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永林
工笔、写意等各种绘画手段,并不是出大师的绝对条件,而是要有那么一个不世出的人才,在合适的时间、地点出现在这个领域,就像晋唐的顾陆张吴,五代的荆关董巨、徐黄李范,两宋的李刘马夏,元季六家,明之吴门四家,清初六家与四高僧,二十世纪的齐黄徐潘、张傅李陆与壮暮夫子等。关于此,靳尚谊先生说的一句大白话,其实近于真理:“重要的不是风格的问题,而是水平的问题。”徐建融先生就是用他的水平,证明了传统经典精神在当代存在的价值,那就是“美”永远是人们所向往追求的,因为那是人生的一种境界。
这种追求与境界,我们在徐先生的画作中是随处可以见到的,而反映在技法上,有一点也值得一说,就是对色彩的处理方面,特别是对绢本画重彩的处理上,如何能浓艳而不腻、不俗,且没有“火气”,徐先生有着一套特殊技法,这种技法既能使重彩画面呈现出古厚、沉稳之质,还能有一种沧桑之感,达到于艳冶中有古淡之味。
徐先生从事绘画充满着“以画为乐”的精神,有几天不画就难受,一画起来就乐在其中,一作之成稍有新意或创见,就有一种发自内心的自豪和满足感,像他近期创作《临宋画花鸟、山水、人物二百开册》,我就认为以他现在的学术影响,画坛地位,已无须做这样耗时日久、殚精竭虑的事了。他却说没有耗费多少精神,觉得非常有趣,看来还是乐在其中的。正因为徐先生“以画为乐”,所以他的画,精神都是向上、向善的,是微笑面对人生的,没有丝毫愁苦怨愤之气,观者欣赏时也能随之心境开朗舒畅,创作和欣赏这样的书画,应该是有益人生修为的。
说到人生修为,徐先生是举凡画史、画论与儒学经典,诗词、文赋与文字考据,书法、绘画与鉴定赏析,无所不通、无所不精,而且于艺术市场、图书出版亦见识高远、成就显著,甚至连京剧戏曲与武侠之学也颇有心得,至于美术教育更是他已为之奋斗了数十年的本行,所以称他是经史子集皆通之人应不为过,但他却常称自己为“小材大用之人”,其襟怀由此可见一斑。我想就是徐建融先生这样一位“通人”、学者型书画家有别于一般书画家的地方,也是他能写出《语孟艺解》,这样一部打通国学与艺术之论著的重要原因。
孔孟之道乃儒家正宗,两千余年来注释演绎者数不胜数,但其于艺事之关联,阐之者则少有,能专述成著,并以小楷手书形式付梓面世者,徐建融先生可能是仅见之人。近代虽有沈尹默、邓散木先生,以手书影印形式出版过专著,但那也只是写他们的本行的书法论与篆刻学,就这样也足以留传后世了。
这次能亲见建融先生《语孟艺解》的创作过程,深感荣幸,出版发行之际,我谨以此小品志喜:一为建融先生喜,亦为读书人喜;这部手书著述中的页页佳构,句句玄机,渊源有自,我未必都能参悟得出,尽解其妙,但我这一篇浅浅的文字,兴许不致过分辜负那应结的果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