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屋
蚝壳墙
羊城晚报讯 记者黄亮,通讯员王泉骄,实习生周深凤报道:三层高、青砖砌筑、绿色陶瓶栏杆、弓形栏杆、楼板底彩画灯花……广州大学城北亭村惊现“豪宅”?原来,广州大学的学生最近以“文物径”等形式,重现北亭古村之美,多处看似普通的岭南建筑遗迹被重新发掘美姿。大学生还根据调查研究,向村民和游客讲述北亭村的历史和旧时建筑,受到众人赞许。
“文物径”串起百余处古迹
今年11月,广州大学09级建筑学院研究生袁艺峰决定发掘北亭村遗存的古建筑和历史事迹,参考香港文物径的模式,将之整理成参观路线,并作相应知识指引,让更多的人了解北亭村、保护岭南建筑。此举得到其他学生的响应。一个月后,文物径完工,全长约2.7公里,以报告、照片、PPT地图、表格等形式展示,起点设在东南角村口,途径北亭遗存的大部分具有观赏价值的传统建筑,到达终点北亭码头。
由袁艺峰牵头组成的调查小组发现,北亭村内被列为文物保护单位的有3处建筑,分别为崔氏宗祠、梁氏宗祠、渭水桥及门楼。此外,分布各处的传统建筑(清、民国、解放初)一百余处,具备一定遗产价值的有五十余处。“许多北亭村的老人家围着文物径的成果指着自己家的位置,叫着‘这是我们家,我们家的房子’。”也有老人对袁艺峰说:“住了这么久,通过展览才发现原来我的房子这么好,不禁打消了拆房子的念头。”
每栋建筑都有“一段古”
青云大街是北亭现存最长的花岗岩石板路,其32号民宅,是唯一一栋被袁艺峰评为A类的解放后所建建筑,也被戏称作“豪宅”。据村民介绍,该建筑建于上世纪八十年代,最为特别之处是继承了传统建筑的装饰手法,有二楼绿色陶瓶栏杆、三楼弓形栏杆、八角形漏窗、楼板底彩画灯花等。“它体现了传统建筑向现代建筑过渡时期的特征”。
阜丰二街1号的民居外,则贴满了书法作品,此屋也称作“字屋”,有不少民国建筑的早期特征:半圆形的窗楣、蓝色瓶装状陶栏杆。如若碰到屋主,他会邀请客人进屋交谈,送上书籍或是墨宝。在阜丰大街三巷丁字路口前不远处,有一个奇怪的门洞,据说是道光年间北亭一位书生考科举,至百岁高龄仍然屡败不挫。道光皇帝嘉赏其不屈不挠的精神,赐其“百龄高地”的牌匾悬挂于此,后被毁坏,只剩下门洞。门洞侧面是构造特别的用生蚝壳砌成的墙壁,夏季隔热,体现旧时岭南建筑的智慧所在。
“文物径”上还有一栋废旧的老房子,据说是民国时期的“姑婆屋”(指供终身不嫁的女子所居住的房子)。据悉,姑婆屋至今产权不明,一旦明确,可能就要被拆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