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宝贝木雕
扬州网讯 2500年前的非洲诺克雕塑、器形完整的贝宁铜雕、材质珍稀的血牙用器……在一间几十平方米的屋子里,陈列着数千件非洲部落文明物件,不少都是全世界独一无二的“绝品”。这间屋子不在某大型博物馆内,而是“藏”在扬州来鹤台广场一家酒吧里。酒吧主人王少波,用数十年的时间遍访各大洲,四处收集非洲部落文明物件。
他的展馆
陈列数千件非洲部落物件
不大的房间里,目光所及,全都是来自非洲的部落文明物件。墙壁上悬挂着形态各异的面具、柜子上陈列着姿态万千的木雕、橱柜里摆放着各个时期的牙雕……
“在中国,陈列非洲部落文明物件的地方并不多,据我了解,一处在中国国家博物馆非洲文化展厅,一处在浙江师范大学非洲研究院博物馆,我都去过,那里陈列的展品远远没有我这里多。我一共收藏了上万件非洲文明物件,这里陈列出的只是一部分。”王少波自豪地说。
跟随着王少波的指引,每一件物件背后,都有一段故事。
在木雕展区,有数百个非洲人物木雕。王少波介绍,非洲木雕都有鲜明的民族特征,从木雕人物的造型上,可以分辨出各个部落。比如,双手捂在小腹处的,是保乐族(音译,下同);双手向前插的是赛奴服族;身材特别矮小的是匹格迈族……有趣的是,非洲木雕女子都比较胖,因为非洲崇尚女子肥胖,认为容易生养,也能干活。
王少波介绍,在非洲部落,很多人家里都有这些木雕,大多是以家中先人的形象为原型雕刻的,用以保佑家人。
他的藏品
绝品诺克雕塑堪称镇馆之宝
和这些木雕相比,还有一些材质更为珍贵的物件。
在玻璃橱柜中,陈列着一把掸尘,把手雕刻细腻,颜色呈红褐色。王少波说,这是用血牙制成的。所谓血牙,是在大象还活着的时候切割下来的象牙。因为充血,所以呈现红色。这把掸尘,是古代非洲国王用来掸床的。
在非洲文明中,贝宁文明是浓墨重彩的一笔。相传,塑造贝宁铜雕的工匠们,只能居住在皇宫内,不允许外出,因此贝宁铜雕很难流传到外面。王少波这里却收藏了一些贝宁铜雕,特别是两套贝宁王室祭祀用的铜雕。
不过,这些血牙和铜雕,都算不上这里的镇馆之宝。王少波说,他所收藏的最珍贵的物件,是2500年前的诺克雕塑。早在1944年,在尼日尔河和贝努埃河汇合处的广大地区开采锡矿时,当地人从8米深的岩层挖出一些赤陶雕像残片,这种雕塑被称为诺克雕塑。雕塑面世后,因为历史悠久,造型独特,引起了世界关注。“去年有条新闻,有位美国摄影师打碎了一件诺克雕像,遭藏家索赔30万美元。”
他的收获
有望在中国美术馆专场展览
这些年来,一共花了多少钱用于收藏?王少波说:几十万元。几十万元收藏了上万件藏品,看上去有点不可思议。王少波笑道,对于收藏界来说,非洲文明尚没有被充分开发,他经常花很少的钱就买了很多的藏品,特别是一些木制品,在非洲非常便宜。
王少波告诉记者,他收藏的这些藏品,定义为“部落文明物件”,区别于一般的工艺品,这些藏品都蕴含着非洲各个部落的生活习俗、文明习惯等。这些物件大部分有悠久的历史,有上千年的,也有数百年的,还有近现代的,他都会有意收藏。
王少波的展品,如今也引起了业界重视。他刚刚收到邀请,将这些物件的资料传给中国美术馆,有望在那里举行专场展览,并进行全国巡回展览。“说实话,这些藏品收回来之后,并没有博物馆那样恒温恒湿的条件,我还需要其他的经营收入,来维系这些藏品的保养。”王少波说。记者 王鑫
【人物故事】
为了收藏,亲访非洲部落
王少波回忆说,他曾是一家国有大型企业的员工,后来想自己做点事情,就辞了职。收藏是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的,随着兴趣增长,他开始跑到上海、南京、无锡,逛各地的古玩市场。
从2005年开始,他到苏丹从事管理工作,为他收藏非洲物件提供了便利。“主要集中在非洲中部,非洲北部受到阿拉伯文明的影响较大,南部受到欧美文化冲击很大,能够保留非洲传统文化的,就是非洲中部。”
几年来,王少波从非洲东部走到西部,按照部落进行探访。
遍访欧洲、美洲博物馆比对
在四处淘宝的过程中,也有过很多难忘的经历。有次在一家古玩店中,王少波看中了一只铜质鹰鼻面具,刚和店主人讨价还价,进来一位德国人,不由分说付钱买走。好在过了一段时间,店主人打电话给他,说又找到了相同的面具。
除了非洲,王少波还去过欧洲、美洲,一来是收集藏品,二来是在各地博物馆进行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