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石圈子:用宝马换石头
http://www.socang.com   2013-12-10 11:27   来源:新闻晚报

  赵老三:小品石新秀

  上海观赏石协会会长徐文强曾经总结,观赏石的最高境界在于如何创造意境,增加文化气韵。小品石无疑就是当今玩石者的时尚,而赵老三就是小品石界的新秀。

  赵老三是在4年前才开始玩小品石的,而那时,上海滩上已有数以千计的石痴了。

  但赵老三玩石头另有一功,他玩经典的,玩文化名著。赵老三从小受父亲影响喜欢京剧,也喜欢读书,最喜欢读四大名著,因此,他的小品石题材都来自于中国经典文学。赵老三先后做了《红楼梦——宝黛读西厢》,《西游记——唐僧取经》等上百件小品石作品。

  他说,过去找一块象形石很容易,在一大堆废石头里挑,数十元、最多数百元就能买到一块理想的石头,而现在卖石头的很精明,他们知道你是搞小品石的,一般都把价钱开得很高,不肯降价。

  说到此,陈德宝的侄子陈允辉也有同感,两年前,小陈下岗回家,叔叔陈德宝撺掇他一起玩石头,小陈个性很强,不愿在叔叔的光环下打工,他要靠自己。小陈学过绘画,有比较扎实的造型能力,于是他搞起了小品石。他常到奇石市场觅宝,但往往看中的石头价格谈不下来,实在不行就请叔叔出面杀价。

  《湿地》是小陈创作的一幅环保小品石,他找遍了奇石市场,淘到了两块像鹭鸟一样的泥石,给它按了两只细长的脚,但就是找不到一块理想的底板。一次小陈发现某摊位有一件小品石,底板是块薄薄的戈壁石,上面还有天然的绿色,人们称之为沙漠漆,而且薄薄的戈壁石还打着卷儿,很有韵味。小陈知道,这种绿色的沙漠漆很稀少,造型很有意境,正好吻合他的创作主题——湿地。小陈欣喜若狂,但主人开价甚高。小陈只好回家搬救兵,恰好陈德宝与摊主熟悉,于是立马赶过去,硬生生地把那块底板“强买”了回来。

  小陈还有一块《鹬蚌相争》小品石也很传神,是一块宛如河蚌的石头和一块神似鹬鸟的石头组成,尤其是那块河蚌石,浑黑浑圆的石头中间,正好有一道白线穿过,如同蚌口打开。观者无不感叹作者的匠心独具。

  黄伟君:痴迷玉石 惹恼夫人

  黄伟君喜欢收藏和田玉,但他收藏和田玉的历史并不长,也就在六七年之间。

  之前,黄伟君是搞工程的,有家客户付不出工程款,于是就把早先收藏的和田玉抵押给了他,有了这些和田玉,他干脆在汉口路中福古玩城背面开了一家君玉轩会所。

  黄伟君对和田玉的喜爱简直到了痴迷程度,只要一有空就在会所里与客人坐而论道,久而久之,他的店堂里仅百来斤重的巨大玉石就有十多块,看上去很有震撼力。

  黄伟君也有看走眼的时候。君玉轩里有一块上百斤的玉石被赫然破成两半,据说这是黄伟君为数不多的赌石失败案例。青色的玉质没有预期的美丽,放在店堂里大概是给自己提个醒。

  说起黄伟君对玉石的痴迷,他老婆有点气愤。

  一次,有人拿来了一块六七斤重的巴掌大小的和田玉,黄伟君看到后眼睛放光,这是一块难得的和田籽玉,而且品质接近羊脂白玉。

  白玉主人开价100万元,黄伟君一时拿不出这么多现款,他机敏地提出,愿意拿他那辆刚买不久的宝马730来换。交易成功了,当他老婆得知后,很是生气,但木已成舟,宝马已经被人牵走了。

  每每说起这个故事,黄伟君还是有几分得意,他的观点是,宝马的价值一天比一天低,而他那块巴掌大的和田宝玉如今价格越走越高。

  徐文强说赏石

  徐文强是当今上海滩玩赏石收藏的“老大”,赏石收藏的“四大天王”之一,作为中国观赏石协会副会长、上海观赏石协会会长的他,现在更多的思考点放在如何出版一套赏石标准的书籍,从而让广大赏石爱好者有一个鉴别和品赏的参考。

  ■中国赏石分三大类

  徐文强把中国赏石分成三大类。

  第一类是旱石,它的代表是安徽的灵璧石、广东的英石、江浙的太湖石等,它们的特点是造型多姿多彩,但缺点是质地比较粗糙。

  第二种赏石叫水石,以广西红水河为代表的大化石以及长江、黄河流域的鹅卵石,它们的特点是平滑、有图案,但造型比较差。

  第三类赏石叫风砺石,它是产于沙漠和戈壁滩,经过风沙长时期侵蚀,风砺石的质地形态多,有玉化石、木化石、玛瑙石等,而且质地比较细腻、坚硬,甚至晶莹剔透,但缺点是很少有大件巨石作品。

  玉石是一种特殊硬度材质的观赏石,它也有旱石和水石之分,在旱地的玉石叫山料,在水里的玉石叫籽料。

  ■赏石收藏三阶段

  徐文强对观赏石有个定义,他认为石头收藏最早就是发现艺术,大自然的恩赐,当观赏石被人们发现后,它的稀缺美得到了人们的共同认可,于是就有了收藏价值。

  但发现艺术并不是赏石的最高境界,海派赏石走过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发现阶段,它的起源是人们对精美的石头有了共同的价值认可,最早的历史资料可能就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和氏璧,那时人们仅仅取自于自然,石头的美仅仅在于纯原始状态和自然风貌。也正是因为石头的精美无比、稀奇古怪而被人们认可,但那时人们对石头没有进行再创作,或者说最多就是简单的处理。

  从历史资料显示,第一阶段的时间很漫长,至少经历了2000多年。

  第二阶段是几座为赏石添彩。

  据有关专家考证,目前发现的的古玩赏石几座实物最早来自于明朝,而且赏石几座材料几乎与当今玩家一致,采用红木制作。

  在民国时,赏石收藏曾红极一时,上海滩一些玩家从全国各地引进红木雕刻大师,当时上海有京派、岭南派、苏州派、扬州派等来自全国各地的红木雕刻大师蜂拥而至,成就了海派赏石几座的最初辉煌。

  但真正让赏石几座风靡的是上个世纪九十年代,而引领时尚的也正是海派木雕,当时全国生产赏石几座的企业技术骨干大都是上海师傅,他们见识广,技术精湛。配了几座,赏石之美更能凸显,它从此就走出了仅仅展示奇石原始风貌的格局,而产生了一种好马配好鞍的相得益彰的美感。

  第三阶段是深度创作阶段。徐文强认为,对赏石的再创作要坚持在不改变石头原始风貌的前提下,现在许多玩石头人,动手改变了石头的原始风貌,这最多就是一件工艺品,赏石的魅力在于纯原始风貌。但玩家可以在不改变石头原始风貌的基础上进行组合创作,最典型的代表就是赏石小品,玩家们寻找几块象形石头,组合成一个图案或场景,再现一个形象或典故,这就有了意境和文化的内涵。

  ■要出海派赏石大典

  徐文强领导的上海观赏石协会现在正在做一项大工程,他们要在2015年编撰出一套《海派赏石大典》。

  徐文强说,赏石的魅力在于纯大自然恩赐,它没有一块石头相同,因此这就带来了赏石制定标准的问题。

  经过这些年来的努力,海派赏石标准基本界定为“质地、造型、色彩、纹路肌理、石皮”五个方面。

  首先是造型,赏石之美在于其造型,它是巧夺天工,鬼斧神劈。真正美到极致的赏石是在不同角度下有不同意境的,这种完美的赏石照徐文强的口头禅说,就是“后面加一个零”,乘上10倍不足为奇。

  还有石皮,这本来是个瑕疵,过去我们常说白璧无瑕,作为纯洁美丽的象征,但玩家们却把这种瑕疵,这种大自然的沧桑,作为一种个性美来感悟。

  至于纹路肌理也是如此,它们提高了赏石的美丽指数,让赏石的评判标准更加丰富,更具有文化内涵。

  ■赏石价值两极分化

  徐文强认为,上海不是赏石的产地,但对评判赏石却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虽然对赏石很难有一个精确的定量标准,每个人由于出生籍贯、文化修养、偏好、经济实力等不同,会对赏石审美取向产生分歧,但它可以通过文化艺术的不断交流,碰撞,甚至不断创作,达成共识。赏石之美,不仅仅是一种自然状态的原始美,不仅仅是一种发现的自然美,还在于人们赋予它更多的文化内涵。

  他说,现在玩赏石,是两极分化,差的石头价格一路下跌,而完美、精美的石头依然价格坚挺,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玩石头收藏必须站在巨人的肩上,必须坚持质量第一,在任何状况下,完美的石头,它的稀缺性决定价格走向,永远不会下跌。

责任编辑:本站编辑
  • 推荐关键字:赏石
  • 收藏此页 | 大 中 小 | 打印 | 关闭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中国收藏网的立场,也不代表中国收藏网的价值判断。
相关新闻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已有4778条评论)
昵称: 匿名发表:
内容: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服务条款 |  法律声明 |  隐私声明 |  诚聘英才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 版权所有 中国收藏网 ©2002-2010 浙B2-20080195 E-mail:web@socang.com 客服热线:0571-87068182 客服QQ:328271981 业务合作:0571-87020040/28057171/872427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