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庙三道围墙之谜
http://www.socang.com   2013-11-27 10:24   来源:北京青年报

  ◆趣谈太庙 ◎贾福林

  位于天安门东侧的太庙是世界现存最大的祭祖建筑群,是皇城中规模最大的明代原构建筑,不论在物质文化遗产,还是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中,都对北京具有极为重要和独特的价值,太庙三重围墙也大有玄机。

  为了皇帝祭祀祖先方便,明成祖朱棣在新建北京皇城的时候,将太庙建于皇宫外朝,和皇帝主持朝政、日常生活的宫殿仅一箭之遥。在高大的红墙封闭下,可以说是森严壁垒,固若金汤,无关之人休想跨入半步。但是,在这牢固神秘的红墙里面,还有两道红墙,从平面上看,是“国”字框里有一个“回”字,这从防范的意义上解释似乎有些说不通。既然不是安全的必要,那又是为什么呢?

  解释这一点,需要了解古代人的祖先“视死如生”的观念。祖先虽然去世了,但祖先的灵魂脱离了肉体而独立存在。子孙后代把祖先的灵魂看作和活着的人一样,需要生活,离不开方方面面的需求。如房间、衣被、食品等等。而孝顺的后代就要把这些物品准备齐全,定期进行供奉,并告诉祖先,同时进行祈福,这就形成了祭祀。这是一种崇高纯净的精神崇拜活动。根据中国古代“天人合一”的思想,后代给祖先提供的不仅仅是一些物品和形式,还要提供一个适宜祖先“生活”的、清静优雅的环境,于是就设计了太庙的空间格局。

  这三道红墙人称外城、中城和内城。这是按照古代的“国”也就是都城的规制设计的。如明清的北京城,紫禁城(内城,亦称大内)、皇城、外城,就是三道主要的围墙。同时,太庙这三重红墙在建筑设计上是一种中国传统文化的体现和象征。

  第一道红墙和第二道红墙之间,种植了千株柏树,地面蒿草杂芜,各种鸟雀云集栖息,狐鼬出没,并豢养牛、鹿、羊、兔,一片生机。实际上是大地、山川、田野的象征,是被供奉的先人们生活的大环境,先人们在这里和自然连接。

  第二道红墙,护城河蜿蜒曲折东西,河上短桥七座连通南北,两边的井亭盝顶无盖,与蓝天相连,天水落入井中,象征天地相合。

  第三道红墙,跨过礼仪之门——戟门,进入中心的院落,主殿和配殿组成一个巨大的四合院。这里象征先人起居的宅院。院中东南和西南的两座燎炉,焚烧玉帛和祝文的青烟袅袅直上云天,再次和上天呼应。

  通过上面的叙述,不难看出古人设计太庙的一片苦心。通过三重围墙,营造了先人生活的极乐世界,形成了先人和上天相互联系的通道。而现实中的孝子贤孙们,则通过隆重的祭祀,祈求上天和祖宗赐福。所以,太庙的三重围墙,象征虽死如生的先人的生活环境,集中体现了“天圆地方”的宇宙观念,集中体现了中国古代“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

  (作者曾任北京市劳动人民文化宫研究室主任、文博副研究馆员、中国紫禁城学会会员)

责任编辑:本站编辑
  • 推荐关键字:围墙
  • 收藏此页 | 大 中 小 | 打印 | 关闭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中国收藏网的立场,也不代表中国收藏网的价值判断。
相关新闻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已有4635条评论)
昵称: 匿名发表:
内容: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服务条款 |  法律声明 |  隐私声明 |  诚聘英才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 版权所有 中国收藏网 ©2002-2010 浙B2-20080195 E-mail:web@socang.com 客服热线:0571-87068182 客服QQ:328271981 业务合作:0571-87020040/28057171/87242737