龙圆柱。上为十三级塔檐,每层檐下以砖雕斗拱承托。
太后亲笔画碑展示才艺
慈寿寺塔塔北立有两块万历年间的石碑,均为李太后所画。左侧为紫竹观音像(也有九莲菩萨像一说),右侧为鱼篮观音像和关帝像。鱼篮观音取材于佛经《感应传》及《法华持验》。据上世纪80年代全国文物普查统计,玲珑塔所存的一幅《鱼篮观音图》是全国仅存的两幅之一。碑上还刻有王锡爵撰写的《瑞莲赋》,十分珍贵。
据史料记载,这位李太后确有艺术才华,曾与首辅张居正互赠诗画,因此一直有人认为李太后与张居正之间有某种深藏心底的暧昧情愫。不管历史的真相如何,慈寿寺的石碑鉴证了这位出身寒微的太后的才艺。
1957年10月,慈寿寺塔被定为北京市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7年被列为划定保护范围及建设控制地带。1990年海淀区政府以慈寿寺塔为中心,建成公园,因慈寿寺塔在历史上曾名“玲珑塔”,故该园被命名为玲珑公园。2013年6月成为新公布的北京28家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文并图/杨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