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志光:我希望自己的作品接地气(图)
http://www.socang.com   2013-11-28 16:44   来源:新浪收藏

《荷花》

《迁徙时代》

《迁徙时代-工厂》 摄影 2007

艺术家陈志光作品《古戏台》上芗剧表演《十八相送》

  在中国当代艺术界,陈志光的创作道路自成一格,也许是生活在福建漳州那样当代艺术相对“匮乏”的地方,这让他的作品相对没有受到主流艺术形态的“污染”,在那里进行安静的,完全出自于自身存在的、接地气的创作,确保自己的作品由衷的源自自身的成长经历和感受,生命前行的过程也是作品的内涵不断得到拓展与丰富的过程。

  他对不锈钢这样会反光的材料有特别的偏好,跃动的光线为冷峻的钢面添加了超现实的质感,在现实之外对接着虚幻空间;这给他的作品营造出新的文化意境和视觉张力。他喜欢做蚂蚁,喜欢把带着冷峻光泽的不锈钢蚂蚁摆放在一切自己感兴趣的场所里,有了和周围环境的呼应,蚂蚁与人之间的角色实现了一种互换和交融,观众可以从中折射出自己的生命感觉,由此,卑微和最容易被忽视的蚂蚁被他赋予了多重的表现力。

  今年十月,陈志光的大型雕塑装置作品《古戏台》亮相北京国家大剧院,在银光灿灿的不锈钢打造的古戏台上,戏曲、民间艺术、木偶戏等福建漳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过这个古戏台做了一个交融和跨界的有趣展示。带着对他作品的兴趣,我们采访了艺术家陈志光,采访还是从他的标志性作品蚂蚁开始的。

  蚂蚁在你的作品中一直在出现?为什么蚂蚁会引起你这么大的关注呢?在用不锈钢去塑造蚂蚁的时候,是希望做一个什么样的表达?

  陈志光:蚂蚁应该是大家比较熟悉的昆虫,大家既熟悉又非常容易熟视无睹,这样的东西我当时做的出发点也是很简单的,就是把它放大了给大家看一下到底是什么感觉,又结合了不锈钢这种材料,这种材料比较迎合我的个性,因为铜有铜的属性,金有金的属性,不锈钢的属性是因为它有光滑的面,它可以吸引整个环境的颜色在里面。我对能反光的材质一直都比较喜欢,这种反光的材料更有现代感,同时它会有一些反光、有周围事物投射在上面的效果,所以它存在影象的可能性更大一点。

  我们注意到你的不锈钢雕塑最近又了新的工艺?

  陈志光:对,是一个比较新的工艺,就是不锈钢做完以后抛光好,然后镀钛。看起来比较斑斓。我一直不断在尝试一些新材料,作为艺术家一定要有他的一些实验性的东西在里面。

  你的蚂蚁并不是作为独立的雕塑存在的,它们往往在一个公共的情境中出现,让整体呈现的氛围有一种超越现实的魔幻意味,还有一种戏剧性。把雕塑和空间交融在一起,给观众一种更切身的一种互动,这是否就是你的蚂蚁作品着力要带给观众的感觉?在感觉魔幻的同时,也有关于个人命运的联想和映射?

  陈志光:我创作这些作品是这样的:不管在什么空间,是在户外还是在室内,只要我想到这个空间我就弄一个蚂蚁,体现作品的公共性,和观众产生一种互动的感觉,所以我要做的不仅仅是把蚂蚁这件作品做得比较好看、工艺上比较到位,在和观众的呼应中——就是把观众和蚂蚁作为不同生命体的呼应的角度来看,我尽量把蚂蚁做得比较可爱,这是作品的属性,这个属性和整个方向是很重要的。

  那其实观众看了之后可能会引发他(她)作为个体的一些内在感受,别说蚂蚁,其实人也是很卑微的。

  陈志光:对,其实所有生命的属性都是一致的,都有生老病死,有生命就有消亡,所以这个道理作为人和蚂蚁来讲都是一样的。

  你早年是学画画的,后来是怎样走到雕塑这条路上来的呢?

  陈志光:我早年是画油画的,后来在做雕塑的过程中,感觉语言的表达方式比绘画来得更充分,因为绘画毕竟是平面的,但雕塑有空间和体量的感觉。所以从绘画到雕塑,是一种叙述的艺术形态上发生的转变,按我个人的感觉,我认为雕塑让我的表达更充分。

  你画画的风格趋于表现主义与象征主义的结合,后来做的蚂蚁雕塑带着象征主义的意味,你怎么看到你的个人经历和个性与你的艺术表达方式之间的关系?

  陈志光:其实我并不想把作品做得太观念,而只是把作品做得很哲学,我感觉我整个的表现方式按今天来讲相对比较“接地气”,我是比较由衷的来表现我想要表达的东西,就是没有那么花哨、或是强加给它某种观念。我希望作品相对比较普世、比较本质一点,这种东西存在的意义就是——这是我所创作的东西,因为是我由衷想表现的,这就是我。我作品的创作过程就是根据自己整个成长的历程,我认为艺术比较理想的方式就是自己按照自己的存在来做。

  你是在福州生活和创作的艺术家,您举得这个地方的地域和文化特色是否也影响到你的作品的气质?

  陈志光:因为福建的整个语言系统还是属于很宽泛的,以前我们那里就叫“蛮夷之地”,就是说距离整个中原的统治都是比较遥远的,这里有很多的语言方式和生活方式,人们的价值判断可能跟中原都是有差异的。只是这样的差异在今天可能没有那么大了,但还是有痕迹的。作为一个福建的艺术家,好处在于我们受到主流艺术形态的污染还是比较少,相对比较干净。福建的整个文化生态应该是比较落后的,比如我居住的那个城市,要买油画颜料都是很困难的。那里的当代艺术家也很少,这也导致它没有那么多概念,可以很安静的创作,作品的完成过程中不会受到任何干扰。

  你有一个近50亩地的工作室,除了创作,还搜集古代的雕塑,植树造林,放养着鸡鸭,营造着自己的艺术生态,可以跟我们介绍一下你的这个艺术庄园吗,这个庄园是不是就是你打造出的艺术生活理想?

  陈志光:其实每一个人对土地都是有要求的,就像我们说的“一席之地”,一个草席就是“一席之地”。有了一席之地,然后就希望更多。因为我是做雕塑的嘛,作品出来都很大,所以要有一个大的场所。正好那个时候土地也不贵,那我就买下来,然后根据我的需求盖了一个工作室,根据我对环境的理解,我栽一些树,养鱼养鸭,我感觉这是属于比较生态一点的做法,其实也就是寻找一片比较安静的地方去生活和创作。

  最近我们看到你在国家大剧院有一个雕塑展出,就是漳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展出,这算是你的作品和艺术圈之外的一些观众做直接的交流,你怎么看艺术家通过更公共的传播方式来和观众进行交流?

  陈志光:我认为严格要求来讲艺术家应该要跨界,因为作品一定要有公共性,你的作品如果一直陈列在美术馆它是另外一种生态,从美术馆走出来又是另外一种文化形式和文化生态,这个时候我更相信的是两个权利,一个是艺术家创作作品的既有权利,一个是观众自由观看的权利。美术馆展览也有美术馆的权利,按照对影音技术的要求怎么陈列它都有一种要求,然后有批评家的权利来进行导向,除此之外,还有买家的权利、政治上的权利等诸多的因素。我感觉艺术品最直接的陈述方式就是艺术家跟观众互动这样的权利。所以我觉得这次国家大剧院里面的作品也是这样的一种跨界,就是跟戏曲、跟舞蹈、跟传统的艺术项目合并,然后观众在那边看了全新的戏台,让他们产生了一种全新的视觉体验。除此之外,《古戏台》这件作品其实对演员,并且是传统的演员也提出了一种制衡,因为在银光闪闪的戏台上来演出其实对他们来说也是一种提升,他们的能量也可能会变得很大,这是这件作品所带来的东西。

责任编辑:本站编辑
  • 推荐关键字:陈志光
  • 收藏此页 | 大 中 小 | 打印 | 关闭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中国收藏网的立场,也不代表中国收藏网的价值判断。
相关新闻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已有4656条评论)
昵称: 匿名发表:
内容: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服务条款 |  法律声明 |  隐私声明 |  诚聘英才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 版权所有 中国收藏网 ©2002-2010 浙B2-20080195 E-mail:web@socang.com 客服热线:0571-87068182 客服QQ:328271981 业务合作:0571-87020040/28057171/872427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