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刀鱼之味》剧照:女儿道子出嫁
作者 刘洋
正值小津安二郎诞辰110周年纪念日,尤伦斯艺术影院经过近两年的筹备,将于年底带来重头戏:日本知名导演小津安二郎的电影作品回顾展,以全胶片格式在大银幕上放映7部他晚期代表作品,同时加映纪念小津80周年拍摄的纪录片《我活过了,但——小津安二郎传》。 影展还将组织影人、学者讲座活动,向这位日本电影大师致以敬意,寄托追思。
小津安二郎(1903-1963)无疑是世界电影史中最重要和最具影响力的导演之一,一生创作了54部作品,虽大半散佚,但仍有30余部存世。他擅于用作品捕捉日复一日的生活风貌,而家庭则是他作品中固定不变的题材。他在一个个相似又不似的家庭故事中探讨着人生,所传达的情绪总是透露着一丝无奈悲凉,难免让人绝望,但又有一丝温暖的希望。超低机位构图、凝滞镜头下的细腻画面建构了小津独特的视觉美学。在他镜头里的每一帧画面都如同一幅画,布局精密巧妙,少了其中任何一件微小的物件都会显得不完整。
“小津安二郎是每一个热爱电影的人都绕不过去的导演。如果你曾经看过小津的电影,就会发现它会不断回访你的影像记忆库。不仅是那些故事中的人物,还有空荡荡的房间、冒着蒸汽的水壶、晾衣杆上飘动的衣服。它们吸引着你不断地重看,回到那个空间和场景,并唤起你的情感和记忆。他平淡无奇的故事、固定的画框中蕴含着丰富而又难以捉摸的人间情感。回顾小津,可以让我们找到已经在日常银幕中丢失的‘电影’。”影展策展人谢萌在介绍筹划初衷时这样说道。
在此,BLOUIN ARTINFO CHINA向大家推荐本次展映中最不能错过的其中5部电影,为大家做介绍:
《东京物语》
《东京物语》是策展人谢萌最想推荐给大家的一部小津的作品。如果你并不熟悉小津安二郎的作品,或者将第一次接触他的作品,那么这部电影“有着最明确的小津风格,无论从故事主题、演员还是视觉表达。它是最合适的开始。这是一部你愿意重复观看,又会带领你发现更多的作品。”这部电影几乎集合了所有小津安二郎的“御用”演员,讲述了一对父母离开家乡,去东京奔赴自己各自成家的子女,最终还是选择回乡的故事,将他最擅长的以小家生活影射大国环境的手法体现得淋漓尽致,传达了“子欲孝而亲不在”的遗憾,平淡琐碎却触动人心。
《秋刀鱼之味》
作为小津安二郎最知名的作品,《秋刀鱼之味》在影史上占据了极为重要的一席之地。 影片仍然聚焦于平凡人的家庭生活,讲述了寡言的父亲山平与一直待嫁的女儿道子之间的故事。影片中多个空镜头以及开头那句“人生悲剧的第一幕从成为父母子女的关系开始”令人怅然,奠定了影片的基调,但相较《东京物语》中的凄凉,这部电影又多了一份苦涩后的甘甜和温厚。
《浮草》
《浮草》是小津安二郎的第三部彩色电影,选择了歌舞伎艺人作为主角,描述了如浮草一般没有归宿的剧团成员的漂泊生活。这部摄于一九五九年的作品,是小津为践履自己与已过世三年的大映名导沟口健二的当年诺言而拍的,画面浓烈明媚,并体现了小津对于红色的喜爱。正如小津自己介绍的,”这部电影是将旧情节放入现代社会,在看似质朴的故事里表现一种伤感的情绪,表现了他对世事流变和人性叵测的无奈与悲观。”
《早春》
《早春》其实是一部社会剧,描述的是一对夫妻如何解决婚姻危机,最终还是回归伦理常态的故事,探讨了出轨,爱情以及年轻人这些见证着小津变化的主题。全片虽然在探讨青春,但却并不是传统意义中充满活力的青春,而显得颓废和隐忍,是关于青春的喟叹。即使最终结局有回暖趋势,但全片仍然透露出消极和迷失的情绪,见证了小津安二郎心中对于“青春”的定义。
《我活过了,但——小津安二郎传》
这部1983年的纪录片最早是为了纪念小津诞辰八十周年收录在双碟《东京物语》的花絮,记录了包括笠智众、冈田茉莉子、岸惠子、岩下志麻等众多小津的御用班底以及小津的哥哥弟弟妹妹旧日同窗以及剧组同仁(遗属)讲述的关于小津安二郎的点点滴滴,是一部可以不同角度全面了解小津安二郎的纪录片,是影展的点睛之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